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宗教性节日和民间娱乐

2009-06-04 04:23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宋代

冯 波

【摘 要】宋代的宗教性节日作为众多节庆的一部分,已融入了宋人的日常生活。宗教性节日不仅满足了宋人信仰方面的需求,也是民间娱乐的一大方面,起到了百姓抒发生活抑郁情绪的社会“安全阀”的功能,对宋人的城市生活产生很多影响。

【关键词】宋代 宗教性节日 民间娱乐

宋代宗教性节日是指宋代时期在民间颇为流行的、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节日。其中的“宗教性”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不仅是指具有佛教、道教这样的正统宗教因素,也囊括了原始信仰、民间迷信因素。具体说来,宋代宗教性节日包括传统民间信仰中的节庆日、佛教或道教团体组织的宗教节日和具有迷信色彩的神灵诞辰日等。见于史料的节日名称有人日、玉皇大帝诞辰、梓潼帝君生日、祠山圣诞、花朝节(老君诞辰日)、北极佑圣真君诞辰(上巳日)、大禹生日、东岳帝君生日、浴佛节(释迦佛生辰)、忠惠王生日、竹迷日(龙生日)、崔府君生日、灌口二郎生日、中元节和下元节(洞阴大帝生日)等。

宗教性节日是宋代众多节日的一部分,对于宋人来说有两重重要的意义。其一,过这些节日初始目的自然是在于禳灾请福,摆脱霉运浊气,取一个吉祥的兆头,保佑家宅平安,保佑五谷丰登等。其二,宗教性节日还提供了许多娱乐活动。使人们在平时礼仪约束中的压抑情绪得到舒缓,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在传统宗教节庆中的种种娱乐(特别是狂欢娱乐)所体现的精神,类似于西方由狄奥尼索斯崇拜而来的“酒神精神”,是人自然本性的体现1。 对于这两层意义,本文将重点探究后者。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由于受礼治的影响,等级规范十分严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是把许多自然本性、情感因素压缩到了最低限度。但是非理性情感并不能完全被传统等级社会压抑的无影无踪,也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宣泄,而各种节日娱乐活动正提供了这一途径。通过这类活动,人们从平日的单调生活和辛苦劳作中暂时解放出来,一反平日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而同时又不被人认为是出格离谱),这实际是起到一种调节功能,即一种使人们被压抑的情绪得到舒缓的功能2。 节日相对于平时固然短暂,但它却对人们的生活十分重要。孔子就曾对他生活时候的乡民的腊祭狂欢有过这样的评价:“百日之劳,一日之乐……张而不驰,文武弗能;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 武之道也3。”可见古人对节庆狂欢的调节作用早已经有了认识。

宋代的宗教性节日与前代相较,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参与娱乐的主体突破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团体的分野。节日期间,举国同庆同乐,不分男女老幼、贫富士庶都参与到节庆娱乐活动中来了,形成了大规模的节庆出游,其规模之大,为前代罕有。例如二月十五日老君诞会时候,四川青城山组织道会,“会着万计4”; 越州(绍兴府)大禹生日,“禹庙游人最盛,无贫富贵贱,倾城俱出5。” 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说明了这一时期节日娱乐风尚的形成。

宋代宗教性节日是把宗教庆典和观光游览、文化娱乐融为了一体,极大地丰富了宋人的文化生活。宗教性节日中的娱乐游玩内容极其丰富,列举如下:首先,游船、竞渡是节日里最常见娱乐项目。如在祠山圣诞那天,杭州“西湖画舫尽开、苏堤游人,来往如蚁。其日,龙舟六只,戏于湖中。其舟俱装十太尉、七圣、二郎神、神鬼、快行、锦体浪子、黄胖,杂以鲜色旗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其余皆簪大花、卷脚帽子、红绿戏衫,执棹行舟,戏游波中6。”上巳日、大禹生日和崔府君生日亦有竞渡或下湖游览的活动。其次,伴随着寺庙宫观的香会、法会,宗教性节日也是百戏云集的日子。如二月八日这天,霍山张王行宫、百戏竞集,《武林旧事》一书详细例举了参与表演十五种剧社的名称7,可见当时场面之盛大。又灌口二郎生日,其开封神祠在亦有许多游娱节目。

至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8。

在各类宗教性节日期间,社戏社火广泛存在,大大满足了百姓的视听娱乐需求。另外,郊游也是节日一项重要的活动。如花朝节正处于仲春,是百芳争放之时,民间有在此日有游春的风俗。百姓也可乘到一些偏僻的寺庙宫观拜神之机,在郊外游览。宗教性节日为宋人提供了许多休闲娱乐内容,使他们在平日的劳作之余,有了一些享乐的机会。

