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新 唐宝成
[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联系密切,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改变或提升了教育的技术基础,而且对现行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除了影响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者对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学生评价、师生关系、教学管理乃至教师功能等的理解,并相应地引起一系列变化。因此,必须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使教育信息化与其他各项教育要素的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才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由于确立了抢占教育现代化制高点的意识,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行动快,起点高,讲科学,循规律,成绩大,为基础教育的现代化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宝安区的经验表明: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制、建队、建网、建库和科研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指导,提高效益。
第4部分的另一篇文章《海岛中学跨越数字鸿沟》,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但是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中,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
今年4月26日,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省级规划与实验区(校)工作研讨会成果展展厅内,宝安——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吸引了国家、省、市领导及众多参会者的目光。人们惊喜地发现:宝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跨出了先行的一大步。
将教育信息化摆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制高点的位置上
宝安,这个名字让我们联想到东江纵队、经济特区,还有那条车水马龙的107国道,还有就是教育的落后——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技术的落后,教育质量的落后……
宝安经济位居深圳市六区之首、广东省前列,而宝安教育却由于历史、地域、基础各方面的原因,长期处于全深圳市中下游水平,有时候,甚至还在为其他各区垫底断后。这种现实,让宝安人在焦急中透着万般的难堪。
1999年初,广东省推进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宝安区梁仁春副区长、区教育局刘迅局长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梁副区长,面对先进市区的教育现代化现状,梁副区长慨叹:宝安落后了!再也不能坐等了!
刘迅局长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关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格局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經济和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宝安教育的一次大进军就从这时开始酝酿。
不久,100多人的教育信息化考察团赶赴珠江三角洲。
不久,70多人的教育资讯考察团直奔香港。
不久,宝安教育信息化的技术中坚和管理精英飞达澳洲考察资讯科技教育。
听着别人在荧屏前眉飞色舞的讲说,看着别人在荧屏上演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资讯画面,有的校长回忆说:开始,我是抬着头去的;后来,我是低着头回来的。
宝安人坐不住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连宁司长在宝安调研时说,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只能抢先,不能等待。教育信息化是新世纪教育的制高点,谁先抓住这个机会,谁就受益。信息社会逼近我们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宝安在面临一场挑战的同时也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宝安区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宝安教育现代化的号角,明确提出:确定教育在宝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坚持改革创新,发挥窗口作用,力争用5年时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具体目标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大多数镇成为教育强镇,10%的学校成为省一级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建立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宝安人在经济上创造了奇迹,造就了敢做敢为、不甘人后的个性和稳扎稳打、阔步迈进的风貌。宝安人正是凭着这种个性和风貌打造了一个经济强区,当然也能够打一场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翻身仗。因为,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这里的人民对教育有着极大的热情,这里有发展现代教育所必需的良好的经济基础,这里有一批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师资力量,这里的教育已经做好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准备,这里潜藏孕育着蓬勃旺盛的向上的生命活力,默默地蓄积着爆发的力量。
宝安教育信息化规划专家顾问小组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诞生的。专家小组组长桑新民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未来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专家组成员中还有清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网络和教育专家,可以说,这是集全国网络精英、教育专家为一体的高级智囊团。刘迅局长实事求是地说:教育信息化是新生事物,不能乱拍板,一切依靠专家支持。专家小组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最后制定了《宝安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1999~2005)》,确定了宝安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实现区域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实现全区教育决策、行政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
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全区普及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区一级以,上的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的综合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各科资源库,做好与国家、省、市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衔接、协调、合作和共享等工作,全面提升资源库的数量和质量,在软件制作、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水平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教育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Internet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于师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实现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实现师资培训信息化,建立一套既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并建立能够自我更新的竞争机制。
实现教研科研信息化。利用网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各学科的学术研究,并通过网络进行学术交流。加速基础教育科研、信息化科研和教研模式的信息化,在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中尽快培养出一批既精通学科教育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学改革的新一代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学科教育研究专家。
这是宝安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总纲领。
有关专家对《规划》的评价是:高起点,高标准。
1999年的春天,宝安教育亮出两面大旗:现代化与信息化。这是宝安区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精神,加速教育强区建设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
还是这个春天,区政府隆重召开了宝安教育现代化暨信息化工作会议。会上,正式推出了两化规划,即《宝安教育现代化行动纲领》和《宝安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将教育信息化摆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制高点的位置上,以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突破口,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
从此,宝安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序幕正式拉开,一曲精彩动人的进行曲随着指挥棒的挥舞正逐渐进入雄浑的乐章。
以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为突破口,建制、建队、建库、建网、科研协调发展
充满诱惑力的宝安教育信息化工程总目标,带动宝安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信息化该如何开始?从哪里找到突破口?
