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2009-07-24 01:47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学习者师生

刘 红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是合作学习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学习共同体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出发,可以引领合作学习走出困境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50-02

一、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生活技能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的合作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相互交往的平台。而且可以通过同伴的交往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但合作学习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它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而流于形式化。首先,合作学习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缺乏一种共同的学校文化的支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通常只是在班级内部由教师划分合作小组来进行,仅仅为完成某项具体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其实就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由于缺乏共同学校文化的支持,造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共同的关注点,无法共同致力于解决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也就不能在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真正的合作理念,从而使合作学习走上形式化。另外,合作学习倡导全新的师生观,这种全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的形成不仅仅是从观念上的转变,而是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很多的矛盾关系,包括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教师和学生的矛盾以及教师和教学内容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需要在合作学习中把握教师和学生所处的地位,一般在理论上可以认识到师生的矛盾关系,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它应当是各种动态因素之间多边活动的统一体。但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由于没能弄清师生的交互主体的关系,忽视了合作学习中的交往实质,使得全新的师生观和师生的互动观缺乏实现的依据。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合作的教学活动中不清楚自身所处的位置,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再者,合作学习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某个部分进行设计,完成某项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但缺乏道德教育的内容。必然会引起学生只注重教学内容而忽视了人格品质的提升。道德教育和生活是贴近的,而实际进行的合作学习只局限于课本,为了课本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合作的项目和活动,与实际生活脱节,这样违背了合作的真正目的。

对于上述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把合作学习和学习共同体结合起来,以学习共同体的标准来衡量合作学习小组,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二、学习共同体的界定及其构建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包括教师、家长、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中交流、沟通,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学习共同体的成员都是学习者,是不断学习知识的共同体并充分享有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资源,而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文化对学习共同体也有深刻的影响。学习者、知识和文化构成了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学习共同体所依据的一个重要概念框架是实践共同体。应该说实践共同体是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模型。所谓实践共同体,指的是这样一个人群: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其实这样一种群体或者一种组织的形式,一直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并且无处不在。因此,实践共同体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而是作为一种反思今天的知识生产方式和学习组织形式的概念工具,它具有新颖而独特的价值。

学习共同体是在当今知识观和学习观发生转变时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不仅适应这种转变而且契合了终生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意象。学习共同体是要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将实践共同体整合到学校实践中去的学习舞台,重新确立学习者在意义制定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它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首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创建共同的学校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充分享有学校、家庭以及社区的资源,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文化对学习共同体有深刻的影响,反之学习共同体对学校共同文化的创建也有积极的意义。学习共同体的各个成员都具有差异性,个体的差异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差异中交流与合作去追求共同的目标与价值。形成一种包含有开放、尊重、包容、信任与合作特征的共同体,一个完整意义的学习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以及目标对学校文化是有影响的。学习共同体奉行的是一种对话文化,提倡平等与对话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文本,学习者与环境的自由对话势必会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其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促进师生新型关系的形成,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互助的,他们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情感、价值观、态度、兴趣与爱好,从而形成了一种平等、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再次,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将引起传统的学校组织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学校组织结构是一种科层制的结构,就是层层领导,分层管理,以纪律规范来进行约束,忽视了个人需要和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更没考虑人的个性和差异性。学习共同体则是依据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以及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在充分考虑其成员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把成员团结在一起的组织结构。因此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打破了原有的科层制的学校组织结构,形成了一种新型、开放、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最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新课程改革有指导意义。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大多数地区都是以大班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大班少则四五十学生,多则七八十学生。传统的大班形式的班级授课制势必只能进行简单知识的传递和传授,学生的学习也只是被动地对所授知识的复制来完成。而学习共同体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异质性。认为学生是独立的信息源,有着自己的经验背景,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对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限制,让学生充分的交流沟通。重构学习者之间的社会结构和对话机制。回复社会协商对知识建构和学习创新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除了构建学校共同体和班级共同体以外,还可以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构建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共同体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是相适应的。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学习共同体的视

角来看待合作学习不仅能体现出合作学习中合作的真实意义而且能赋予合作学习以社会意义。

三、学习共同体对合作学习的启示

通过对学习共同体的了解会发现学习共同体和合作学习小组有着内在的联系,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来看待合作学习小组对解决合作学习实际运作中的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

共同学校文化的重建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价值和精神风貌,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它属于学校系统的软环境,这种软环境对学校中的师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了共同学校文化的支撑,在师生、师师和生生之间会形成共同的关注点。使学习真正成为以人际交往为基础。借助同他人的交流与沟通的媒介性活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倡导者斯莱文(Slavin.R.E)在《教育中的合作革命》一文中呼吁:“应该把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纳入整个学校系统的运行轨道中,其中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行政人员、学校与家庭和社区、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全面合作……合作革命的前景十分诱人。学校将成为更为人道、更愉快的工作与学习的场所。”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构建一种相互关心、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环境文化。这种共同的学校文化是合作革命的支撑点,它将合作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和其他的各项工作中去,使合作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中、工作中、在教育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教育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身体需求和道德需求,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并加快其社会化的进程。

(二)师生交互主体地位的确立

教育的主体既包括作为人的教师这一主体,也包含了有意识地设计的环境。而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主体性表现在学生总是主动地在各种媒介、各种情境中进行着多种学习。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育的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交互主体地位的确立才能彻底地脱离传统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三者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师生在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之后,在教学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实现教与学的合作,在师生、生生以及师师之间进行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观、态度、兴趣与爱好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了一种平等、对话、理解、合作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本化。

(三)

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

杜威主张的学习可以理解为学习者以教材为媒介共同建构意义的社会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通过学习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合作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应将学习与社会生活相整合并融人道德教育的内容。这对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月简言之。道德教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在合作学习中营造有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价值环境,通过改变教学内容,融人价值环境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道德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在营造的价值环境中通过个体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学校、家庭及社区的联系合作。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和生活的整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理论上合作学习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各级各类学校逐步贯彻实施,但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关键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这一方面学习共同体为我们提供了—个新的视角,透过学习共同体,我们发现合作学习不只局限于在课本内容之中进行。它应该渗透蓟学校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确切地说应是一种合作学习精神的培植。通过建立共同的学校文化,确立师生交互主体的地位,把学习与社会生活相整合,来达到将合作精神植入人心的目的,让合作无处不在。

猜你喜欢
共同体学习者师生
爱的共同体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