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体验对学习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

2009-06-28 03:34吴筱玫
消费导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学习教育

[摘要]情绪体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表现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倾向和内容接受等三个方面。情绪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它的具体影响机制,给教育以深刻的启示,尤其是在学校对差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其认知观念上应切实树立情感培养意识、情绪教育意识以及知情并举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模式上应采取师生互动、以情促学的讲授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应从情绪体验入手,使差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差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情绪体验 学习 教育

作者简介:吴筱玫(1977-),女,汉族,河南商丘,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系,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界对非智力因素的认识以及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情绪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情绪是一种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通常是以人的内在体验为载体而成为驱使人如何行动的动力,是人们悲欢离合、成功失败的心理标尺。[1]因而个体的情绪体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情绪体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情绪体验与学习的内在动力。

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功能,是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重要内在动力之一。情绪作为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含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情的整合过程,必然包含对某种需要和兴趣的满足,以及某种目的实现时的主观内心感受。[2]因而情绪体验具有独特的动机力量,能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通常特定情境下的情绪体验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将注意力、兴趣爱好集中于当前的情境,并迅速调动各方面的能量,对知识的价值及内在必要性做出权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情绪体验对学习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成为衡量学习行为发生的标尺。

一般来说,人都会有“趋乐避苦”的心理。通常,满意、快乐、具有成就感、情趣浓厚等一些积极性的情绪体验,能直接激发或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行为。也就是说,如果知识内容本身的价值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或是知识内容本身能够给学生带来满足和快乐,同时发生学习行为后能使个体获得成就感等等一些积极性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就会赋予学习以一种满足和享乐的性质,他们更多地把学习看做是一种促使自己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多地突出现在的学习与今后的学习、工作之间的功利性联系;相反,失败、痛苦、惧怕和沮丧等一些消极性的情绪体验会阻碍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学生则会更多地把学习看做是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他们会突出、夸大学习艰苦的一面,更多地强调外部的种种不利条件。

(二)情绪体验与知识学习的学习倾向。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对知识内容本身价值大小的评估,有选择地进行注意指向的。

情绪体验对知识学习的学习倾向(注意指向)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衡量所要学知识的价值和必要性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以认知活动为基础而进行的,必然就会产生一种内心体验。如果知识本身的价值与学生个人认同的价值吻合,且学生认为学习知识非常有必要,就会引发学生自主自愿地进行学习,对学习内容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期待和努力倾向,不仅积极汲取知识,而且主动探求其原理和规律,并常常以跃跃欲试的心态对待学习中的难题,在学习中往往更多地考虑如何获取成功或巩固已有的成功,因而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较高的要求。而如果知识本身或学习活动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情绪体验,则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他们尽义务地接受知识,只满足于应付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中往往更多地考虑如何避免失败及其消极后果而不是如何获取成功或优异成绩。

其次,情绪体验对学习倾向的影响也表现为情绪的组织功能---情绪体验一致性。学生通常倾向于根据自己情绪体验的一致性来分配对知识的注意选择,优先注意那些与自己情绪体验一致的信息,而暂时忽略其它的。就是说,情绪体验将注意引向学生感兴趣且能给自己带来正面的、乐观的、愉悦的体验的一致性信息,进而产生一致性知觉,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这主要是因为人的认知与情绪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当人们处于消极、沮丧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

最后,情绪体验对学习倾向的影响还表现为情绪的适应功能。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一方面利用学到的知识丰富自我,促进自身的更好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更好的适应环境,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三)情绪体验与知识学习的内容接受

情绪体验不仅影响着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倾向,同时还影响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注意指向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接受和理解内化的,而是有鉴别地加以遴选。这种对知识的筛选接受和理解,不仅受学生本人已有知识和智力水平等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情绪因素的影响。

情绪体验对学习内容的接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情绪体验制约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意愿。通常说来,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其中认知因素主要面对的是“能不能”接受的问题,而情绪因素则主要解决的是“愿不愿”的问题。心理学上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直接反映了知识对学生本身所具有的主观意义。比如能给学生带来满足感、兴奋、快乐、有成就等的积极性情绪体验,更加具有内在性和直接性,从而促进或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并理解内化为自身的经验,自愿产生学习行为。因而情绪因素比认知因素更能影响学生对知识接受与否的态度。所以在客观实际的学习中,只有认知上的“能不能”与情绪上的“愿不愿”相互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自主自愿的接受学习知识。

第二,情绪体验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保证,也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第一步。学生在接某一新知识或是某一新事物时,首要的是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作为主观认知上“能不能”方面的问题,它不仅受已有知识结构的影响,而且也受情绪体验的影响。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通常都会参照先前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并且也会对当前的知识水平和个体认知状态加以分析。新近社会认知的有关研究显示,在人们的过去经验中,既包括习得性规则、社会知识和社会图式等认知成分,又包含“情绪---事件”联结等情绪成分或“情绪---认知”相互作用成分。[3]因而学生在理解所接受的知识时,常会与相关观念或事件相连的情绪体验进行对照,那么与先前的情绪体验有关的价值观念或是能够引起学生正性情绪体验的知识信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和内化,反之,学生则会对知识加以排斥,甚至产生抵触学习、讨厌学习的情绪,进而使学生的学习以失败告终,放弃接受新知识。另外,已有的研究表明,在积极情绪体验的条件下,学生在理解知识时,采取交替、网络式的认知策略,注意范围广阔,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搜寻提示线索和意义特征,因而能较多地进行简化性重组与轮换,力求灵活地运用定理和公式,对学习内容有较多的归纳和梳理,因而其记忆也表现出更多的再编码和精细加工。而在消极情绪体验的条件下,学生在理解知识时,更多地采用简单、直线式的认知加工策略,注意范围狭窄,仅集中于学习内容的形式特征而忽略其意义特征,采用的提示线索有限,常机械地搬用例题和公式,问题稍一变形就会出现错误;对学习内容缺乏有效的归纳和整理,因而其记忆也缺乏精细编码。[4]

