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环境下文化价值的考察

2009-05-07 09:22
关键词:中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 敏

摘要:以中原泥玩具为切入点,考察农耕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选取了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和豫西泥娃娃为个案,指出泥玩具不仅作为玩具存在,而且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独特性的体现。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祖先的根脉。

关键词:中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泥玩具;农耕环境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9)01006207

农业景观也有其文化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以民间泥玩具为切入点,来探讨河南乡土社会的文化活动。选取河南浚县的泥咕咕、周口地区淮阳县的泥泥狗和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泥娃娃为代表。之所以选取这三个地方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主要原因在于这三个地区历史悠久,而且文化价值的载体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一、 悠久的历史基础

三地民间泥玩具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泥玩具以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1)淮阳泥泥狗。淮阳地处周口地区腹地,东与鹿邑、郸城、沈丘三县毗邻,西与周口市、西华县接壤,南濒沙河与项城、商水二县相望,北与太康和柘城县交界,总面积1@469@km2。淮阳古称宛丘和陈,这两个古称有非常显赫的来历。约公元前4000年,淮阳名为宛丘。《竹书纪年》记载:“太昊伏羲氏元年即位都宛丘。”宛丘是三皇之首伏羲定都的地方。约公元前3000年改称陈。《史记•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氏都于陈。”陈是三皇之一神农定都之地。现今,在淮阳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向我们诉说这一段历史,如太昊陵、画卦台、白龟池、五谷台等。太昊伏羲都宛丘,定姓氏,乃中华民族姓氏之起源。伏羲以风为姓,故风姓为境域内出现最早的姓氏。后姓氏中的韦、包、伏、后、蹇、任、少、祝、宿、须、酉、臾等氏,均由风氏分化而来。笔者调查的陈楼以任姓为主,任姓源于伏羲。继风姓部族之后,神农氏都陈,为姜姓部落。据史料记载,出自姜姓氏一脉的姓氏有齐、封、许、吕等四十余姓遍布海内外;许楼的许姓出自神农一脉。

可以说,伏羲、女娲和神农都和淮阳有不解之缘,泥泥狗折射出史前这一个时代。

草帽老虎:用草帽作为虎头,洪水泛滥之时,伏羲和女娲被白龟所救。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兄妹二人成婚。成婚时,女娲害羞,就用身边的蒲草,编了一只类似现在的扇子,遮住脸。这个传说在汉代《风俗通义》、晋代《搜神记》,还有唐代《读异志》都有记载,被称为“古磨成亲、结草为扇”。

人面猴:也叫人祖猴,似人非人,似猿非猿,传说是早期人类形象。红脸、尖嘴,大眼睛、长身子短腿,腹部绘有醒目的女阴图案。

埙:《拾遗记•春皇疱羲》篇中说:“疱羲(即伏羲)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埙这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早已不多见了。近年在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埙,都与淮阳太昊陵“泥泥狗”中的玩具埙相仿。其形似梨,大的有5孔,小的3孔,可吹奏民歌,音韵浑厚。

鸟:在汉代画像石中伏羲手捧太阳,中间有一只金鸟,淮阳则有许多类似金鸟的泥玩具,像猴头雁。泥雁等背上有圆形而发光的太阳纹。

龟:以龟作玩具,在我国各地的民间玩具中极为罕见。古人把龟视为“神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在伏羲的“八卦”的方位中。玄武者,黑色龟也。龟居北方。传说龟对于人类的贡献最大,曾在远古洪水到来之际,拯救了伏羲、女娲。伏羲氏得白龟于蔡河,贮养于白龟池,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依据龟甲纹始作“八卦”。古人认为神龟通灵,知吉凶,故“卜用龟,筮用蓍”。“泥泥狗”中的香龟有三种造型:大玄龟无足却有八叉,似腿非腿;小香龟造型精致,龟背彩绘八卦纹饰;还有一种小若姆般的龟,俗称“小泥鳖”,状若泥点,小巧玲珑,吹起声音嘹亮,极受香客和儿童们的欢迎。

