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2009-06-10 05:30尹东晓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2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高职

尹东晓

摘要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结合这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强、内容多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学习的引导、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12-0043-02

Teaching Reformation on Basic Principles of Mechanical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i Colleges//Yin Dongxiao

Abstract Basic Principles of Mechanical Design' is a main elementary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his paper has been done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teaching method, learning guide of after-school and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Basic Principles of Mechanical Design;teaching reform

Authors address Luoding Polytechnic College, Yunfu, Guangdong 527200

1 引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职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综合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2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特性、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一些零部件的选用和维护。主要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1]。因此,结合这门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强,内容多的特点,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好这门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

2 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根据各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来进行确定,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降低难度,突出重点。例如:汽修专业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汽车等各类机动车的检测、运行、维修与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求广不求深,以学习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特性以及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为主线,其中对于汽车中应用到的各种常用机构要作重点讲解,同时对专业性过强、理论偏深、偏难的内容要适当删减。

另外,目前有些流行的教材在章节编排时,将磨损、润滑、联接等内容放到前面,但这些内容大多与教学后期的课程设计有关,为了防止学生忘记,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内容应该放在课程设计之间讲解[2]。

2.2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具体要求,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根据每次课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时,对于“按给定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这个知识点,原理比较简单,可以安排学生自学,并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K设计四杆机构”这个知识点,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与学生互动,在求解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把现实中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和理解课题内容。例如,采用优秀的多媒体CAI课件,把一些机构的运动用动态的图像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看一些机器和机构运动的视频,展示一些实物,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2.3 引导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根据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要学习很多专业课程,并接受大量的实习实训。由于教学计划的总学时是固定的,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课时安排一般都比较紧,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把这门课程的内容掌握到最好,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第一,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任务,例如预习任务,使学生在新知识的讲解时能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定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复习巩固。第二,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在班级建立课后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不仅为学生的交流、讨论和互相帮助提供机会,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4 考核方法的改革机械设计基础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平时成绩”。为了使这种考核方式能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闭卷考试方面,在试题中应加入综合题和创新题,而不仅仅只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这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创新能力。在平时成绩方面,综合考虑平时的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及学习小组学习等情况,对学生平时情况的记录一定要客观、公正、认真,真实反映学生的平时表现,成绩出来后要进行公示,加大学生对平时成绩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创新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所以要重视每个专业的每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立新的教学体系,使高职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郭谆钦,王承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新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22-23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