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学思融通”教学探索

2024-05-14 14:01周雪松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

周雪松

【摘要】从新课标高频词“任务”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讨论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学思融通”教学模式,指出在“教”的层面要强化学习任务的设计,在“学”的层面要细化语文实践活动的落实,在“评”的层面要量化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小学语文的“学思融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语文;学思融通

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学思融通”教学是指由教师设计一系列以学习为目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提问、点拨、讲解)下,通过自己的“学”(阅读、交流、讨论)与“思”(思考、思维、思想)达成预期目标。笔者认为,建设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学思融通”课堂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与“思”的融合效应,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任务驱动促进学习

教师以布置学习任务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探索有效的方法、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实现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同时,获得文化、思维、审美等多方面的提升。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后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有“写毕业赠言”的小活动,笔者据此创设了“写出你的心里话”、“读出你的心里话”和“交换你的心里话”三个任务。

一开始,笔者邀请了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赠言的内容,后来,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互相倾诉。越来越多感人的临别赠言从学生们的笔下写出,又送给了他们自己的好朋友,教室里的氛圍令人动容。这样真实的学习任务符合学生们的成长需求,因此大受欢迎。

二、实践活动提高素养

什么是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指出:“一是要组织丰富的语言实践互动;二是要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借助学生已有的和可能有的言语实践活动经验;三是要根据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组织活动。”结合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为主线,内容丰富的、能促进学生不断探索的、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活动。

比如,在《丁香结》一课中,笔者结合课后思考题创设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请学生们搜集关于“微雨”的古诗词,并找一找古诗词中“微雨”的象征意义。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寻觅诗句,搜集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走进了多样的语言情境,发展了语言思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科学评价促进成长

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学思融通”教学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思”状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能力、方法,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必要的指导。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要帮助学生反思不足、改进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评价量表,引导学生使用评价工具,实现自评、互评、师评的有机结合。

相关评价标准:

1.能正确填写书名、作者、国籍的全称得★;

2.能积累优美词语不少于10个得★★;

3.能积累精彩的语句3—5句得★★★;

4.能积累经典语段不少于100字得★★★★;

5.能从内容、写法、情感等方面入手,提有价值的问题不少于2个得★★★★★;

6.能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或用思维导图、图文结合等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得★★★★★★。

该星级评价不仅明确了阅读任务的具体要求(学什么),细化了阅读任务的操作方法(怎么学),同时也量化了阅读任务的标准(学到什么程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当然,当前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学思融通”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任务设计不契合教材、不联系生活、不搭建支架,学生学习的动机不明确、思维含量不够,等等。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的层面要强化学习任务的顶层设计;在“学”的层面要细化语文实践活动的落实,在“评”的层面要量化课堂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任务来驱动小学语文的“学思融通”,进而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小学语文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