(2)浚县泥咕咕。浚县位于河南东北部,属于鹤壁地区。浚县古称黎阳,以其文化古老、历史悠久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的民间泥玩具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征。浚县泥咕咕源远流长,据说是隋唐时期的产物。隋末农民起义武装瓦岗军曾控制黎阳仓,官军与义军展开激战,义军受到了创伤。李密有一隋部将杨玘,奉命收容疲病士卒,屯兵垦田,休养生息。战士们在稼穑之余,团泥嬉戏,捏制海螺或战士,多作瓦岗军士状,以表达纪念阵亡将士,留恋疆场驰骋之意,泥咕咕由此传承至今。现今泥咕咕的生产的主要基地就是杨玘屯村。杨玘屯又分为东杨玘屯村和西杨玘屯村,这两个村子都以制作泥玩具而出名,现有1500多名民间艺人精于泥塑。杨玘屯被国家命名为“泥玩具之乡”。浚县传统的泥玩具,大多和行军打仗有关,如马和骑马人,从号角演变的泥咕咕和行军便壶等。

(3)豫西泥娃娃。泥娃娃的产区不像前两者范围集中,前两者主要集中在一个或者邻近的几个村子,而泥娃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许多地区都制作这种白地彩绘的泥娃娃,但是最集中的是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地区,所以笔者选取洛阳为主要研究对象。凉洛寨是洛阳最著名的生产泥娃娃的村庄,位于洛阳市的郊区,距离洛阳市区并不很远,从市内坐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凉洛寨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村庄,目前村庄有1@000多人,也有人说是800多人。村中姓宋的最多,还有姓杨的和姓刘的。外迁户很少,都是本村人。这是一个农业村,每人平均四分地,其中三分菜地,一分粮食地。粮食主要是玉米和小麦。由于水的原因,再加上菜价非常便宜,这里的村民并不富裕。很多人到外地打工,如洛阳、郑州、深圳等地。这里做泥娃娃非常有名,有顺口溜这样说:“有女不嫁凉洛寨,放着被子不得盖,白天捏娃娃,晚上搭颜色。” 据说泥娃娃起源就在凉洛寨,方圆几百里都来这里进泥娃娃,如栾川、偃师、宜阳等。

《东京梦华录》曾记述宋代泥娃娃的销售情形。那时把泥娃娃叫做“磨喝乐”,“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端正细腻”。金盈之《醉翁谈录》中记道:“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磨喉罗。大小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於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这说明磨喝乐就是好看的“泥孩儿”。今天我们无法看到宋代“磨喝乐”这种泥孩儿的风采。豫西的白底色泥玩具极有可能就是宋代这一玩具的延续。[1]

二、 中原地区泥玩具的异同

虽然这三种泥玩具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泥娃娃在豫西,泥咕咕在豫北,泥泥狗在豫东,但是它们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它们都以庙会为依托。庙会是它们得以生存的载体和保障。泥泥狗主要的销售场所是淮阳的伏羲庙会,泥咕咕的销售场所是浚县的正月庙会,泥娃娃则在洛阳正月初八龙门山上的老婆会出现最多。这些庙会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影响大。伏羲庙会自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会期长达一个月,农历二月十五前后最为热闹。浚县正月庙会也是持续一个月,尤其正月初九和正月十六达到高潮,届时,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八十多个县的人都来赶会,最热闹的几天,每天人流量有二三十万。洛阳正月初八一早,人们就随着人流上山赶会。说是老婆会,也常常可以看到男子。这一天龙门山上的几个寺庙,人数极多,香火极盛,求子还愿最为集中。

这些泥玩具常常在庙会上才可以见到,与庙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庙会一结束这种泥玩具也就消踪灭迹,等到来年庙会开始它就又出现。在淮阳附近杨庄、贾庄、陈楼、许楼、武庄等村子,村民们每年在空闲期间为庙会制作各式各样、传承性极强的泥泥狗,专门等到二月会上卖。而在游人香客看来,只有在庙会时购买的泥泥狗才有“灵气”。在浚县杨玘屯,许多农户也把农闲时做的泥咕咕拿到正月庙会上卖。庙会不仅提供了泥玩具的销售场所,而且把这种习俗保存了下来,这是泥玩具能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