二、情绪体验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教育体系受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教育者一直沿用老式的说教式和灌输式方法育人,尤其是学校教育更是完全传承灌输式的传授知识,几乎没有改变过。[5]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学模时基本上采用一贯的“教”与“学”的方式,即老师通过讲课,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解的知识完完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通过听课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这对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对差生进行的教育时候,从情绪体验入手,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效率,提高教育的效果。

(一)在教育观念上,应切实树立情感培养意识、情绪教育意识和知情并举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当前教育的实践性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中提出了情感教育理念,并试图使情绪教育意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真正的得到应用和推广。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过程中,情绪情感因素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对情感培养和情绪教育等观点得到一定的认同。心理学上情绪体验影响学习的研究表明,情绪同认知一样,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贯穿于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倾向和内容接受等各个方面。这不仅丰富了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同时也深化了人们对情绪在心理活动中作用的认识,揭示了情绪情感因素在学习和教育中的作用机制。

因此,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切实树立情感培养意识,把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作为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且也要树立情绪教育意识,善于把“情”作为教育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获得满足、快乐、有成就等具有积极地情绪体验,引发学生的“趋乐”心理,使其自主自愿的学习新知识。同时还应树立知情并举的教育理念,即把“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学习的作用同等重视,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从而真正彻底的进行学习活动。尤其是对那些在教育者眼中相对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言的“差生”,更应该时刻把情感培养意识、情绪教育意识和知情并举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以情激情、以情促知等方式进行教育,改变差生的消极学习态度,消除其抵触学习的情绪体验,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差生”,让其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找到自信,从而使其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积极自愿地学习知识,提高差生的学习效率和教育的效果。[6]

(二)在教学模式上,应采取师生互动,以情促学,老师及时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问的教学模式。

受以往教学思想的影响,一贯机械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情绪体验。目前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只是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本身和教育者个人思想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也就是说,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采用的是老师通过讲授知识,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知识中,对学生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其学习,而学生则利用听课,机械被动地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这样就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的能力,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会降低教学效果。情绪体验对学习影响的研究表明,学生情绪因素上的“愿不愿”往往会严重阻碍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学习。

因而在教学模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目前的教学,只有师生互动,并且老师能够密切注意到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情绪体验对学习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差生,作为教师更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这些学生从学习过程本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我们都知道,“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表现也较差,他们常常会作出种种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情。究其原因,除了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外,情绪体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差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需要积极情绪的满足,需要获得自尊,希望被别人看重,但他们一般很难从学习中得到这种满足,相反常因学习状况不佳而遭受批评、训斥和嘲笑,他们也曾试图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以改善自己的境遇,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不久就心灰意冷了。这时,他们就开始更多地从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去寻找乐趣。[7]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想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或转变“差生”,就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师生互动,以情促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差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也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学习与教育的效果。

(三)在教学方法上,应从情绪体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认知因素与情绪因素相结合,提高教育效果。

知识学习的本质,决定了情绪体验对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学生学习往往带有主动和被动两重性,通常学校教育是以认知学习和技能学习的规律来组织学习的,而很少以体验性学习规律来组织学习。这样就使得学习的两重性发生偏差,导致学生学习带有更多的被动性而缺乏主动性,学习也就只是被动机械的接受,而非主动的理解内化,明显降低了学习效果。情绪体验对学习影响的研究,启示教育者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应从情绪体验入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情感特点,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并理解内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育的效果。

因此,就要求教育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过程中,善于利用积极的情绪体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为学生多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境”,善于捕捉时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激起其学习的愿望,使之与社会要求相契合,即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的内在力量和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或通过学习过程直接感受到学习结果的享乐价值,那么,不仅会对其当前的学习活动产生强化和激励作用,使其愿意继续学习,而且会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使自己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现实相一致的自我调整倾向,学生将会从积极的意义上确定学习的必要性与其自身的关系,同时确立相应的态度。

在学习内容的讲授方面,要求教育者在授课时,提高授课水平,尽量使自己的授课水平“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有趣”,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努力学习的倾向。

在学习方法上,应尽力发挥情绪体验对知识接受意愿的积极作用,形成良好接受知识的意愿。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形成良好接受知识意愿的同时,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满足、快乐、有成就等积极性情绪体验,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尤其是在面对那些令老师们头痛的差生时,更要从情绪体验着手,善于发现和诱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帮助并修正差生的学习方法,给与其更多地鼓励,强化其学习意愿,这样使情绪上的“愿不愿”与认知上的“能不能”充分结合起来,真正有效的促进差生学习,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仲龙,胡学恺。心海导航[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ForgasJP.FeelingandThingking。FeelingandThingking:Theroleofaffectinsocialcogni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378-406

[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张正修。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J]文汇报,2006,12

[6]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鞠文灿,陈善卿“差生”教育启示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学习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