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与人才培养

2009-06-22 02:36许金友
文学界·人文 2009年3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许金友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面对市场的竞争和公司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以及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对高职艺术设计的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使培养的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艺术设计;实践性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143-02

最近笔者通过对温州地区一些艺术设计公司和本校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其中有位公司经理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该经理说: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作为高职院校是拿钱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对我们公司企业来说是花钱用人的地方,我们最讲究的是效率,是学以致用。你们学院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学以致用的,我们希望一拿来的毕业生就可以胜任我们公司的工作,我们公司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来公司应聘,但我总体感到90%的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和市场脱节的情况严重,“学以致用”是我们的大思想家老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这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方向。学校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要给学生多实践,不要讲空的,有什么工程就让他们去做,让他们去熟悉,让他们去掌握,人的一生有限,不要去做些无用的付出。我们希望学院培养的学生不是“半成品”而是“成品”。

把人才的培养比喻成“半成品”和“成品”,这说明我们的教育面向的是市场,应该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实践性与技能性。“半成品”和“成品”之间有着差距,对人才来说“半成品”也就意味着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际应用能力,没能和市场同步发展,培养的人才是不合格的,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市场上谁都喜欢用合格的成品,这是消费的前提,更进一步讲人人都喜欢用名牌,用优等品。市场竞争日趋全球化,企业处在立体化的竞争状态,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标出应聘该职位的人员需有2至3年实际工作经验,这说明企业对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缺少实际应用能力的信任感。实际上我们的一些毕业生一毕业大都不能马上进行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大致要经过半年、1年或更长时间的实际锻炼才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得到公司老板的认可。因此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就出现了面试不通过;面对竞争缺乏信心:在社会磨练中“补习”;就业难、转行;从而感叹对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低(艺术设计专业学费基本上最高的)等问题。

随着经济改革的迅速深入,国内将会需要大批的生产一线的设计人才,时代赋予这一学科和这一学科的教育以丰富的内涵与重大的责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清醒的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办学体系,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提高教育质量,来担负起市场对设计人才庞大需求的任务。

如何把“半成品”转到“成品”?使培养的学生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适应时代的发展?

首先要认识到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所在:

其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全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大都招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艺术设计的招生已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一些高职院校为招生大做文章,招收的人数也逐年上升,只求规模数量,不求质量,只追求当前效应不求长远发展。面临国际竞争与融合,从事这项教育的工作者还没有理性的分析和务实地思考招生和人才培养、就业的问题,导致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不相适应。

其二,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是短暂的,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大体只在探索的阶段。而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一整套教学模式,一般的学科和专业多注重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对实践能力的教育则重视不够,缺乏“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而刚刚起步的高职教育,又大多是普通教育的翻版,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内容,有的院校仅仅是改变一下名称,因此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仍受到传统的教学机制与教学观念制约,仍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及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平时的实践经验,把学生关在课堂训练,长期处在封闭的训练中,不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闭门造车,沉溺于专业技巧的借鉴中,对学生实践性与技术性的要求方面都是欠缺的,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在这样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设计教育与市场出现脱节,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就起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的作用。

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也刚刚起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脚踏实地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体系。我想,国内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按市场需求规律,精确定位培养目标,系统完整地开展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其中实践性教学应该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就实践性教学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作用谈一下体会和看法。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与纯艺术专业相比其实践性是十分突出的。它不仅是在教学中穿插大量的实践或实际操作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对产品和商品性质的实践因素及其社会因素要有足够的认识。这种实践不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实践,而是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加工对应的实践体验,是设计艺术产品的直接载体,是设计实践中的产品流向的要求所导致的,也就是设计艺术的基本属性。也就是说,设计艺术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我们知道,工科教育注重工厂实习,医学教育重视临床实践,那么工学院设实习工厂,医学院设附属医院是情理中的事,同样设计艺术的教育实践性的教学更是不可缺少的。而在一些高职院校即使是毕业设计的寥寥无几的实物作品有些只是一厢情愿,很少考虑市场行情或社会需要的前提,至于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则更是无从检验。高职院校设计艺术类的工作室、实习设施、实习场地不仅少得可怜,即使有所准备也常常形同虚设,在纸上、电脑上、教室里仍然是老师与学生表现的场所和媒介,这种环境下培养的人才怎能不脱离实践、不脱离生产、不脱离社会呢?

就我国目前高职艺术设计各学科的发展现状来讲,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脱节太严重,学科或专业概念与社会行业要求不明确,实践环节欠缺。多年来重视艺术表现,轻视技能操作和专业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不衔接,专业课与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不衔接,缺少实际的项目课程。有些虽有虚拟的项目设计,但大多不遵循市场化、商业化和工业技术的要求和规律,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的应用专业脱离太远。艺术设计并非仅仅是有样稿设计就能解决问题的专业,它需要设计者熟悉相应的工艺和材料,熟悉生产的流程和环节,了解市场和消费,并且符合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要求。对于设计艺术来讲,绘画性的效果图和制作图仅仅完成了其中的一道工序,设计观念的形成也是基于日常生活和生产需要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如果设计人员不接触或很少接触实际生产,很少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不熟悉市场和消费信息,不接触实际,不接触生活与生产实践那么其设计只是一种绘画式的理想方案而已,也就难以适应社会市场的实际需要了。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实际应用的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是由学生自己来评定,也不是由教师来评定,而是由社会、企业、客户来评定。如果学生毕业后到了企业工作而不能给企业解决问题,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那么企业将认为该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不适合现状发展需要,也就出现了我国在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标出应聘该职位的人员需有2至3年实际工作经验的情况。

而在国外就非常注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按照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强调竞争,强调实践与社会平等。德国的职业教育优为典型,他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教育模式为主,是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它解决了普教到就业之间的两道高门槛。其独到的一面是把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罢在首要位置。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有专题讲座课的教学形式和企业实习。所谓专题讲座课的教学形式,是由企业提出个案要求,由专业教师提出设计思路,学生以几人一组的形式就此提出讲解与分析,然后向企业方和专业教师阐述,最后由三方共同商量确定个案专题设计及结题方案。由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德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更是注重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学生到了企业,可以了解到企业工作环境、艺术生产基本技能,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的工作。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这样,学生到了毕业后就不至于不适应企业现状而被淘汰。德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值得我国起步较晚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借鉴的。

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也刚刚起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使设计教育与市场相适应,脚踏实地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体系,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接受市场的桃战,是“成品”而不是“半成品”,从而取得设计教育的真正成功,以推动中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三环渗透三段交互三实体验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