不仅如此,那时候,他们的面前还有种种困难。
——教育行政部门中部分领导、校长、教师、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育信息化的必然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足: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缺乏,大部分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主动:部分领导和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宝安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和统一规划,各镇、校发展不平衡,点上学校与面上学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制约了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现有装备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全区有50%的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急需改造和升级,全区69%的学校还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82%的学校还没有多媒体综合教室。
——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重
视不够,投入不足,已配备的现代教育设备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阻碍了宝安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专业教学师资力量
薄弱,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参差不齐。1999年,全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13人,临时聘用的教师有18人。师资问题直接影响了计算机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计算机教学质量差,学校各类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低,个别学校虽有电脑室但长期不开课等现象。
——教师的计算机普及程度不
高,实际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偏低,现行的师资培训与考核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学非所用,师资培训的内容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这些难题,每一个都足以让宝安人头痛几分。他们横下一条心:在各路专家的指导下,大胆地摸着石头过河,以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为突破口,建制、建队、建库、建网、科研协调发展。
这些难题,每一个都足以让宝安人头痛几分。他们横下一条心:在各路专家的指导下,大胆地摸着石头过河,以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为突破口,建制、建队、建库、建网、科研协调发展。
一、建制。
在重视程度、思想观念、经费投入、师资水平诸方面有一定基础又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宝安,如果先有一套完备的制度,教育信息化必然跃入快车道。因为制度可以规范人,可以鼓动人,可以改变人。
对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育局域网、校园网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他们首先拟订了先试点,后普及,根据条件,大网、中网、小网分类进行建设的指导思想,并逐步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1.提出6条建设原则。
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是校园网建设与发展的最高原则。
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
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
重视应用系统的建设,坚持软件先行、硬件跟上的原则,网络只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
在计算机设备的配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解决好千年虫问题。
严格遵守整体规划、专家论证、公开招标、主管单位批准的程序进行。
2.提出7项具体建设内容和目标。
及时、准确和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中小学教育信息。
校园内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学校领导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
为学校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教学演示、学生的交互式学習、练习、考试和评价提供网络环境。
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实现学校与Internet之间相连,完成与Internet网的通讯和资源共享。
提供与上级教育部门和学生家庭之间通信的出入口。
提供电子邮件、公告牌和教育信息查询等服务。
3.确立宝安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四类三层的培训考核制度。
在信息化师资培训方面,他们出台了师资培训的目标、原则、对象、内容与培训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四类指:①系统维护及网络管理人员培训;②计算机学科教学人员培训:③教育教学管理软件和课件开发人员培训,占全体教师的30%;④45岁以下教师的计算机普及培训。三层是:根据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的要求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培训和考核按四类三层分阶段进行。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通过培训考核,1999年至2000年,宝安各类教师计算机水平均达到初级水平,25%的教师达到中级水平;2001年至2002年各类教师计算机水平均将达到中级水平,25%的教师将达到高级水平。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师资培训的奖惩制度:能熟练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较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的教师,发给计算机上岗证书,并持证上岗:将教师培训层次和级别以及实际应用水平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考核指标:凡在信息化工程规划期内未拿到相应层次、相应级别证书的教师,其学期考核不能评优,连续两年拿不到该类证书的教师,不能上岗,其学期考核可考虑评为不称职。
