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009-07-24 01:47袁保安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袁保安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且把它放到了重要的地位。然而要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本文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一、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内容,它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二、学科间学习的相互介入。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三、实现学科整合,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具体的方法是确定引路性专题和自主性专题。四、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保证。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学科本位的局限,为语文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55-03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首先,语文课程改革必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社会,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语文课程改革必将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比如,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主题联系,把自己孤立起来;语文课程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理念。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充分考虑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以下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四个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对此需要认真把握。

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特性:

1学科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单单掌握其他学科和其它领域的知识。例如,以“花卉与古诗”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古诗中有关描写花卉的诗句,或者让学生在观察花卉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描写花卉的诗句,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仅让学生获得有关花卉的知识。

2综合性。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在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3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践的方式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从实践的手段来看,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在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实践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体现在实践过程中的。

二、学科间学习的相互介入。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可以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科间相互介入,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学科应该是相互兼容而不是彼此隔阂的。在这个系统中,各种学科知识就像离子一样从学科课程体系的母体中游离出来,围绕研究专题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漩涡,做螺旋式的运动。在这种运动中,学科知识产生裂变,转换成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在这个新的知识结构中,不仅有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转变。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和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教学的相互介入是无需赘述的。即使是与文学课,也可以介入到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去。跨学科的语文介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科学文献的研究性阅读;一种是非语文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写作。笔者曾经仔细研读过北师大附中张玉新老师的课堂实录,他是用第一种方式上《(物种起源)导言》这篇课文。第一节课开始时师生有一段对话:

师: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前,对人类起源的认识,统治欧洲的是“神创论”,就是上帝造人。哪位同学对此有了解?

生:就连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也在他生命的最后25年里,力图证明上帝的存在。达尔文的学说动摇了“神创论”的定论,对当时的哲学界、宗教界的冲击是毁灭性的,所以也招致了来自学术界和宗教界的批判。

师:你的回答正好引起了我的下一个问题。请问:达尔文的学说在创立之初就遭到批判,那么,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达尔文的学说持什么观点呢?

(生表现出困惑,摇头,沉默。)

师:其实,科学是在证伪中前进的。就像牛顿的三大定律也只适用于一定的范畴一样,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现代生物学、考古学等领域也不断显露出其局限性。请同学们组成小组,课后查阅有关书籍或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对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综述,把握目前这个问题的理论前沿。下节课宣读自己的成果。

第二节课张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当学生陈述《自达尔文以来——自然史沉思录》的主要观点后,他问: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什么是“新达尔文主义”?由此又引出了学生对《审判达尔文》一书主要观点的陈述。单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教师只是补充了一个资料——孙关龙的文章《达尔文进化论的局限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就这样,张老师在语文课中采用了研究的方式主动介

入了关于生命科学的学习,实现了综合性语文学习。为此,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报刊、网络媒体中获得了大量信息,并对之进行加工整理。在这种综合性学习中,作为载体的语文因素是显而易见的,文献阅读、信息整理与写作,无疑都是语文活动;而从研究内容上看。说这是生物课也未尝不可。在这里,判定它是不是语文课并不重要。至于第二种方式即非语文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写作,活动中的学生和其他学科的教师都需要语文老师的协作。语文老师如果能够主动介入这方面工作,也会使语文教学受益匪浅。

三、实现学科整合,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去体验某部作品、某种事实、某个问题或某种思想,体验学习探究进程,这本身就是提高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实践过程。

1引路性专题。即各科教师合作选取与学生生活和文科学习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讲演、辩论等过程中主动参与,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观念与能力的基本内化。譬如说,老年人常说:“娃娃没有腰。”许多同学难以理解,其实,也可以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解释,一般情况下娃娃的肾功能好于老年人。不易发生毛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般情况下,娃娃的腰不会发生病变,不会出现腰痛现象,并非腰不存在。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除了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外,也可以用政治学科的思想去分析。用鲁迅做乡)中的闰土一生两个截然不同的境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极富朝气,可把在座的学生比作少年闰土;中年闰土麻木、迟钝——当然,社会是最大的罪魁祸首。对此可作细致分析,青年一代应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闰土为鉴,莫步后尘。同样,还可以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分析,引导学生剖析闰土的性格与境遇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学生学习《过秦论》、《六国论》时,觉得它们“理”讲得太大、太空,还有些偏激,不符合辩证法,文中的史料与历史学科中学到的史实不甚相符。对此,我们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讨论,让他们充分运用学过的政治、历史常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对有关史实、史论产生一定探究热情的情况下,我们安排了这样的专题:“如何在历史的视野中看人才”。专题以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为由头,以《史记》、《战国策》中关于“鸡鸣狗盗”、春秋四公子与门客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主要学习材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2启主性专题。即由学生自主选择话题,设计学习、讨论的探究方式并执行之。学生对“观念”的真正理解和人文的体验是个体生命的积极投入,自主设计才能有全方位的感悟。如2001年1月23日,日本右翼组织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集会,宣布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以此为话题,学生展开了一系列活动,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张贴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有的同学在查阅有关史料的基础上,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全世界发出了事实的真相;有的同学分析了日本右翼势力滋长的政治土壤;有的同学回顾了中日关系史,发出了“日本的极少数人,你们不要太可恨,你们不要大顽固”的愤怒之声;有的同学朗读了当年幸存者悼念同胞、怒斥日寇的诗歌;有的同学写出了此次活动的报道。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转为动手动口、更有理性思考和情感参与的主动投入。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场景,

