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

2009-07-07 09:52罗向明朱金伟
老区建设 2009年8期
关键词:农业保险需求

罗向明 朱金伟

[提要] 我国农业保险开办二十多年来,其业务发展状况并不顺利,农业保险并没有真正起到防范农业风险的作用。因此,要化解农业保险需求不足困境的有效办法就是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关键词] 农业保险;需求;准公共物品

[作者简介]罗向明(1963—),男,FCII,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朱金伟(1957—),男,广东金融学院副教授。(广东广州510521)

一、前言

农业保险是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构筑农业生产的风险保护屏障,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农产品稳定供给,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我国自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其总体发展情况并不顺利。开办农业保险的最初十年时间里,业务以低水平相对稳定增长,保费收入也逐年增加。1992年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一度超过8亿元(人民币),农业保险的品种也达60多种,但在这之后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一路下滑至2003年的3亿元,险种也减少到20多种。近十年来,农业保险的赔款支出基本上都在5、6亿元的水平。相对于我国每年数百亿元的农业灾害损失来说,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之所以步入这种尴尬境地,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足。

二、我国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一般成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农业保险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农民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业保险产品的数量。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各种因素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对农民总效用的影响来实现的。由于各种因素对农民总效用的影响不同,进而对需求的影响不同,下面具体分析各种因素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

(一)农民的低收入制约了农业保险的需求

收入水平是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140.36元,农村居民用于衣、食、住、行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80%,教育及医疗保健支出占总支出的16%,家庭设备用品与其它商品、服务占4%,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的初级阶段,目前的收入水平只能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由于农业保险是正常商品,较高的收入水平会增加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量,而较低的收入水平会制约农业保险的需求。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限制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力,有限的收入都被农民用于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花费上。对于现阶段农民的收入状况来说,农业保险是一种奢侈品,是农民无力消费的商品。

(二)农业保险的价格(费率)过高

与农业的低收入水平相对的是农业保险的较高定价。价格是决定商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繁,而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不足,导致种植业的高损失率和养殖业的高死亡率,进而导致农业保险的高费率。相对于普通财产保险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的费率来说,农业保险的费率高达百分之几甚至百分之十几。在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的情况下,过高的价格成为了制约农业保险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三)偏好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

偏好反映了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从效用的角度来看,消费者总是偏好效用较高的商品。现阶段我国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子女教育等问题的关注提高,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农业风险相对于其它问题来说显得相对不那么重要。农民首先需要解决的不是农业风险的防范问题,而是诸如父母的养老、家庭成员的医疗保障以及子女的教育等问题。由于对农民来说这些问题的重要程度要高于农业风险(或者说农民对这些“商品”的偏好大于对农业保险的偏好),农民在这些项目上每一块钱的支出会带来比农业保险更高的效用。

(四)农业保险的替代品众多

农业保险最主要的功能是损失补偿,减轻农业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如果有其它方法能够降低农民收入的波动程度或者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则这些方法都可以视为农业保险的替代品。现实生活中,农业保险的替代品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外出务工收入,我国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比重则呈下降趋势,使得农业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影响下降了;第二种方法是多样化种植,由于各种农作物对自然灾害具有不同的抵御能力,因此通过在同一片土地上种植多种农作物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第三种方法是兴修水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业风险。以上这些措施或行为都会降低农业风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进而减少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五)政府农业政策的影响

政府农业政策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分为两种:一种是增加农业保险的需求,另一种会减少农业保险的需求。如果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减轻农民的保费负担,使农民只用较少的支出就能获得较高的风险保障,这无疑会增加农业保险的需求。但如果政府实施以救济为主的灾害管理模式,对农民的损失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这实际上降低了农业风险的损失,使农业保险的需求随之减少。因此,政府的农业政策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农业保险是准公共物品

(一)农业保险消费的“外部经济”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所谓“外部经济”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它成员带来了好处,但他自己却并不能由此得到补偿,导致个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的情况。农民购买农业保险之后不但为自己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风险保障,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农业保险也保证了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的稳定,从而所有人都从中受益,但支出成本却只由农民独自承担,使得农民得到的个人利益小于由此产生的社会利益,因此购买农业保险的行为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

一般来说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会小于社会活动的最优水平,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尽管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购买农业保险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但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显然不会购买农业保险。在这种情况下,帕累托最优状态没有得到实现,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则他的损失为(C1-V1),社会上其它人由此得到的好处为(V2-V1),由于(V2-V1)>(V2-V1),因此可以从社会其它成员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补偿农民的损失,这样可以使得所有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的状况变坏,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水平。

(二)农业保险的消费存在“搭便车”可能

从直观上看,农业保险的消费是排他性的,没有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在发生灾害事故以后就不能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补偿。但是农业保险不仅仅是经济赔偿的问题,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还包括防灾防损等一系列降低农业风险的措施,因此,从农业保险经营的完整环节来看,无法排除没有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受益。由于防灾防损是减少风险损失、降低保险经营成本的重要方法,在保险公司采取防灾防损措施时,没有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民也可以搭农业保险的“便车”,比如保险公司为防冰雹而专门为投保地区购置高射炮以驱散乌云等措施,不但降低了投保农民的风险,同时也使该地区没有投保的农民减少了损失。农业保险这种搭便车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保险需求。

四、结论

以上分析表明,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高费率和当前农民低收入的影响,同时也受农民自身偏好和政府政策的影响,但是,导致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农业保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其消费具有“外部经济”的特征。正是由于“准公共物品”这一性质使得农业保险的市场需求远少于社会的最优需求量,造成资源配置失当。因此,要解决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得依靠政府的支持,即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庹国柱,李军.农业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徐永祥]

猜你喜欢
农业保险需求
莆田市农业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
政策性农业保险供给评价及影响因素
农业保险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的研究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农业保险正外部性的经济法激励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