其二,技艺代代相传与普遍性。泥泥狗老艺人讲:“这些都是人祖爷和人祖姑娘造的人和狗,有老模子,代代相传,谁也不能改,改了就不是人祖爷造的人和狗了。” 这些泥玩具在当地几乎人人会捏。笔者在凉洛寨调查发现,以前几乎家家会做,有80%人家做泥娃娃。许楼有400户人家,经调查会做泥泥狗的有300家。杨玘屯有600来户人家,也是80%都会做。作泥玩具不需要拜师,从小跟在长辈们身边看大人捏,时间长了自己也就会了。

其三,和环境的关系密切。这几个村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泥玩具,和它们的地理位置和物理环境也很有关系。它们距离销售场所都很近,比如陈楼距离太昊陵只有三里,杨玘屯距离大伾山三里,凉洛寨距离龙门山也只有几里地。制作泥玩具需要有胶泥,这些村庄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村民们利用了当地有利的自然环境。杨玘屯的宋学海说,女孩学会捏泥咕咕,如果闺女嫁出去,所嫁当地没有好的胶泥,就是学会了也白搭。

在共同之处之外,这些泥玩具之间还有许多差异,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制作方法的不同:手工和模制。泥泥狗和泥咕咕的成型过程是以手捏为主,而豫西泥娃娃的成型过程是用模具制作,简略勾勒制作泥娃娃的过程:选泥(泥用的是黄胶泥,一米以下的土才能用,带点黑红色的煤土,不是什么样的土都行,这是专门做娃娃的土)——泡泥(泥泡在泥缸中,放置一段时间)——把纸兑进去,捶泥——把泥放入模子中,贴紧模子(以便使娃娃的五官结构能够显现出来,一个娃娃有两个模子,一个阳面、一个阴面)——涂的是龙门山上的娃娃粉(白色的土,从龙门山上拉来,晒干,用开水融化),——在白粉中加食用油、加骨胶——在娃娃上涂颜色,涂两遍——彩绘(画娃娃的衣服,有锁、肚兜,主要的颜色有黄色、绿色和粉红色)。整个工序有十二道。从中可以看出,给泥娃娃涂上白粉和上颜色是手工,而泥咕咕和泥泥狗从制作到彩绘基本上全是手工制作,其中有个别的造型可以用模子作,如泥泥狗中的人面猴这样以平面为主的造型。其他大部分造型都是手捏,因为用模子做不省力。

其二,玩具功能的不同:单一和多样。泥娃娃是单一的求子功能,在庙里求到泥娃娃后藏在衣服里,而且最好不让他人看到,一路上不能拐弯,直接到家,把泥娃娃放在床下或者床边。泥咕咕最初是纪念阵亡将士,玩具功能也很突出,也被叫做“咕咕哨”,能吹响,色彩斑斓,价格便宜。除了孩子们喜欢之外,泥咕咕还有吉祥的含义,孩子们会围绕着烧香的媳妇和老太太说:“给个咕咕鸡儿,生子又生孙。”她们为了讨吉利话,也心甘情愿买些泥咕咕撒给孩子们。

而泥泥狗的功能最多。在太昊陵销售泥泥狗,是给人祖守陵、报警和传播人祖圣德于四方的象征,是伏羲、女娲以及远古生灵群像高度概括变形的祭祀物。也有吉祥的功能:赶会回去的路上,小孩子会和你讨要泥泥狗:“老斋公,您甭走,给个泥泥狗,活到九十九”;人们认为泥泥狗是人祖爷的人和狗,吹泥泥狗,可以吹走邪气,带来运气。祈子功能:人祖庙盛会中,与求子相关的活动很多,如拴娃娃、跳花篮交尾巫舞、摸子孙窑或曰“子孙窝窝”等,已婚未育妇女在人祖庙会上选购几件泥娃娃,象征伏羲、女娲捏的泥人,亦象征自己将要出生的子女,把它们供在人祖前的香案上,或供在家里的神龛上。保健和增寿功能:人们认为,泥泥狗对健康有帮助,买了泥泥狗回去投到井里,人们喝水会不生病。