4.用有效的保障措施为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健全机构: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工程组织机构由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顾问组、办公室、规划实施组、网络管理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组成。各镇(街道办)、各中小学成立相应的机构。区、镇(街道办)、校三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由各级主管领导担任,并确定了各自的职责。
实施评估:出台了《宝安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学评估标准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标准》、《宝安区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标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宝安区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与考核标准》、《宝安区计算机教育教学软件评审标准》、《宝安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区一级学校评估标准》,等等。在够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标准》中,就功能要求、性能要求、设备配置、场地、面积、布局、安全、参考价格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另外,根据学校计算机教育普及程度、计算机教学质量、教师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水平、校教育教学资源子库建设水平、办公自动化程度及校园网建设和使用情况等进行区一级学校评估,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教育督导评估的内容和形式。
经费投入:按目标要求,区安排的教育信息化经费1999年达4012万元,2000年至2002年,每年平均1907万元。
此外,建立并完善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和工程招标、审核及验收制度……
二、建队。
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后,建队工作必须放在首位。因此,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抓师资队伍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信息素养的提高。
1.抓好学校一把手的培训。1999年,区教育局组织了局机关、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80多名行政干部和全区200多名学校校长、教导主任进行了初级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对教育信息化认识到位、观念更新,并积极投身于教育信息化浪潮之中。目前,从局长到乡村小学校长、主任都能熟练操作电脑,能在Internet网上浏览信息、下载有关的教育资源、收发电子邮……不少学校领导、教师给教育局领导提意见和建议也在网上进行,电脑已成为宝安区教育系统日常办公必备的工具。
2.全体动员,在中小学教师中大力开展初、中级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从1999年初开始,宝安区教育局自编了《现代教育技术初级培训教材》,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对5000多名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初级培训,培训人数占全区教师总人数的80%以上,合格率达98%以上。目前90%以上的教师能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75%的教师逐步形成了网络阅读、网络通讯的新习惯,大部分教师能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自制多媒体课件蔚然成风。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
全区100多名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均接受了岗前培训,教师全部接受了Authorware及风暴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的培训,他们均达到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成了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时有10名教师接受了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成为校园网络专业管理人员。
4.敞开胸怀,走向世界。
让宝安的教师走向世界、认识并了解世界,这是宝安在师资培训工作上的又一重大举措。2000年12月,一个由15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宝安赴澳学习考察团远涉重洋,踏上那个美丽的国度进行了考察。3个月之后,这些教师满载而归,他们中有人说,在学习语言、考察教育、感受文明、传递友谊的同时,对我的教育观念冲击很强烈……陈广源副区长说:走向世界这种活动不仅要搞下去,还要搞大,要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刘迅局长说:如果能够坚持十年送教师外出学习,整个宝安教师队伍的眼界和素质都会有质的飞跃。
三、建网建库。
有了制度的保障,有了队伍的保证,便有了建网建库的可能。宝安人在科学规划、建设区域网络综合应用平台及宝安教育在线网站上,表现了极大的决心和热情。
1.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开发队伍。
宝安区成立教育软件制作开发小组,负责全区教育软件开发指导工作。各校相应成立课件制作开发小组,负责教育教学软件的管理和开发工作。
2.成立宝安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管理中心。
中心的任务是:建立、开发、管理和维护宝安教育区域网及各个校园网上的所有资源,包括建立、开发和维护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心购置了海量多媒体数据库服务器,并由学校师生将多年来制作的优秀教育教学软件、素材以及K12等教学库安装到服务器,在校园网络中开放给全体师生共享。
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宝安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主要内容就是要实现全区教育系统教育管理网络化和教育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3.创建宝安教育在线网站。宝安教育在线网站1999年上半年开始筹建,1999年10月1日試运行,2000年1月1日正式开通。
目前,网站已完成了3次改版,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的有如下8大功能模块:
①宝安教育网页,主要作为对外宣传宝安教育的窗口,同时力求包含基础教育所覆盖的教育教学资源。②宝安教育信息发布系统,主要用于全区教育信息、公文网上发布,自2000年1月1日正式启用以来,已成为学校接收宝安教育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这给宝安教育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③宝安教育电子邮局系统,为全体师生开设宝安教育电子邮箱。④宝安教育资源中心系统,即宝安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上传下载教育教学资源的机制,实现全区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和高度共享。⑤宝安教育报》电子版发布系统,及时将宝安教育报》电子化,提高发布速度,扩大读者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宝安教育。⑥宝安学校网站,主要是托管全区学校网页,提高宝安区教育信息化普及程度,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丰富校校通工程的内涵。2000年底,启动了全区小学网页制作工程,为建设好这一栏目,目前全区已制作完成近100所学校网页,为宝安教育信息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⑦宝安学生网站,为各级团支部、少先队提供一个网络平台,介绍宝安学生团队工作,展现新时期宝安学生新的精神风貌。⑧东西部少先队员网上手拉手系统,这是为配合宝安区4所实验学校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哆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对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影响子课题东西部少先队员网上手拉手而设计的,为此课题提供了一个平台,方便宝安学生和西北部6所实验学校进行网上交流。
宝安教育在线网站的建立,
使宝安教育系统教育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99年初,宝安教育局域网试运行的第一天。当第一条信息发布1分钟后,立即有校长反馈了读后信息。3分钟后,有5人回复。局长办公会议纪要在网上发布不到3分钟,立即有校长打电话来询问有关内容。现在,校长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最新信息。
目前,宝安教育在线网站综合应用平台已初具规模,主页访问人次已达10万以上,已成为宝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专家认为其现已创办成全国基础教育类门户网站的雏形。
率先实现校校通,着力实施班班通
早在1984年鄧小平同志就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尽管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资金、人员及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历史发展等原因,使得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有识之士在问:中国教育何时才能信息化?
宝安人则不禁自问:我们能否抢占制高点?
当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时间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时候,宝安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校校通,悄然用鼠标点击起班班通工程。
1999年底,宝安的每所学校都至少有一台电脑连通了国际互联网,通过宝安教育在线网站平台实现了各类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西乡中学第一个在普通教室普及了新的三机一幕,即液晶投影仪、计算机、实物展示仪和全自动大屏幕进入课堂;全区现在已开展的百所学校网页制作工程,进一步丰富了校校通工程的内涵,跨入了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
1.全面规划及装配计算机网络教室。
据不完全统计,宝安区公办学校现已装配计算机室110间,100%学校至少有1个计算机教室,各类计算机数量达8000多台,平均每8名学生拥有1台电脑,部分建有校园网络的学校平均每3名学生拥有1台电脑。另据调查,宝安中小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率达30%以上。
2.坚持分类建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稳步建设校园网络。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着力解决如何有效建设网络教育信息资源问题。
在校园网络建设中,宝安区教育局坚持了分类建设、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和等级将校园网分为五类。其中一类网为完中、高级中学,总投资300万元以上:二类网为初级中学,总投资200万到300万元之间;三类网为城区小学、中心小学,总投资100万到200万元之间;四类网为其他小学,总投资100万元以下:五类网为幼儿园,总投资50万元以下:不管哪一类网络,都坚持将来主干为千兆光纤网络,百兆交换到桌面。因此在结构布线、服务器和交换设备的选型等方面都要求很高,保证所用设备一步到位,即使将来扩容,也不会造成现有设备的浪费。
1999年5月,区教育局首先在局机关和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建立了千兆光纤局域网络,每人配备一台高档多媒体电脑,各科室配一台彩色打印机。通过4条ISDN专线连通了Internet,使机关所有电脑都能上Internet,率先在行政机关干部中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这是宝安区最先实现这一功能的政府职能部门。
宝安现已建成局域网1个,校园网16个,其中,一类网5个,二类网5个,三类网5个,四类网2个,总投资额达4800多万元。全区校园网均接入了Internet网络,为创设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建网学校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课时率达到60%以上。宝安区校园网在建设规模、档次、资金投入和应用水平等方面已走在了深圳市的前列。
2000年底,宝安中学在所有课室终端配备了综合电教平台,液晶投影仪、计算机、实物展示器、功放机、双卡录音机和全自动大屏幕等进课室,并在课室配备了学生学习电脑,实现了班班通工程。
现在,宝安中学、西乡中学分别给每一位教师配备了品牌手提电脑和台式电脑,为教师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新安中学、宝城小学、西乡中心小学、龙华中心小学、松岗中心小学等学校也为每个班配备了若干台电脑与校园网及Internet连通,还预留了若干条通道,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班班通工程。
探索网络时代的教学新路
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急需大批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富于创新精神的人才。如何在小学阶段为人才培养打下全面、坚实的基础?如何让知识储备与能力提高同步增长?如何让小学阶段的教学与其后续教育有良好衔接?这些都是教与学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之初备受瞩目的问题。
宝安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是探索网络时代新的学习的类型和组织形式的过程,是研究怎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是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过程。
一、建设虚拟教研室,进行虚拟教学实践。
也许,我们过去可自豪地说,我们是合格的光荣的人民教师。但是,到了今天,面对教育信息化浪潮,我们还合格吗?我们怎样合格?
