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风筝

2007-04-23 16:27岳自奎
人民教育 2007年11期
关键词:线轴竹条棉线

岳自奎

阳春时节,正是蜜蜂嗡嗡、油菜花染地的时候。我和儿子来到东坡外滩放风筝。

今年春天来得早,正月刚到,洞悉商机的商家早就备足了貨源,准备好挖新春的第一桶金。福娃、蝴蝶、蜜蜂、老鹰、金鱼、西游记系列……一只只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风筝沿着墙根一溜儿挂过来,在呼啦啦的春风中猎猎飘扬,早就扯得孩子们双眼直愣愣的。

我被兴奋的儿子拉着钻进风筝的海洋。今年的风筝与往年相比,大大上了一个档次。风筝的骨架由竹条改成了硬质塑料,更具弹性;糊面由油纸、薄膜改成耐磨的布面;还有立体的风筝、可以轻松拆装的风筝;老鹰风筝今年会扇翅膀了,信天翁风筝会“嗡嗡”叫了。当然,价钱也比往年高了许多,十二块钱一个。不过送精美线轴,也还算值。

卖风筝的说保证能飞上天,否则包换,我们信了他,买了一只。我们被等着看的几个人簇拥着来到外滩,果然,一阵风吹来,风筝就急于摆脱束缚,呼哧哧地要钻入云天。看着满天的漂亮风筝这么容易就上了天,孩子们欢呼雀跃,大人们童趣大增,我却有一点怅然若失。我其实更喜欢小时候的丑风筝。因为那时我们都是亲手扎制风筝的,可以沉浸在过程的美丽中。

做风筝骨架不是难事,各家各户、房前房后都是竹林。从父辈那里,我们早就学会了简单的削、编竹条的手艺。削好的竹条扎个风筝骨架再熟练不过了,只是想象力欠丰富,只能扎些豆腐块儿、丁字形、三角形的骨架。

纸倒是有点问题,那时,报纸很少,即使有,也都被大人用来糊墙壁、剪鞋底样了,我们只能把做过作业的本子,用米汤一页一页地粘上。只要有形,不管色彩,更别说绘上图案,所以那辛辛苦苦做成的风筝实在说不上漂亮,现在看来是太丑了。可当时我们是敝帚自珍,喜欢得不得了。

最困难的是风筝线,不像现在,买风筝时老板要给配上漂亮的线轴、透明耐用的钓鱼线。那时,我们常常是偷偷从母亲的针线箩里取来棉线,一截截地连接上,便赶快溜出去。后来知道,父母其实是装着没看见。

放风筝最大的乐趣是不断调试,制作粗糙的风筝要上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经常要解决的就是调整“三角斗线”,防止“倒栽葱”的问题。当风筝在天上畅游,头一点一点地,尾巴轻轻地荡着的时候,我们心里是讲不出的一种喜悦,它好像带着我们的梦想。

由于棉线不够结实,风筝如果飞得太高,风又大,就容易断线。望着越飘越远的风筝,我们只得拼命地去追,常常是摔得满腿泥,但找回的可能性却很小,不是挂在高高的树梢,就是落在人家的房顶,再不就是漂在了水塘里一荡一荡的。如果能幸运地捡回来,就像与阔别多年的老朋友相见,特有感情,如果发现有一段长长的棉线,那简直能高兴好几天。为此,我们不惜爬上一晃一晃的树巅或掉着土渣的矮墙,用长长的竹竿去挑,引得房主人的喝骂或一阵阵让人胆战心惊的狗吠。

有一次,我捡到一只不知道是谁做的风筝,这是一只用整张洁白、挺阔的图画纸做的田字形风筝,做工考究精细,那种还在手上就想挣脱主人摆弄急欲翱翔蓝天的姿态让我感到制作这个风筝的人一定是高手。

这个宝贝让我爱不释手,增强了我在伙伴中间的号召力,这只风筝在来年春天还是伙伴们中飞得最高的。不过,后来它也不幸挂在一棵大松树上。松树太高了,我们只得抱着一丝侥幸,无奈地使劲扽线,希望它能借助线绷断后的弹力掉下来。但没有成功,我手里只拽得一截棉线。这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最难忘的风筝。它也结束了我扎风筝、放风筝的童年。

看着满天轻易迎风而上的花花绿绿的漂亮风筝,还有满地奔跑嬉笑的大人、小孩,我的心中却只有那逝去的丑风筝。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眉山师范附小)

猜你喜欢
线轴竹条棉线
最绅士的报复
放风筝的快乐
掉落的针
棉线挂饰
自动甩干机
命悬一线
来做一个气垫飞行器
农民的渔民生活
农桑之心
无法烧断的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