其三,造型的不同。①抽象和具象。泥泥狗重抽象,被专家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泥泥狗本身就不是写实的东西,面对泥泥狗,我们会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怪异性,如“混沌”。十字是显著的标志,这是什么意思呢?它传达的是史前社会,世上一片混沌,没有鼻子和眼睛,用一个十字符号来代替。还有“八大高”、“四不像”、“九头鸟”、“多角兽”等都是些菱形的、风格化的、幻想中的动物形象,均浸润着远古时代的神韵,蕴藏着深厚的民族风格。古人用非凡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创造出众多的怪异形体,从本质讲,这是出于一种崇神祭祀的需要,使动物的具象消失,变为他们幻想中的“神”或“精灵”,从而在精神上产生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安全感。淮阳“泥泥狗”无论从它夸张的手法、逼真的造型,还是强烈的色彩,都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原始美,蕴含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而浚县泥咕咕的造型具象性非常强,生活场景中的许多动物都有。②生殖主题。生殖是泥泥狗中一个很突出的主题。生殖主题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接表现交合。在淮阳泥泥狗中,有一种在其他泥玩具中极为少见的两头禽兽,诸如“两头狗”、“两头鸟”、“双头马”、“两头猴”、“猫拉猴”、“兽相驮”等等。这种一兽双头或多头,不同类动物塑在一起,都表现了交合繁衍的生殖主题。另一种表现方式是生殖图案的大量运用,如人面猴,在腹部绘有女阴图案。再如猴头燕,在翅膀上绘有女阴图案。而我们来看浚县泥咕咕,代表作品多为公鸡、狮子、鸽子和斑鸠、骑马人,没有生殖的主题。③神秘与世俗。浚县民间艺人还制作了大量表现现实生活的玩具,这些玩具色彩鲜艳,生活气息浓厚、鲜活,有别于淮阳鸟兽图案的粗犷与神秘。如果说淮阳泥泥狗多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的形象,浚县泥咕咕则多是日常生活中的鸟兽等动物形象。如果说淮阳泥玩更原始化,图腾化,神秘化,那么浚县“泥咕咕”则更世俗化,生活化,娱乐化。淮阳“泥泥狗”突出了人与神的关系的层面,浚县泥玩则是人与人、人与动物的交谈。神秘也好,世俗也罢,这些泥玩具中既有对先人的怀念与憧憬,又有对现实社会的热爱和满足,也是精神生活的寄托。

其四,以黑为底色和以白为底色。一般情况下,艺人先将胶泥捏制成型,着上底色,再进行彩绘,这是三者的共同之处。但在着底色上,三者有了较大的差异。浚县泥咕咕和淮阳泥泥狗都是以黑色打底。泥咕咕放于锅中染上黑色之后,着以红、白、黄、粉等色,以花卉图案进行装饰。而泥泥狗上过黑色后,用点线结构的图案加以彩绘,这样制作出来的“泥泥狗”,通体神秘凝重,颇有古代彩陶的风韵。泥咕咕和泥泥狗均有尚黑审美趋向。先民对于黑色的包容性早就作过深入的思考,靓丽的色彩在黑底之上不会失去原有的属性,反而显得更为突出,色彩对比强烈。黑色的沉稳与厚重也反映了世代勤劳的民众内在不张扬的朴实性格,新鲜的图形装饰也体现了百姓对各种美好事物的希望,这便形成了民间美术作品的泥土气质和乡土特色。而泥娃娃的白底色也符合人们通常的审美习惯——求子谁不愿意求一个白胖娃娃呢?

三、 时代变迁特点

随着时代发展,泥玩具的制作和市场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五点。

其一,农民就业门路更广,面临更多选择。过去农民没有什么挣钱的门路,在农闲时制作一些泥玩具,多多少少可以产生一些经济收入。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逐渐增多;即使不外出打工,也转做其他能够挣钱的事情,如种蔬菜、养鸡、养猪,办砖厂,这些都比泥玩具能够挣更多的钱。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人对制作泥玩具兴趣很淡。在凉洛寨,目前制作泥娃娃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一个年轻人参与。淮阳县城西边的金庄,原先做泥泥狗很有名气,目前一户也没有,究其原因,在于做泥泥狗不挣钱,农户有的种菜,有的外出打工。许楼会做泥泥狗的农户有300户,可是经常做的不到十户。