民族的自尊心、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地占据了他们的心灵。这种情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和感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从而产生骄傲”。

通过整合实践,老师们进一步意识到学科之间相互整合的重要意义。我们总结了以下四个基本则:即(1)材料互用,使操作切实可行,有根有据。(2)方法互通,使操作自然和谐。(3)情景互动,使操作真实有效。(4)评价互适,使操作充满活力和动力。初步的实践,使同学们对教材和课外读物的选择、读法的运用、多角度的思考、相关内容的梳理重组等能力大大提高。文科学习不再是平时放松、考前急着背诵;跳出了死记硬背与应付考试的圈子,学生不仅学到了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审美等方面的常识,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在积极参与中体验了人文的魅力。感受了人文素养对人生幸福与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综合性学习。

四、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阶段总是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尚书·虞书》以及《吕氏春秋·古乐篇》中,都生动地记录了诗、歌、舞同源和三位一体的情况。而音乐性正是诗歌在形式和语言上所具有的与音乐相同或相近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在古代,诗与歌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是现代才出现了脱离音乐和歌唱的诗歌作品。但是,这样的作品至少还是可以吟咏的,还留着与音乐相近的某些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各类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是最接近的艺术。它们是孪生姐妹;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受到诗的因素,在诗歌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特质。正像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歌唱来表现一样。诗歌也只有在吟唱、朗诵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唱诗活动。即语文教师和音乐教师合作,对新教材中的古典诗词进行赏析,在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把诗词加工成学生喜闻乐唱的歌曲。具体做法是:

1“拿来”。新教材中有不少古典诗词已经被著名作曲家谱成了曲,广为传唱,如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等,这些可直接拿来教唱。

2套用。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曲)直接套在相应的古诗词上,如将《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套上《彩云归》的曲子,意境和风格都十分协调。这种“套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种深思熟虑之后的再创作。如李叔同的《送别》套用的就是一首美国歌曲,这首曲原先在美国并不出名,但经李叔同套用之后流传开来,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均引用了这首歌曲作其背景音乐。

3创作。由擅长作曲的音乐教师和爱好音乐的语文教师将其中大量的诗词谱上曲。我们确定了三条原则:一、乐曲作为形式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二、旋律要尽量简单,适合中学生视唱,真正体现唱歌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三、“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乐曲尽可能优美动听,让学生爱唱。在谱曲前每个作曲者都必须对所谱写的古诗词进行较深入的赏析,在把握古诗词的意境、风格和充分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进行谱曲。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曲作者王辉大量使用后置休止符,运用凝固式的音乐语言,营造—种雕塑般的悲壮美,加深了诗歌的沉重感。用民歌调式谱写的《望天门山》,则有意再现了青山对峙,碧水低回的壮美,开阔的意境。《望月怀远》(张九龄)则用三拍子、同组音转换的方式,形成一种梦幻般的意境,印象派的风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前两句四次运用休止符。形成一种哭腔,后两句舒缓绵长。体现了情深意长的感情色彩;中音音域,给人一种云中漫步之感。《雁门太守行》(李贺)则采用进行曲形式,每个音符都像进军的鼓点。低重音体现了一种力量的积蓄,有一股随时准备爆发出来的激情。表达了一种大敌当前,将士们在寒风凛冽中同仇敌忾奔赴前线的战斗豪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运用了AB曲式、二段体的创作手法,横仿木鱼声、牧童的牧歌声、钟磐声,通过这些悦耳之声反衬寺院的寂静,表现了佛家的庄严肃穆,给人一种空灵感。这样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好地实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对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所反映的新的课程理念也为我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理论研究的发展、实践经验的丰富,我们对综合性学习会有更深的认识,综合性学习也会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展示出更动人的风采。

猜你喜欢
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
“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