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探析

2009-05-31 03:02陆健文
广西教育·C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就业指导素质

【摘要】艺术学科是专业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强、文化修为弱,独立创新强、集体协作弱的特点。应依据艺术学科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特点和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理清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量体裁衣”的符合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就业指导,真正提升艺术学科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思路

对不同学科的大学生群体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立足于学科特点,采取适合本学科教学规律及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来具体实施教学过程,才能使不同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能够更加细致周到、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成效地实施。艺术学科是专业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应依据艺术学科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特点和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条件,理清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思路,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量体裁衣”的符合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就业指导,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学科专业性的辅导要求,真正提升艺术学科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 对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分析

从学科的设置分类来看,艺术学科教学大大有别于文理学科,因此艺术学科培养的学生就业素质和就业领域范畴必然也不同于文理学科高校培养的学生。对此,应根据艺术学科的专业教学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分析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素质的优势与弱势,才能对教学对象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才能在具体教学中既把握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大规律和大方向,又凸显针对艺术学科学生“专业性”就业素质的教育指导,从而理清教学思路,明确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

(一) 专业技能强、文化修为弱

艺术学科具有展演性强和实践性强的教学特点,学科培养的特性决定了学生的能力素质特点。首先,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技能课程在门数及时间安排上相对专业理论及文化理论课程来说占据了较大的比率,这是因为艺术学科的专业技能教学是要经过反复练习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的,因此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是在进行专业技能的反复展演及实践。其次,在教学效果的测评形式方面,艺术学科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更多地是通过艺术作品展演的形式来体现和测评的,因此为了达到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展演及实践当中,而对艺术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容易忽视和忽略。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使艺术学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素质出现专业技能强、文化修为弱的特点。针对艺术学科学生的就业能力素质特点,实施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时,就应清晰了解学习艺术学科所需的知识层面和理论深度,重点弥补学生“重技能、轻文化”而带来的综合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缺陷,承担起学科专业教育之外的“通才教育”,着重提高学生对艺术专业理论及与艺术专业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具备文化品格及专业水平的就业能力素质,成为“艺文双修”的新时代全面艺术专业人才,真正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

(二) 独立创新强、集体协作弱

艺术学科的毕业生在走入社会时,往往将艺术专业学习过程中追求艺术个性风格化及讲求艺术作品创造力的学科专业特点不自觉地带到个人能力素质发展当中,而没能正确认识、区分和转化专业学习的要求与社会对就业者的要求。艺术学科具有个性化及创造力强的教学特点,学科培养的特性同样决定了学生独立性创新性强、集体协作弱的能力素质特点。首先,在专业教学方式上,“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使师生关系更为密切与融洽,专业技能的传授更多地还是要靠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条件“一对一”进行亲自示范及讲解,然后学生自行练习实践,老师再示范讲解,学生再练习实践,经过这样的过程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更多地具有个体性和独立性,对集体的观念相对弱。其次,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艺术学科相对文理学科来说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及个性化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存在着一定的弹性空间,而不像文理学科的考试评价相对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因此,学生在创新意识上较强,在个性化的体现上也更强,对集体的观念相对较弱。学生专业学习追求的是个性化艺术风格以及个人独立文化认识所带来的创造力,而社会对艺术学科人才的要求首先是一个“和谐”的人,能与集体共荣辱共存亡的人;其次才是“艺术专业人”,即具有艺术学科专业为核心知识的全面艺术专业人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教育学生将专业学习的特点转化成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能力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既和谐融于集体又有独立创新精神的职场能人。

二、 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思路

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素质的优势与弱势,这是我们开展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对此,应依据艺术学科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特点和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条件,理清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思路,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量体裁衣”的符合艺术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就业指导。

(一) 教学指导思想

艺术学科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把握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大规律和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艺术学科学生就业能力素质特点,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扬长避短,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的需要,提升以学科专业为核心知识的综合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学科专业性的辅导要求,拓展学生在学科专业领域中的综合就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引导他们选择最能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 教学目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引导他们熟悉热爱自己所学的艺术专业,真正了解学科专业教学特点、所学内容、研究前沿、就业前景、社会对艺术学科专业人的素质能力要求以及自己的发展空间,认识艺术学科学生能力素质的优势与弱势,引导他们树立“艺文双修”的学习目标,合理地设计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储备,从低年级就为将来打下扎实全面的知识能力基础。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引导他们深入了解艺术学科专业就业领域范围的工作状况,并根据个体情况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重点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个人专业独立创新精神的发挥要与职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学生将“双专业性”,即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结合,达到自我生存、全面发展自我及贡献社会的目的,弥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帮助高年级学生尽早地确定就业意向,寻找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 教学方式

1. 安排艺术学科专业理论教师、行业专家与专职就业指导课教师共同任课,加强学生对艺术学科专业理论及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就业指导课课程的讲授可以由多人完成,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专业老师、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任课,相互弥补不足之处。专业理论课教师掌握艺术学科专业文化的社会发展及系统专业理论知识,行业专家拥有丰富的第一手专业实践知识及对行业的了解,这两者都可以把教学工作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职业能力的培养,防止学生出现专业能力丰富,专业知识缺乏的现象。专业理论课教师及行业专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提供边缘学科的学习意见和就业指导建议,甚至可以在日常教学里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边缘学科学习,给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艺术学科专业理论及相关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既在无形中拓宽了学生的就业空间,也弥补了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背景,针对性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指导的不足。

2. 重点采用适合艺术学科教学特点的实践教学方式,修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艺术学科的就业指导是一项集艺术学科专业性及就业指导专业性于一体的“双专业性”工作,必须以专业的知识与技术,透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教学。一方面,学生在就业指导课堂上获取了就业的政策法规、职业信息、求职技巧等应急性和支招性的指导;另一方面,社会对艺术学科专业人才在就业岗位中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因此,这两方面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教学来达到“双专业性”的结合与磨合,达到修正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目的。因此,如何测评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艺术学科专业技能知识及就业指导专业技能知识,即他们的“双专业性”学习是否真正能服务于社会,实践教学就是最适合艺术学科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有效方式途径。因为艺术学科具有展演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将学生“双专业性”知识很好地结合运作在艺术学科专业的就业领域之中。在具体就业指导课实践教学中可联系艺术学科专业就业领域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安排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能力提出不同的实习内容和要求,包括专业技能操作、人际关系的处理、专业知识层面的需求、专业职业纪律以及职业的发展概况等内容,实习过程中任课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实践教学结束时,根据用人单位实习指导教师的意见对学生开展综合评定。实践教学结束后,继续对学生开展课堂的教授,修正学生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黄格胜.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2]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8

[3]赵北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Z].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北平.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陆健文(1972-),女,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及管理。

(责编黎原)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就业指导素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