其二,就玩具行业本身而言,各种新型玩具对传统玩具造成很大冲击。在以前的庙会上,玩具品种很少,只有小木枪、大花刀等,品种很少,泥咕咕和泥泥狗是庙会上抢手的玩具,价格便宜、花样多。但是现在的庙会上,各种塑料的、毛绒的、机械的玩具应有尽有,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在浚县的庙会上,很难见到泥咕咕的影子;只有在大伾山,时不时能看到卖泥咕咕的农户,挎着竹篮,篮里放着一篮子泥咕咕。在淮阳伏羲庙会,太昊陵前开辟了一个非常大的文化广场,庙会其间作为集贸市场,上千个摊位,只有三家是泥泥狗——陈楼的任国伦、许楼的许述章和房国富。

其三,政府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泥玩具的市场。为了规划市场管理,相关部门制定了管理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收取摊位费。靠近太昊陵大门的一个摊位需要2万多元,根据位置的远近每个摊位的收费情况也不一样,有三千多元、两千多元,也有一千多元。纵然对卖泥泥狗的摊位收费不高,一个摊子收费300元,但是这个价钱对于农民来说依然是非常昂贵的,因为他做一年,卖一个月庙会的泥泥狗总共才能挣个千把块,300元摊位费对于他来说还是很大一个数字。城管人员不时在市场上巡查,看到没有交费的,掂起篮子就倒在地上,人们一哄而上,一抢而光。这极大地打击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用“散兵游勇”、“打游击”来形容这些销售者是非常准确的。他们一旦被抓到,就要补税,每日10元钱。

其四,传统题材的泥玩具减少,创新的造型增多。泥泥狗传统的品种有500多个,可是我们在伏羲庙会上,看到的一些泥泥狗品种非常单调,最多只有几十种,究其原因,农民认为泥泥狗不挣钱,不愿意费那个劲。以往经常可以见到的小泥鳖也不见了踪影。许楼的房克宽告诉我,现在人们要好样的,大的泥泥狗出手快,小泥鳖便宜,卖不上价,不多了。浚县泥咕咕也是如此。有着浓厚历史意味的行军水壶、骑马人极少见,只在杨玘屯村的王蓝田家中看到了这些造型,庙会上根本见不到。但是另一方面,为了迎合一些顾客的需要,不管是泥咕咕还是泥泥狗,都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新品种。淮阳著名的捏泥泥狗的艺人房国富已经84岁了。我在他的家里,看到了许多新造型的泥泥狗,如“姜子牙坐昆仑山”、“武松打虎”、“孙膑下山”、“九龙盘珠”、“娃娃鱼”、“陈州龙湖”、“抵头羊”等。房国富告诉我,想捏啥就捏啥,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可以捏,别人一学会,他就又变了。浚县杨玘屯王蓝田的孙子王宏杰今年22岁,专门作泥咕咕,他的说法也是想捏啥就捏啥。这些新作品的构思失去了以往在特定观念(崇神)下所必须具有的群体共识原则,而替之以我行我素。这是原发性的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求取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走向。

其五,赶会人购买泥玩具的需求也在减少。以前凡是赶庙会的人几乎必买泥玩具,现在人们的意识淡漠了许多。交通工具的变化也是一个因素。以前赶会乘坐太平车,回家的路上要停好些次,速度也慢,孩子们经常拦着车讨要泥玩具,现在赶会都是坐汽车或者各种机动车,路上不停留,直接到家,一些习俗正在改变。

四、结语

(1)不同的历史渊源造就了形态各异的泥玩具。民间美术品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这些民间泥玩具和相关传说,让我们记住祖先生活、繁衍、发展的过程,领略到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时空观念,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祖先过去的风土民情、社会制度、礼仪习俗和文化特征,从而使民间美术品成为难得的实物见证,具有比较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当这些民间泥玩具出现在人们面前,它带给我们的美感不仅是作为玩具本身,还有它们原初的历史文化价值,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间美术品,具有独特的历史厚重感,会勾起人们无限的暇想。

