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手语新闻的问题与建议

2009-04-10 09:19
新闻爱好者 2009年4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播音员

陈 英

目前我国听障者有2000多万,作为社会一员,他们很需要通过媒体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调查表明,听障者爱看电视,因为他们想通过“看”来了解社会。但由于语言障碍,他们仅能看电视画面,用猜来辨识电视内容,十分不便。自从有了电视屏幕下方的手语翻译员,以子母画面让新闻主播与手语翻译同步进行新闻播报工作,听障朋友便能“听”见电视,而不用猜电视了。然而,电视手语新闻的收视率如何?听障者收看手语新闻的效果如何?当前电视手语新闻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提出提高电视手语新闻质量的建议,以期对提高手语新闻电视质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谈一谈目前电视手语新闻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开设手语电视节目,是消除听障者与社会交流障碍,丰富其文化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务实举措。这项举措对于引导社会关注无障碍沟通、关爱听障人群,建立友善温暖的社会新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电视手语新闻的收视率和聋人收看手语新闻的效果却不容乐观。

播音员使用的手势汉语和聋人自然手语存在差异性

手势语分为手势汉语和聋人自然手语。手势汉语是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手势与词的一一对应关系打出来的,因而它没有独立的语法和构词体系,它的语法和构词规则是从属于现代汉语的。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其特点是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制约”。

在电视手语新闻中,手语播音员所使用的手语基本上来自于《中国手语》书中规定的“手口同步”的手势汉语,这样的表达方式显然不符合聋人运用视觉获取信息的特点,因为聋人更习惯于将要表达的或需强调的重要信息放在句子前面,且呈现出很大的情境性和简约性的自然手语。手势汉语会造成大量的有效语言信息的流失,聋人无法完全看懂或了解手语翻译员所表达的内容,自然造成了手语新闻收视率的低下。中国的手语存在地域差异即“方言”,北方和南方的手语差异很大,虽然《中国手语》已推行多年,但手语在全国仍不统一,尽管多数听障者都学过文法手语(手势汉语),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习惯用“方言”手语。电视手语新闻员打的是手势汉语,加上速度太快,不易被聋人理解。

电视手语画面太小,看不清新闻手语播音员的“表情”

聋人手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因此也称之为“表情手势语”。手势语的这个特点主要与听障者打手势时身体姿势和丰富的面部表情相关。形象、生动、简洁、清晰、富于感染力是手势语的最大特点。

我们要明确手语新闻主持的目的是什么?谁是真正的节目主要主持人?手语新闻的宗旨是为聋人服务的,节目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节目的编排、形式的特殊性。在一些国家,每当有配手语的节目播放时,往往把手语画面作为主画面,声音仅仅是配角,但在我国却相反,手语画面被缩在屏幕的一个角落里,由于画面太小且无配搭字幕,听障者看不清手语,更看不清打手语者的面部表情,而且缺少字幕配对,无法及时看明白。模糊了对听障者来说两个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自然会影响收看新闻的效果。

聋人自身文化层次有差异

对于电视手语新闻,听障者持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反映。一种是大受欢迎,且看得津津有味。另一种则不以为然,从不收看。后者以文化程度低,且使用自然手语的听障者为代表;前者则正好相反。新闻播报的速度相当快,平均一分钟100字左右,这么快的速度,要以手语同步翻译实在有难度。即使是优秀的手语翻译员,都免不了选择性或跳跃性翻译,因而会漏掉一些内容未予翻译出来。因此,看这类现场同步手语翻译的新闻节目,对于那些读唇能力强且文化程度高的听障者没什么问题,而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低的听障者来说,若要理解并看懂,相对来说是有难度的。

新闻手语播音员的翻译能力有限

美、英等国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关于手语翻译的培训、测试和鉴定体系,还成立了国家级手语翻译机构。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手语还没有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的语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应有的重视,手语翻译职业化道路才刚刚起步,缺少专业的手语翻译,尤其是分科明确、专业程度很高的手语翻译人员。在我国,直至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才正式向社会发布手语翻译员这个新的职业。目前电视手语翻译工作基本都是由聋校教师和残联工作人员兼职承担,也就是说是业余新闻手语播音员。由于缺乏手语翻译技能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更缺乏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手语翻译水平亟待提高。

其次,谈一谈提高电视手语新闻质量的建议。

提高电视手语播音员的素质

电视手语播音员是手语新闻栏目中的灵魂人物,对于节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手语翻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及听障者接受信息的效果。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手语播音员?怎样翻译才能做到让听障观众看懂并满意呢?电视手语翻译较一般语言的翻译人员,除强调理解和表达以外,还有其特殊性。因此,做好电视手语新闻翻译工作需达到如下要求:

具备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手语翻译是架桥人,为聋人和健听人之间顺利沟通思想感情、充分交流信息经验搭起桥梁。手语翻译员要同时通晓汉语和中国手语,既能迅速准确地把听到的、看到的翻译成中国手语,也能迅速准确地理解聋人的手语和口型并准确恰当地翻译成普通话。由于手语与汉语是两种独立的语言,在转译的过程中,如何将这种语言恰如其分地诠释成另一种语言的确十分不易。电视手语播音员不仅要具备手语、汉语和各个专业方面的功底,还要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听障者本身的理解能力与文化程度。电视手语翻译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手语播音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各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做好翻译工作。因此,手语翻译的工作可以说是一份高难度的工作。