宝安人意识到:不能停留在一枝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的旧教学模式上。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挑战信息时代,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去适应信息时代的环境,大胆使用先进设备和参与实验,这样才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宝安的教师及时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变革,除了在学习培训上形成了一股充电热之外,在备课、上课、教研、学习、交流,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都不同程度地走上了信息化,宝安的教育者们以敏锐的反应能力和灵活的应用思想,通过信息化、网络设备,在宝安新的教育时空中架设了一道充满魅力的彩虹桥。
1.备课上课的网络化。
过去的备课限于时间、资料、信息等多方面的制约,教师往往得不到最新的、广泛的资料,这样备出来的课大多是枯燥的、静态的,很难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互联网络里面丰富、翔实、生动、新鲜的信息资料,给教师以极大的启发,帮助教师备出一节又一节形象生动、信息丰富、学生感兴趣的课来。
随着校园网的开通,互联网的接入,宝安的不少学校已经实现了网上备课,网络教学,网上评卷。教师们在网络,上开始了无纸化备课和无粉笔化上课: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进入圆明园欢迎您网站,可看到圆明园历史的介绍、圆明园各个组成部分丰富的图片、专家们对圆明园历史的评价等等,教师参考这些资料,结合課文就能备出且能够上出一节丰富多彩、资料翔实、爱国主义感情浓厚的课。美术课《未来的汽车》,教师到网络资源库或者互联网上找一些形状新颖、功能奇特的汽车模型,再加上一、二段《变形金刚》里有关汽车变形的动画片,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学生就可以在PhotoDraw上画出一幅幅既有现代气息又有未来意识、更有独创性的未来汽车想象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得到培养。
六年级的陈毅敏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仅能够通过国际互联网熟练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还能制作自己的个人网页。他写了一篇题为《中文英化版》的文章,被选入了中国青少年在线。文章说:在软件世界里为什么大都是英文汉化版,为什么就没有中文英化版呢?他希望有一天让外国人来费尽心机英化我们中国的软件,让中国的软件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他还参加了宝安区电子城杯计算机大赛,连续两届荣获小学组个人第一名。
2.虚拟教研室的虛拟教研。
传统的教研一般是教师一个人关在房间冥思苦想,查查教学参考书,或者是几个同行互相讨论讨论。这样就受到时间、空间以及资料等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会造成闭门造车的情形,观念落后、信息狭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科学的解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信息传递速度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教师的教学教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0年10月,桑新民教授在宝安区教研员、教导主任和学科组长联席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创建虚拟教研室新概念,宝安自此开辟了虛拟教研的新领域。
宝安教育决策者提出启动百所学校网页制作工程,要求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研员都要有自己的教研专页,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教研网。不到半年,几乎100%的学校有了自己的网页,网页的重点建设内容便是教研频道和学习频道。教师可以高度共享有关资源,可以任意交流讨论。一个教师遇到了问题,只要一个帖子,那么同校的其他教师、其他学校、其他省市甚至其他国家的教师都会对这个问题发表创见,
个问题往往就会及时地得到几种甚至几十种思路和答案。无形中将教研室从一个学校、一个镇扩大到全区、全市、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宝安的教师在教学时都可以做到坐电脑前,拥万卷书,历万般事,识万种人。教育信息化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键盘轻轻一敲,信息高速公路在几秒钟内就把人带到千里以外,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在这里,研究性学习也成为一种现实:过去,教师讲完《黄河》这一课以后,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还是很少,更无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环保教育。现在,老师布置学生到网上去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然后根据找到的资料和自己对黄河现状的感受,可以和专家、教授直接交流、讨论,学生心里的疑问会得到及时解决,甚至还可以编成一幅图文并茂的《黄河小报》,再开一次还地球一片绿色活动课。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黄河的基本情况、水灾、旱灾、污染及其原因,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了解。学生根据黄河的现状设想出很多保护黄河的措施,如:环保船、绿化树、南水北调、污泥处理机、污水处理船,等等。学生应用网络的能力,环保意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方面的培养是广泛而有益的。
3.学校、家庭、社会沟通交流联系的虛拟化。
家访、信访、电话是一些学校与家庭、社会交流的传统方式。这些方式因受到时间、天气、地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校在家的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E-mail、聊天室、OICQ等方式,使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不受时间、天气、地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使各方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信息,进行齐抓共管,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宝安的家长学校、家长董事会、家庭教育专兼职教师除了给家长进行面授、函授之外,还开通了专用邮箱和专门热线。