(2)民间美术品的价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民间美术品是在民间固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下一种独特的创造,民间美术品的价值,首先是它所处的环境生发出来的当时的价值。它原初的价值多为宗教和祭祀所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潜在的价值愈来愈凸现,而原初的价值逐渐失去或者淡化。以泥泥狗和泥咕咕为例,人们购买它们,可能出于欣赏的目的,把它作为一个美的欣赏品和装饰物;也可能出于研究的目的,用来研究以往和历史和文化;更多地出于娱乐的目的,作为一种可以吹响的泥玩具来对待,突出它的实用价值。民间美术品的价值不是固定的,而是从生活需要出发来进行创造和发展的。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审美意识的提高,这种价值也在不断地产生变化。民间美术品本身包含了多种价值,它们统一的基础,就是所处时代生产、生活的具体条件。

(3)传统手工技艺的当代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蕴藏在农村区域中,民间手工技艺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手艺操作及其制品体现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心灵的追求,蕴含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保护和发展传统泥玩具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同步增长,回归乡土、回归自然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追求,传统手工技艺及其制品越来越为公众所喜爱和珍视,凸现出现代价值。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也已日益显露。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如何维护我们自身的文化命脉、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性及文化个性,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进行未来农业景观的建设,并非追求的是机械化、统一化、标准化,而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民俗和独特的手工技艺,守住民族的命脉,从而使手工技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未来的农业景观是一种丰富性的农业景观,不仅包含了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还有对有丰富文化意味的民俗的保留和手工技艺的传承。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需要层次的转变,使泥玩具具有了新的特质。

(4)民间美术品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意义。任何艺术都不是无源之水,也不能孤立存在,每棵参天大树都有其植株的土壤。具体到文化艺术领域,人们在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更加积极地保护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民间美术是一种母体的艺术,作为“母体艺术”的民间美术可以成为新的艺术创作之源,从中可以借鉴到高品位的营养。在现代生活节奏中,人们的审美需求已经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艺术,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和求新意识使人们把欣赏视角伸向原本比较陌生的领域——民间美术。民间美术那奇特的想象、大胆的构思、富于生命张力的造型、强烈的色彩、丰厚的历史积淀都令现代人倾倒。总而言之,民间美术从内涵到形式,都契合当代人的审美心理,也正是这种契合,才使今天的人们以新的观念和眼光去重新认识、研究民间美术深层的美学价值。民间泥玩具表现出的那充满生命的、神秘的、情趣的东西,那童真未凿的原始自由境界,以及本能的、直觉的创造与审美,必将会得到现代人的接受和喜爱。

(5)保护农耕环境下民间文化的独特性。民间美术品有其生存的环境,它来自乡土社会,和民俗相互支撑,并伴随着民俗、信仰、宗教诸因素而存在发展,不能脱离其生存的乡野环境孤立理解。“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产物,从民俗文化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在历史长河中的走向,以此推断它的未来。”[2]民间美术品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体现,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标志。民间美术品保存了农耕社会许多珍贵的东西。民间美术品,来自乡野,同时也给村民提供精神的食粮和情感的愉悦。透过民间美术品,我们可以在理解乡民的情感和体验的同时,身心不自觉地会得到一种慰藉和审美的愉悦。民间美术品和乡土环境及民俗文化密不可分,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独特性的具体表现。它在中国农村比较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中,遵循着自身发展的规律顽强生存,构筑着劳动者的精神世界,蕴涵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

总之,中原泥玩具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振兴传统泥玩具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文化行政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负有领导、统筹、协调及督促、检查之责。专家在业务层面起着指导和咨询的作用,并负有学术把关和监督之责。村民是传统手艺运作和传承的主体,也是需要保护和振兴的主体,他们当前尚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予以扶持甚至救助。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的问题上,只有充分认识到其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和保障,民间文化才会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河南民间玩具[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6.

[2]倪宝诚.大河风[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お

(责任编辑朱凯)

猜你喜欢
中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试论中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
从《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看中原优秀文化品牌的构建
关于中原文化传承和动漫形象品牌的有效发展策略分析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中原文化的特性与社会转型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越墓随葬品文化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