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管理模式的探讨

2009-07-07 09:52王建平吴漂生
老区建设 2009年8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扶贫农家书屋

王建平 吴漂生

[提要] 作为离农民最近的文化惠农工程,“农家书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目前我国“农家书屋”的发展喜中有忧,本文在梳理“农家书屋”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村校互动、学校管理、学生带动、家长联动”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文化扶贫;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王建平(1966—),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馆员;(江西南昌330077)吴漂生(1966—),男,江西宜春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西宜春336000)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构建‘农家书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08TW03)的阶段性成果。

一、“农家书屋”的发展喜中有忧

“农家书屋”工程自2006年开始试点建设,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5万余家,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但我们也应看到“农家书屋”的蓬勃发展喜中有忧,据《湖北日报》报道,“新农村书屋”在有些时候只是应付上级检查而已,有些地方平时不重视此项工作,宣传跟不上,管理不到位,只是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集中“火力”擦擦灰尘、扫扫地,有的连借阅登记册都是编造出来的。有些村干部抱怨说,基层干部的事情太多,平时根本没有时间抓这项工作。而有的“新农村书屋”设在村委会,经常是“铁将军”把门,村民想借书是难上加难。还有的“新农村书屋”设在农村的“文化中心户”家里,有些户主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较差,加上“新农村书屋”是一种义务劳动,只要一忙起来,“新农村书屋”就关门,给村民借阅图书带来障碍[2]。

从这些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农家书屋”在管理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村民本来热情就不是很高的积极性,给“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究其原因,除了资金投入不足外,最大的原因是管理不善。因此,管理是建好“农家书屋”的根本保证,也只有抓好管理,“农家书屋”才能常办常新、越办越好。

二、“农家书屋”管理模式现状

目前“农家书屋”管理设计是:“农家书屋”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村委会等各级基层组织只承担筹建和监督的职责,不直接参与管理。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降低村组领导成员负担,在有些地方可能比较适用,但我国农村广袤,各地经济、文化、环境不一样,加上管理缺乏刚性约束,村民借而不还或“铁将军”把门比较普遍,长此以往,“农家书屋”将变成空屋。因此,自主管理模式构想虽然理论上可行,经济上节约,但在实践上,容易形成一哄而起、一红而散,重蹈过去乡镇文化站屡建屡垮、大多数形同虚设的覆辙[3]。

“农家书屋”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与管理模式可以学习和借鉴,各地在具体的实践中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出现了多样的发展形态与模式。

江西省瑞金市云石山乡丰垅村是苏区时期中央政治局所在地,中央红军在这里迈出了长征第一步,被誉为长征第一村。全村有农户618户,总人口2472人。为解决当地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工作思路,2006年,该村开始建设“农家书屋”,同年10月,书屋正式投入使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该书屋已逐步发展成为辐射周边10多个村、5所中小学的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科学知识的普及中心、致富技术的推广中心和休闲娱乐的活动中心。丰垅村“农家书屋”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交口称赞,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村在建设“农家书屋”的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三好六制”的经验模式:建立帮建制和验收制,整合社会力量高品位建好“农家书屋”;建立再生制和考评制,构建良好的机制高标准管好“农家书屋”;建立辅导制和积分制,多措并举高效率用好“农家书屋”。对于丰垅村“农家书屋”“三好六制”的经验模式,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视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江西省副省长孙刚称丰垅村的做法“系统、完整、实用、持久”;包括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报》等在内的国内20多家主流媒体在全国进行了大力宣传和推介。

河南出版集团根据各地农村不同的经济承受能力、人口资源状况以及风俗习惯等特点,设计了分为经济型、标准型、示范型的“农家书屋”标准化装备模式供农民选择。同时在充分研究“三农”目标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按照集团提出的“小、薄、朴、实、廉”和“专业强”、“技术新”、“版别优”、“类别丰”、“质量好”的特点要求,根据农民、农民时间需求,由专家审定六种标准。

贵州省“农家书屋”总结了六种管理模式,一是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书屋管理员由村委会聘任,为行政主导模式;二是产业化结构基础较好的,由蔬菜、花卉协会提供支撑,为协会主导模式;三是由镇图书馆带动,为协调管理模式;四是由村级共青团、妇联组织参与管理,为社团扶持模式;五是由农民自我管理,为完全自主模式;六是由志愿者义务管理,为志愿管理模式[4]。