现在,宝安教育信息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教研工作的变革、课堂教学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丰富、快捷、有趣、经济的网络信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
二、创设以浓厚的信息化氛围为特征的现代教育环境,培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近几年来,宝安的许多学校都在认真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他们承担的相关研究课题有3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1个。《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这一课题在2000年全国计算机教育研讨会上荣获了一等奖。国家仇五重点课题《利用现代教育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了国家仇五课题专家组结题验收,在2000年全国第二届物理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语文教学本体改革实验》,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计算机的有机整合,在2001年3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举行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新安中学被评为全省百所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宝安中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现在,宝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并力图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营造出一个全方位的以浓厚的信息化氛围为特征的现代教育环境,以培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宝安的课堂教学能够再现历史与现实的教学情景,激发真情实感。
几十年来,沉重的教训告诉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现在,宝安的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基于网络的教育新干线。
过去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一篇课文学完之后,老师总会请学生来谈一谈读后感或分析某一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回答者要么抓耳挠腮,吱吱唔唔;要么答得牵强附会,离题万里。我们常说身临其境才能有感而发。老师的语言功底再好也难以全面地再现课文的真情实景。现在,在上《董存瑞炸碉堡》一课时,老师很巧妙地利用了一段相关题材的影片剪辑。当董存瑞炸碉堡的壮烈场面声像俱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感受到了具体真切的英雄形象,对英雄的崇敬之感不禁油然而生。这时,即使老师不提问,学生也会有满腔的真情等待抒发。一些专为作文课设计的课件包含了取自生活、经过编辑加工的数码照片和录像片。它用丰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语言、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来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学生们边看边动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想象事件的来龙去脉、想象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一篇篇富于生活气息的作文就这样在学生笔下水到渠成。
2.宝安的课堂教学能够构建轻松氛围,实现愉快教学。
英语教学中用优美的外国名曲、生动的原版录像、地道的示范朗读为学生创设愉快的语言学习氛围,这是宝安的英语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的指导思想。在这类课件的帮助下,往日枯燥的单词默写、句型练习突然间变得可爱、有趣起来。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水中学习蝣泳,授课的效率和质量都大为提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孩子们也得到了美的熏陶与享受。
数学老师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的小动画,让抽象的圆面积计算公式,变得生动易懂。老师减负了,学生轻松了,教与学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有些学校开设了网络学与教实验班,从小学1年级到6年级,实验班学生每人1台电脑进行学习,所有授课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高度整合,成为一种网络背景下的学与教的新习惯。
3.宝安的学生能够跨入网络世界,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同时提供图形、声音、语言等多媒体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方式,使学习者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互动方式获取信息,多种感官同时兴奋,学习兴趣大增,而效率也随之提高。一旦掌握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学生们就犹如在Internet这一信息海洋中找到方向的航船,飞速向目标行进,并满载而归。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这一刻得到充分的满足,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也更为高涨。
