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因素

2009-04-08 08:45李思静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学

李思静

[摘要]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少有德育教育的成分,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要求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笔者在此背景下写下本文,在同领域内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 教学 德育因素

德育,历来都是学校学科教学的永恒主题和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要求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与其他相关的学科一样,美术学科里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美术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关键是要找准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教师所讲述的道理不能是空泛的说教,而要做到有情感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笔者认为在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切入点,通过课堂进行渗透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人们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教师绝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美术学科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的德育渗透的重点也不太相同。如在造型表现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细致、严谨、认真的品质;在设计应用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要能够用优美的艺术形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和美感;在综合实践的教学中,要利用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美术学科的德育目标有些课程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利用美术学科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1.挖掘作品美和生活美对学生进行德育影响

空洞的德育说教是现在的学生最反感的。学生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震撼他们的感官,启迪他们的心灵。在美术课中,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美术作品,如《最后的晚餐》、《格尔尼卡》、《血衣》等,在这些作品里面沉淀着全人类的文明和智慧。通过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和丰富的人类精神,从中理解人类价值的不同取向,人类对自身尊严以及对正义和自由的追求。

有时,经典的美术作品由于时代的局限,也会和学生的审美产生较大的距离。这时,就要求教师及时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合适的美术现象,来填补学生审美的需要,启发学生的思想。

2.注重细节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一节美术课是一个连贯的感受美的过程,从上课铃声响,教师步入教室开始,到下课教师离开教室,不仅仅是言传,还有身教。穿一身合体又有风度的衣着,提前到教室侯课,用严肃又和蔼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情况,然后送出一个赞同的微笑或小小的示意动作……啊!那是一种多么亲切又美妙的感受啊!你想,学生会怎么样呢?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平等、信任、真诚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励学生积极创造,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情,体验到来自学习成功的愉悦,收获到来自想象创造的快乐,这样持之以恒,又何尝不是对学生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3.注意评价对学生德育的影响

美术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和美术作业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的机智。一个好的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要耐心细致地听学生的发言,真诚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在保持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同时,有时只要一句赞赏的话,一个开心的笑,一个幽默的动作,就能宣泄和释放出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学生体验和升华美好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美术作业的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德育作用,教师给予的评语,对学生个人以及整个班级都具有导向作用。

教师在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德育渗透要做到有情感的渗透、感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的意志和行动,在“润物细无声”当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二、找准结合点,通过活动进行渗透

学校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成长的天地,而美术学科是学生成长必需的养料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教育方法已不适应今天的教育对象了。为了实现教育目的,美术学科应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广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受到各种教育。

1.抓住重大节日进行教育

美术学科可配合学校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等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一些美术宣传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主题性的海报展示、纪念性的图片展览等活动,使学生抚今追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开辟课余活动进行教育

美术学科除正常的教学时间以外,可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从中开阔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如组织绘画兴趣组、书法兴趣组、书画研究兴趣组等活动,使学生纵横驰骋于艺术的殿堂之中,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三、找准着眼点,通过环境进行渗透

环境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从社会大环境讲,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其中积极健康的东西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教益。但是,社会环境又是十分复杂的,那些消极的、庸俗的乃至低级下流的东西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校的小环境建设尤为必要。

那么,如何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构筑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首先,应当在教书育人上大做文章。在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美术学科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下功夫。如用美术的审美原则,养成学生正确的站姿、坐姿及体态,从而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化,教育和引导学生步入健康人生。美术学科的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进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灌输,重点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公民义务和基本道德的教育。美术学科还可以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墙报、橱窗、宣传板面广泛宣传,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伟大精神,帮助学生增强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生活方式的能力,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光荣革命传统能结合时代精神在青年一代身上发扬光大,实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目的。

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关键是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为师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讲求实效。这样,美术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才会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中顺畅地完成。

猜你喜欢
教学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