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学生交往的“一米线”

2009-04-03 04:19顾广现刘党桦
江西教育A 2009年3期
关键词:私生活恐惧感米线

顾广现 刘党桦

当代西方有一条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规则:一米线。它的含义是:人们都有自己的隐私,人际交往中应当尊重人的隐私权,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交往中突破了“一米线”,就会给交往的对方造成心理恐惧,使其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教师在教育中也应当谨记“一米线”的规则,不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就应当把心里的秘密和盘托出,不允许他们留有自己的隐私。这种做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师生对立,影响师生之间正常的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学生,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在心理和情感上都有自己的秘密,不希望别人去窥探。一旦秘密被泄漏,他们就会产生恐惧感,尤其这种秘密被老师和家长知道后,他们的恐惧感就会变得更加强烈。长此以往将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甚者会形成心理疾病。而一些性格外向的学生甚至会采取极端的行为,离家或离校出走。

那么,教育者在与学生的正常交往中,应当怎样做才不至于逾越这关键的“一米线”呢?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故意打探学生不愿透露的秘密——无论是打听正在与你交谈的学生本人的秘密,还是通过与你交谈的学生打听另外的学生的秘密。因为人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隐私受尊重是其中之一。当你全方位地去尊重你的学生时,你的学生也会尊重你。

其次,与他人谈话时高度重视。中国有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教师无意中得知了学生的秘密,在与同事、家人、学生等人谈话时千万要替学生保守秘密,不要一时兴起,把学生的秘密作为谈资或例子抖搂出去。因为一旦你的谈话内容传入当事人的耳中,就会对其造成伤害。切忌在教室授课或在办公室闲聊时把学生的秘密公开,否则会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甚至会使学生感到没脸见人,无法在集体中生存。这种早期的伤害一旦形成,将会成为学生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痕。

那么,教师是否就不能去关心学生的私生活呢?如果这样认为那就是走极端了。因为,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心理也还不成熟,他们的私生活当中也有些不健康的东西,有时候心底的秘密也会成为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这时,教师就应当以长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出现在他们身边,与他们促膝谈心,循循善诱,使他们道出受压抑的秘密,卸下包袱,从而走出心理阴影,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去。当然,我们得知学生的秘密后应当为学生保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值得学生信任的教师,学生才愿意把心底的秘密托付给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复兴中学)

猜你喜欢
私生活恐惧感米线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一碗米线的滋味
米线里的温柔乡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碟样生活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凉拌米线
“恐怖气味”可合成
金玉良言
谁是偷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