在平时的日子里,普通百姓生活艰苦,节衣缩食,不敢有任何铺张,而到了节庆,人们压抑的食欲就需要得到别样的慰藉,即用大吃大喝的方式给自己生活以调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满足自己的食欲,也就成为了节日里一种重要的“娱乐”。大户之家对于节日的餐饮也尤其重视,他们常通过宴会等形式,将饮食与声色之娱结合,共同组成节日的重要内容。宋代宗教性节日也有许多节日食品,如人日的煎饼和“六上菜”、上巳日的青饭、四月八日指天馂馅、中元节的盂兰饼馅、十二月初八的腊八粥。这些特定时间的特定食物不但在一定程度满足了穷苦百姓的需求,也对许多大户之家有着一定吸引力。如寺院的“腊八粥”不但供应僧侣,也“馈送檀施、贵宅等家9”; 中元节前后,瓜桃枣梨和鸡头盛有,“中贵戚里,多以金盒络绎买入禁中”10 。在各宗教性节日里,寺庙宫观也常设茶饭,为僧侣道士和善男信女提供饮食。

宋代许多文人士大夫,也爱在宗教性节日里面享受着人生的欢愉,进行出游活动。我们在许多文人士大夫的笔记、小说、诗词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记载他们在宗教性节日的活动和感怀。例如宋代词人贺铸曾在人日的宴席上写到“巧剪合欢罗胜子,钗头春意翩翩,韵艳歌浅笑拜嫣然。愿郎宜此酒,行乐驻华年11。”便是对他当时心情的写照。上巳日对于宋代的文人十分重要,他们常于此日游山玩水,享受节日里的安宁。关于这天的记载也尤其的多,如王安石有词云:“日暮初回祓禊舟12”,李纲也在《水龙吟·上巳日出郊》里写到:

暮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13

李纲的这首词就是描述他们在上巳日修禊,模仿王羲之泛觞流咏的情景,体现了宗教性节日里文人独特的生活情趣。竹迷日也是比较能体现宋代文人气质的节日,这天既要栽竹又要喝酒,而竹与酒都是文人墨客文章里的重要元素,因此和这天有关的诗文也很多,苏轼、晏殊等大文豪都留下了许多佳作:“竹是当年醉日栽。”“苒苒渭滨族, 萧萧尘外姿。如能乐封殖, 何必醉中移”。“何须俟迷日,可笑世俗情”。“梅蒸方过有余润,竹醉由来自古云。掘地聊栽数竿竹,开帘还当一溪云。”14 这些都是文人们对这天栽竹喝酒场面的生动描写。文人士大夫对宗教性节日娱乐的参与,不仅丰富了宗教性节日娱乐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这些娱乐的文化内涵。

前文已经提到过,宗教性节日是宋代少有的全民性活动之一。在节日里,不同阶层、等级,不同性别、地域、职业的人都可以无限制地参与其中。同时,许多寺庙宫观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法会、香会,各地善男信女都不辞劳苦地赶来,形成大规模的全民出行。在宋人普通百姓的眼里,这些日子实际都是借祭神之名,行游玩之实,有着重要的休闲功能。不过,宋代宗教性节日的娱乐功能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长期的节庆出游不免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无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至如贫者,亦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由此吴自牧在其《梦粱录》里感叹道:“此邦风俗,从古而然,至今亦不改也。”15 为了赏玩娱情,摆阔气,不惜举债。此种奢华消费之风,对当时的社会风俗造成了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宋代宗教性节日提供的许多娱乐活动,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压抑情绪得到舒缓,身心得到放松;其作为娱乐的文化载体,反映了一时的生活风气,为我国古代节日民俗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2]王肃注:《孔子家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3]洪迈编:《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年版。

[4]施宿:《嘉泰会稽志》,载《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8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5]吴自牧:《梦粱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周密:《武林旧事》,西湖书社,1981年版。

[7]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8]贺铸:《雁后归》,载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9]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之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事》,载吴之振等编《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1页。

[10]李纲:《水龙吟·上巳日出郊》,载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905页。

[11]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注 释

[1]参见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6—118页。

[2]参见同上,第116—139页。

[3]王肃注:《孔子家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5页。

[4]洪迈编:《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91页。

[5]施宿:《嘉泰会稽志》,载《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8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76页。

[6]《梦粱录》,第7页。

[7]《武林旧事》,第40页

[8]《东京梦华录注》,第206页

[9]《梦粱录》,第49页。

[10]同上,第26页。

[11]贺铸:《雁后归》,载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533页。

[12]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之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事》,载吴之振等编《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01页。

[13]李纲:《水龙吟·上巳日出郊》,载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905页。

[14]这四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苏轼、晏殊、陈与义和刘延世。均摘自《岁时广记》,第16页。

[15]《梦粱录》,第1页、第8页。

猜你喜欢
宋代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官员履历造假缘何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