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落英”之“落”

2009-03-08 01:47倪庆海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落英事理时间

倪庆海

摘要:“落英缤纷”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将“落英”解作“落花。一说,初开的花。”显见“落”字解作了“落下”;把“缤纷解作了‘‘繁多的样子”。笔者认为这种注释并不准确,“落英”之“落”只应解作“初”或“开始”。

关键词:落英;陶渊明;时间;事理;主题表达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堪称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难怪一直深受语文教材编写者的青睐和师生的喜爱。但我对教材中将“落英”解释成“落花”以及将“缤纷”解释成“繁多的样子”早有异见,直到近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才只将“落英”的解释改动为“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这“一说”尽管远离了谬误一步,但其作为参考解释只占次要地位,未能完全修正对“落英缤纷”理解上的错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教材把“落英”解作“落花”,显见“落”字解作了“落下”:把“缤纷”解作了“繁多的样子”。这两个注释都有问题!因关键错在“落”的注释上。所以,下面我主要就“落”字,斗胆一谈我之浅见。

我认为,“落英”之“落”只应解作“初”或“开始”。理由如下:

一、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的《辞海》中,“落”字第七条义项是“开始”;词项“落英”也有解作“初开的花”的,如《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食秋菊之落英。”

二、从时间上分析,“落英”应解作“初开的花”

(一)文中“往来种作”,显然是男女老少在“平旷”、“良田”上忙于春播。这表明时间是春播佳期的阳历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这时正值桃花满树时节(参见下边的“(五)”)。

(二)文中武陵人缘溪捕鱼,以至于“忘路之远近”,应该是桃花流水鱼儿肥的捕鱼佳期,时间是阳历四、五月间。

(三)“寻向所志”,不见“志”而“迷”,正是阳历四五月间春暖水涨,淹泯“所志”。《桃花源诗》中“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荒废”可为有力佐证。

(四)“芳草鲜美”,“鲜”表明草嫩、亮,黄绿黄绿的(“黄”是主宰春天的颜色),尚未至繁茂青绿。就桃树言之,也应未至衰花尽落。

(五)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文中所写桃树是野生毛桃,始花期、花期可以基本确定(设若现今人工培育的桃树,品种甚多,始花期、花期都相差悬殊,则难定论)。陶渊明所处晋朝,比当代春天来得晚些,同一地区,山地比平原春天也来得晚些,所以《桃花源记》中桃花的花期与春播期更吻合。

三、从事理上分析,“落英”应解作“初开的花”

如教材所释,落花遍地且繁多交杂,岂能看得见“芳草”?既看不见“芳草”,又怎见芳草“鲜美”?其间矛盾显而易见!笔者奇怪:如此谬识。何以赫然存在?

四、从主题表达的需要分析,“落花”也应解作“初开的花”

从陶渊明的诗作和人生经历,不难准确把握《桃花源诗并记》的主题。陶渊明“弱冠逢世阻”。经历了很多政治纷扰。他“猛志逸四海”,立志变革社会,建功立业,于是有“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后来四五年内几度出仕,他更深刻地感到现实太过“违己”——士族阶层争权弄势,腐烂豪奢。他不满:广大百姓备受剥削压迫,过着同自己一样“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贫困生活,他不平。但他官场“求之靡途”,宫小职微,苦于无力改变“违己”现实,终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永远退隐。他隐居后,“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仍然十分关注现实。可见,他一生虽然充满出仕与退隐的矛盾。却又在追求社会理想上达成了统一——出仕的积极人世是建立理想社会,退隐的消极避世是构想理想社会,都体现着他的社会理想。那么,他的社会理想是什么呢?

(一)在政治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安定、平等,没有剥削,人人“往来种作”,自食其力。

(二)在生产上,农(有“平旷”、“良田”)、林(有桑、竹等)、牧(家畜可饱食“鲜美”“芳草”)、副(纺织——“蚕丝”、酿酒——“皆出酒食”、家禽家畜养殖——“鸡犬相闻”)、渔(有“美池”),五业(虽然当时还没有这些概念)兴旺,生产条件极佳。

(三)在生活上,衣(“春蚕收长丝”)、食(有粮有油——“菽稷随时艺”,“菽”为豆类总称,“稷”为粮类总称;有鱼——“美池”;有肉——“鸡犬相闻”;有蛋——“鸡”;有果品——“桑”、“桃”等)、住(“房舍俨然”)、行(“阡陌交通”),富足称意。

(四)在民俗民情上,个个热情豪爽(“咸来问讯”、“皆出酒食”),个个勤奋躬耕(“往来种作”),个个淡雅、悠闲、高旷、快乐(他们和和睦睦,与人无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鼓腹无所思”,“怡然有余乐”),民风淳朴、民情醉人(武陵渔人竟至于忘家而流连源中数日)。

上面所述,每一方面都十分美好,岂独作为桃花园自然环境的桃花林会有所欠缺呢?_谁都知道,“桃花盛开”要比“衰花尽落”美好许多。因此《桃花源诗并记》的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为了反映人民(包括自己)安居乐业的愿望;诗文中描绘的应该是一幅美至迷人的桃园仙境。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来说,必当作如下理解(不是直译):(地上)散发着清香的嫩草鲜亮美丽,(枝繁叶翠的桃树上),初开的花,(一树一树的),五彩缤纷(“缤纷”,《辞海》解作“繁多貌”,这里兼指花多、花色多。“五彩缤纷”作为较固定的短语,现在使用率很高,不必译)。这样,进桃花源的路上,船下水声潺潺,水边岸石嶙峋,岸上低有满地鲜嫩绿草,草芳(草香为芳)扑鼻,高有桃花盛开,花香沁脾,水之声、石之状、草树之貌、花草之香,完美配合,堪称“此景只应天上有”的人间仙境!这样理解,作品主题才更显鲜明,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才更加强烈。如按教材注释,落花遍地,满眼凄清,令人伤感,哪儿还有美丽可言、迷人可述?由于理解错误,大大削弱作品主题,若陶渊明地下有知,是不会原谅我们的。

猜你喜欢
落英事理时间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雨中落樱
时间消灭空间?
落英的婚事
一语中的
微精事理 宏揽全局──《战时美国的欧洲战略》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