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死观在灾后心理抚慰中的应用

2009-06-04 04:23魏庆燕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困苦因缘生死观

魏庆燕

【摘 要】5.12地震给我们带来巨大伤痛,如何给生者心理安慰,除了科学的心理干预与治疗外,宗教的精神抚慰作用也可以利用起来。本文尝试用佛教生死观来引导人们了然生死问题,祈望逝者安息,生者坚强面对今后的生活。

【关键词】佛教生死观;灾后心理

人何以生,死后又会去向何处?这是自古以来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宗教必须面对和解答的问题,在我国,儒释道思想三足鼎立,其中儒家思想慎言生死,生死之事多由佛道包揽。佛教的核心就在于能解生死、破生死、任生死,“生死大事”四字足以说尽其存在的意义。

一、佛教的生死观简述

佛教生死观包括对生命本体的认识,轮回说和生死涅槃论。

(一)佛教对生的解释:

佛教认为人类个体是不真实的存在,即是“无的”,称之为“无我”、“非我”。人的肉体存在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和合而生,在佛教看来,人身自我既是无的又是空的,主张“形尽神不灭”,在精神与肉体结合时,人们得不到解脱,这时必然要在其中受苦受难,人生的过程就是在受苦难。而在诸种苦难中的“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与逃脱的。所以有生必有死,佛教主张“不生”,通过解决生死问题来求解脱而“成佛”.佛教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就在“有生”,而“有生”则是精神和肉体的结合体,形尽也就是肉体灭亡了;神不灭,也就是精神会永生,人们要想得到解脱,必须一步一步的修养精神,使自己有觉悟,这样才能达到神与形离,脱离轮回而圆应寂灭。

(二)佛教对死的解释:

人的生命不是一期生死,世间凡人都在三界六道中重复着生与死的循环,体现在佛教教义上,就是轮回学说。轮回论认为众生由于恩爱执著、迷惑造业的影响,而在三界六道之中流转生死,受诸苦恼不能解脱,犹如车轮旋转,循环不已。解脱轮回之苦,是人生的重要大事,也是佛教救护众生的指导方针。

佛教把断绝生死,不生不灭,永不轮回的状态称为涅槃。涅槃是一种最高意义的宗教解脱。在终极的涅槃解脱境界中,清净与染污不二,自性与无自性不二,生死与涅槃不二,烦恼与菩提不二,“生死即涅槃”。

二、灾后主要心理反应

经历过大地震的灾区人民,普遍都会担心、害怕地震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特别是当失去亲人的时候,会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愧疚、自责、苦苦思念等。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重复回忆,一直想逝去的亲人,心理很空虚,不断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在哀痛之余,很多人还会梦魇和自责,想象原本可以把亲人救出来,然后把亲人的死亡当成自己的过错。更让人担心的是,有的人失去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后,变得很脆弱,失去活的勇气,想到轻生寻死。

三、佛教生死观对灾后心理抚慰作用

自然灾害无情,给我们带来太多眼泪和悲哀,地震让灾区人民失去家园,财物损失,其实物质生活的困苦,不难克服,最为悲痛和困苦的是当人们失去亲朋好友之后心灵上的困苦。佛陀在创立佛教的初衷,就是济度人们由于种种心理上的不平衡而造成的万般苦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是心灵救济的不二法门。

佛门认为,生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是责任的开始;死是缘灭,是责任的消解。从整个宇宙的宏观世界看,生命之能是永恒的,它使具体的生命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由此构成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并且反复循环,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永远流转,以至无穷。生死和物质原是不灭的,只不过是自然界万千变化的转化形式而已,是一种自然规律。规律是不可打破的,我们只能顺其自然,死亡在整个宇宙生命中并不具有最终的性质,它只是相对于生存显现才具有终极意义。

佛教对生死的态度就是“无我”和“无常”。世界万物,变化无常,世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独立的实体和主宰。如果世上芸芸众生悟彻“诸法无我”的原理,就能离苦得乐,脱却束缚,获得自在和解脱。没有了“我”,才能不畏惧生死;没有了“我”,才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破除了我执,认识了清净无染、安宁自在、超脱生死、真实永恒的真我(真实的自我、自我的本来面目),整个生命过程便充满生机,充满信心,不再动摇,不再犹豫。

佛教轮回学说给予了我们面对死亡的勇气和正面积极的态度。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节点,肉体上的消亡,不过是另一个循环的起点。

总之,“生”是不易的,是各种因缘和合的结果,如果哪一点条件没有满足,都不能造就“生”,因此,我们活着的人,特别是在这次地震中存活下来的人们,要重生,爱生,珍惜自己的生命,要有生的勇气,在有生之年的这世轮回中,努力生活,勇敢面对人生。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死”是不需要惧怕的,我们应该拿出比“生”更大的勇气来面对人生的各种困苦和灾难!在这次大地震中,我们有很多人失去了亲朋好友,我们流了太多的眼泪,但是,如果我们借用佛教对待死亡态度,想象我们的亲朋好友的离开只是轮回中不可避免的一次偶然,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离去,而只是到了另位一个世界开始了新的“生”的循环,那我们受伤的心或许能得到一点安慰与解脱。真心希望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参考文献:

1.朱志先.略论佛教的生死观,理论月刊,2007,(8)

2.洪丕谟.学佛修禅悟人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6月版

猜你喜欢
困苦因缘生死观
只一缘
“三个女人一台戏”之《啼笑因缘》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父亲(新韵)
Uneker torolkitu xani tuuji《因缘品》中的密教元素
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因缘及其价值生成
困苦本是寻常事
他人的困苦
我国医学院校生死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