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做一名电视手语播音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手语翻译的基本功大致分为手、眼、口三项。苦练手功,就是能熟练地用双手自如地打出手势语;苦练眼功,就是训练应变能力,能用眼睛及时捕捉事物发展变化状态,能结合面部表情快速读懂聋人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苦练口才,就是能迅速将聋人省略的词句补充上来,将聋人倒装的句子理顺,并流利、准确地用普通话表达出来。要练好这几项基本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此外,还要多与聋人对话,多了解聋人打手语的规律和习惯,多了解地方手语的使用情况。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新闻翻译任务。

必须掌握聋人文化。手语播音员要成为听障者的贴心人,不仅应精通手语,还必须熟悉以手语为代表的聋人文化。想要熟悉聋人文化,就得先了解聋人。他们不仅是手语的使用者、传播者,同时也是聋人文化的创造者。只有融入聋人群体,在实际生活中理解听障者的特殊困难、内心需求以及产生需求的原因,才能真正成为聋人的贴心人。

掌握自然手语,了解其与手势汉语的区别。聋人手语与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聋人手语是形象的无声的表达,是用眼睛看的,称为“视觉语言”;汉语的有声语言是用耳朵听的,称为“听觉语言”。这两种语言形式在表达同一句话时,不仅表达形式不同,在语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聋人手语在语序上有颠倒和省略的现象。在翻译过程中,要多加注意。要做到翻译动作清晰明了,动作太大、太小,都会影响手语表达的准确性。另外,手势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很大差别。

手语新闻要想使聋人能“看”懂,就必须尊重聋人的语言习惯,重视对聋人手语的学习和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聋人手语也适当引进了汉语的语言成分,但手语并没能被汉语同化,仍保持着自己形象生动、明快简洁的表意特点。因此,了解听障者手语表达的方式及构词特点,了解听障者打手语的规律和习惯,了解地方手语的使用情况,是做好手语翻译工作的前提。

要加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同步使用无声的唇语。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不用耳朵去听手语,而是通过眼睛去看手语,即大脑通过眼睛而不是耳朵获取和加工语言信息。这意味着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在输送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打手势时没有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态,很可能会混乱信息,使聋人看不明白。打手势不带表情,看上去单调不自然。手语播音员的眼神能吸引聋人观众的注意,丰富的表情能帮助聋人观众保持长久的视觉注意力。手语播音员精神饱满时,打出来的手语必然清晰自然。

目前,许多听障者在手语之外,拥有口语的语言能力。聋人看手势时自然会看口型,加以手势配合,将更快地获取信息。因此,电视手语播音员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仅仅注意手语的准确、流畅以及表情的变化,还必须同步使用无声的唇语,尤其是遇到一些专用名词或比较晦涩的词语时,适时地使用唇语可以帮助口语族的听障者判断手语。

加强“电视手语翻译技巧”的演练和研究

手语播音员应提前看稿,做好充分准备。要先熟悉新闻报道内容,扫除文字障碍,对所译内容中的一些新词或无法用手势语词表达的词,可事先查找相关资料或与文化水平较高的聋人商讨一下,切不可硬译,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聋人的接受水平按意义创编新的手势语词,否则聋人就无法理解这些词的真正意思,甚至还会产生概念错误,影响表达。需要改进剪辑技术,一定要录用聋人来监督手语播音员、剪辑手语播音员的镜头,以达到最佳手语节目的录制效果。

手语翻译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也是一项体力、脑力并用的复杂劳动。手语播音员除语速较快、准确度高以外,如何将新闻中的内容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需花费大量的精力。要做到翻译快捷、准确,就要经常和聋人交流,以学习者的姿态向聋人学习,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给手语新闻配上流动字幕,方便聋人理解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应积极倡导为聋人创造无障碍的信息沟通环境。听障者究竟需要社会提供怎样的服务呢?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字幕是较好的解决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第43条提出: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开办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推进影视栏目加配字幕、解说。汉语语言体系丰富庞大,很多是手语无法表达的,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现实:新闻内容是不可能用手语全部翻译出来的。手语播音员进行新闻同步翻译时,内容方面已打了折扣,再加上打手势的速度有时跟不上播音员的语速,这样一来,听障者就更难以理解新闻内容了。给新闻配上流动字幕会方便聋人理解。字幕工程,不仅弥补了手语翻译之不足,还为聋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文化、发展书面语能力的环境,使其更准确、及时地了解社会,一举数得。在地方台的手语新闻中,应适当考虑该地区多数聋人的实际文化程度,尤其在目前手语规范与手语理解上还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首先让多数聋人能看懂,才能使手语新闻真正起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作用。

选择优秀的听障者主持手语节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手语新闻主要是做给聋人看的,选拔出优秀的听障者担任手语新闻主持人能真正和听障者无障碍交流。为广大听力残疾人搭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让听障者直接参与电视手语新闻节目,与健全人一样共享社会进步成果,不仅是电视手语新闻节目与国际接轨的文明体现,同时也使手语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听障者,更好地为听障者服务。

结语

手语电视新闻节目的开设让我国的听障观众和普通观众同享电视新闻,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特殊群体的宗旨,为广大听障者与社会搭建了增进沟通的平台,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更多的社会资讯,营造“信息无障碍”的和谐社会氛围。电视手语新闻节目饱含人文理念,彰显社会的温情,体现特殊关怀。电视手语播音员将电视新闻内容传译给听障观众,为听障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架起了听障朋友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提高电视手语播音员的素质、提高手语新闻节目的质量,关注、引导、推动其发展,力争把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办成广大听障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当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为中州大学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播音员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奇怪的手语图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