过去,学生的生活圈子是相对狭小的。父母、老师、同学几乎是他们几年内甚至十几年内全部的交往对象。因此,取人之长的对象范围也就相对单一、有限。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知识面较狭小,思考问题方式较为单一的缺陷。如今,包罗万象的国际互联网为他们架起了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
自然课上,老师借助Internet向学生图文并茂地展示世界各地的珍稀物种;介绍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和环保难题:讲解最新的天文研究成果、星象奇观……网络信息的快、新、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美术课上,随着老师鼠标的点击,学生足不出户就来到了Internet上的美术长廊。
语文课上,老师从网上调出了同一题材的全国几大城市的小学生优秀范文让学生们借鉴、学习,以找出自己写作中的不足。没有了买书、复印、分发的繁杂过程,师生以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学生在学完《李时珍》一文后,被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著成《本草纲目》的精神所感动,对这部医林宝典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善用网络的老师只是讲解了中文Yahoo这一搜索引擎的使用,下面了解相关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己的工作了。
Internet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快乐的情境。在乐中学,发挥了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变平板为生动、变枯燥为有趣的巨大魔力。在境中学,又展示出多媒体技术重现生活片段,虚拟现实场景的独特魅力。如今的Internet是一个资源的聚宝盆,历史的、当代的,中国的、世界的,自然的、人文……真是应有尽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尽情地从这部网络百科全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养分。
这正是同学们在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处理、传递、创造信息。教学过程变为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这种训练能让学生练就点石成金的手指:这种手脑并用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天性。
这种学习成果的即刻可视化,成为激励学生不断获取新知的巨大动力,形成了学以致用、用而促学的良性循环。
这种先进的教学环境,更大的自由空间,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找到了舞台。学生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发现,越是大胆的尝试,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01年6月22日,宝安区小学生电脑输入作文比赛上,各个年级的参赛选手眼与心齐,手与思同,快速利落的键盘敲击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短短一个小时,一篇篇界面秀丽、版式规范的千余字的文章跃然屏上。
三、东西部少先队员网上手拉手。
2000年4月初,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西部大开发,宝安区教育局选择了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哆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对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影响作为突破口,选定了东西部少先队员网上手拉手作为子课题,宝安4所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与西部6所学校之间开展了东西部少先队员网上手拉手活动。此课题由桑新民教授任组长,刘迅任副组长。宝安中学、西乡中学、上合小学和西乡中心小学等4所实验学校分别以《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性学习机制》、《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我看社会——东西部少年儿童社会价值观交流》、《你我妙手绘未来》为主题参加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的新模式。这一课题,以网络化环境为依托,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自主学习、网页制作、信息收集、作品上网和软件开发,在互联网上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宝安区4所实验学校和西部6所学校的网络基础建设和网上交流。用投资少、见效快的方式架起宝安区与西部5省6校之间的基础教育信息高速公路,探索与创造出网络时代远程教育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与课程模式,从而使东西部地区学校间实现了共同进行网上学习、课程改革、教学新模式与成果交流,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宝安区委、区政府把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落实在推进教育现代化上,对教育实行六个优先:对教育发展要优先规划、对教育工作要优先研究、对教育资金要优先安排、对教育人才要优先引进、对教育困难要优先解决、对教师待遇要优先落实,展示了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团结和谐、内和外顺的宝安教育決策者认为,宝安教育今后发展的关键依然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建立完善的、开放的、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形成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把宝安区建设成为观念先进、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的教育现代化示范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