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后土”如何解

2008-12-29 06:19罗献中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1期
关键词:产子氏族古汉语

罗献中

“皇天后土”是个成语,中学课本和一些辞书均有解释,但大都笼统、空泛,语焉不详,未能指出其中字形习见而含义冷僻的“后”字究竟是何意。例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只解释说“指天和地”,四川辞书出版社的《古代汉语词典》只说“谓天神地祗”,人教版的课本只说“天地神明”,诸如此类。由于缺乏相关解释,很多师生就想当然地认为:“后”在这个成语中既然与“皇”对举,也表示天地的统治者,那么其含义就应当是指“皇后”“帝后”,即皇帝的配偶。

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后”在古汉语中固然有“皇后”“帝后”的义项,是皇帝配偶的称号:但“后”在上古汉语中还有一个人们不大熟悉的义项,那就是“君主”“帝王”,是上古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含义与“皇”“帝”“君”“王”等相同。这方面的例证颇多,如《尚书·汤誓》:“我后不恤我众。”(我们的君主不体恤我们大家)《左传·襄公四年》:“有穷后羿。”(有穷国的君王是羿)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群芳之所在。”(从前三王的德行是多么完美啊,所以众多贤人汇聚在他们周围)如此等等。“后”这个义项在一些常用工具书中也有体现,如《现代汉语词典》释②:古代称君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①:君主,帝王。笔者认为,在“皇天后土”这个成语中,“后”字应该解释为“君主”“帝王”。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这个成语中,正由于“后”与“皇”相对举,也是表示天地的统治者,所以,它的含义就不能理解为“皇帝的配偶”,即不能解释为“皇后”“帝后”。而只能理解为“君主”“帝王”。理由很简单:在古代的男权社会里,女子根本不可能拥有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不可能拥有与男子“平起平坐”的资格,不管她们的身份如何。“皇后”“帝后”虽然地位比大臣和百姓高,但仍不能与皇帝平等,所以将它解释为“皇后”“帝后”是不合情理和逻辑的;在“皇天后土”中,“后”和“皇”其实是两个对举的同义词,它们都被用来表示天地万物的最高统治者,是最高统治者的不同称号,它们之间才可以“平起平坐”。

那么,“后”在上古汉语中为什么会有“君主”“帝王”的含义呢?换言之,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君主”“帝王”称为“后”呢?这就需要了解上古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后”字的本义及其演变。

据著名古文字学家考证,“后”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其字形是妇女产子之形,属于会意字,本义表示“妇女生子”或“能生孩子的妇女”。如王国维在分析了“后”字在甲骨文里各种形体的共同特点后指出,“后”字的初文“象产子之形”,“产子为此字之本谊。”(《观堂集林》卷九《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中赞同并征引了王氏的观点。郭沫若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后”字“甲骨文酷肖产子之形”。(《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之三《卜辞中的古代社会》)他们还一致认定,“后”当初就是女性酋长、君主的称号。“后”字的出现是母系社会的产物,体现了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极端落后,部落战争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疫病时常流行,人口的增加非常困难,人类自身的繁衍成了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于是,具有生育功能的妇女就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女性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女性具有氏族内部事务的决定权和管理权,氏族内部的最高首领由女性担任。这就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母权制,“后”就是氏族成员对女性首领的称呼。后来,社会演变到父系氏族时代,男子逐渐取得了氏族内部事务的支配权,进而成为氏族首领,“后”作为氏族首领的称号也被男性所夺取,并转变、扩展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及诸侯、帝王的称号。随着社会的进一步演变、发展,“后”这个称号又被“帝”“王”“皇”等称号所取代,不再被君主们所使用。但君主们并不舍得彻底抛弃这顶“桂冠”,就将它“转赠”给自己的配偶,作为她们的称号。于是,历史上才有了“王后”“皇后”“后妃”等称呼。“后”字的含义,也由“君主”“帝王”演变为“君主的配偶”“帝王的正妻”之类。

总之,“后”字在古汉语中具有“君主”“帝王”之意,而且这个含义比“王后”“皇后”“帝后”等义项出现得早。但由于这个含义鲜为人知,或时常被人忽略,所以人们在解释“皇天后土”这个成语时,极易将其中的“后”字理解成“王后”“皇后”“帝后”等。这是理解上的“误区”。

猜你喜欢
产子氏族古汉语
浅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启示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高等师范院校古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标话词汇限定成分的后置
谈古汉语主语隐去对韩国语教学的启示
论“以”在古汉语中的介词功用
信托公司掀起“产子”热潮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