四川的“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的模式。“公益性起步”是指建设农家书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民“买书难、买书贵、看书难”的问题,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点,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公益性事业来推动。建设初期,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投入。“经营性发展”是指书屋在做好公共阅读服务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售、租、借”相结合的路子,在新闻出版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出版物销售、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健康文化活动及其他服务等多种经营,以“公益+市场”的运行模式多渠道增加收入,增强后续发展能力,保证长效运转[5]。

除此之外,目前“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尚有北京的“读书益民工程”及《星级书屋评选标准》,江苏的品牌标识形象设计等。

“农家书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其文化发展的一项新举措,其实质是新闻出版、文化教育与图书情报三位合一的聚合体,是政策性、理论性、实用性兼顾的一项事业,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厚重的理论与大量的实践。各地积极探索与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农家书屋”的管理模式。

三、“政府主导、村校互动、学校管理、学生带动、家长联动”的管理模式

“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以江西为例,为了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江西省将农家书屋工程列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大工程之一,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按照“政府组织实施、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原则,在全省每个行政村建立为农民提供免费阅读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的公益性文化场所。中央财政2008年补助江西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2300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2300万元已全部到位,每个书屋按2万元的标准建设。此外,江西省创立了政企共建农家书屋模式,有50余家单位已向该工程捐助或达成捐助协议,捐助出版物300多万码洋、捐建农家书屋10个、捐赠资金20多万元、捐助服务项目3个。[6]因此,可以这么说,离开了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农家书屋的健康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具体的管理上,“农家书屋”尚需得到各级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村委会应与当地学校积极沟通建设“农家书屋”,而具体由村小学校进行管理,负责对图书进行分类、归档,并制作图书目录给学生,同时给每一位学生办理一个借阅证,借阅证注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姓名,读者凭借阅证办理借阅手续。学生可以向家长介绍有关图书,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列出清单由学生借出或自己凭借阅证借阅图书。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比较科学,主要表现在:

1.学生是“农家书屋”的主要读者群

“农家书屋”在我国已经运行了3年多,从各地的调查发现学生是“农家书屋”的主要阅读群体,而且潜能非常巨大。据贵州省遵义县6个书屋统计,学生借阅人次占55%[7],本课题组也对江西省宜春市的一些“农家书屋”读者状况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读者借阅人次占59.65%,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是“农家书屋”最主要的潜在读者群。众所周知,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通过学生向家长介绍图书,而家长又向学生推荐或自己借阅的方式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读书的浓厚氛围,从而提高农民的书屋意识,调动农民读书的积极性。

2.教师素质相对较高

作为“农家书屋”的实际管理者、具体维护者、服务创新者的管理员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外,还必须要有一定文化素质,农家书屋管理员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要具备与书屋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这主要包括出版物的基本知识,图书分类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农家书屋基本服务的相关知识,农村工作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关知识等。对于农家书屋的配套设施,管理员要能熟练运用,如应熟练使用影碟机、电视机、录音机等音像设备,应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能力,要学会上网。而且作为人民教师,都是各村的“秀才”,都希望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他们比较适合这个角色。

3.时间相对有保证

从各地的实践看,“铁将军”把门也是制约“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原因。从目前情况看,“农家书屋”大多建在村委会,管理人员由村干部或文化协管员兼职,而村干部一般都不坐班,村民想借书只能碰运气;有的建在农村的“文化大院”个人家里,由于开办“农家书屋”是一种义务劳动,没有报酬,长此以往,“铁将军”把门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学校是教师的工作场所,而且一般情况下不止一位教师,因而时间上相对有保证。

[参考文献]

[1]王岩镔.“农家书屋”务实的惠民工程[EB/OL].中国农家书屋网,2009-04-09.

[2]张利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因素探讨[J].出版科学,2007,(8).

[3]孟蓓.新农村建设中“农家书屋”的可持续运行[J].农业经济,2007,(8).

[4]刘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2).

[5]尚庄.“农家书屋”热潮与长远发展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7,(7).

[6]徐国平.江西全面推进农家书屋“村村有”工程[EB/OL].新华网,2008-12-24.

[7]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抓好“农家书屋”试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J].中国出版,2006,(10).

[责任编辑:李丽娜]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文化扶贫农家书屋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浅谈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之路径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