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2009-07-24 01:47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专业化职业道德

李 英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教师的专业化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对于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更应该引起关注。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专业技能;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85-02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的有力助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和学生各种组织以及家庭、社会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是联系班级各任课教师的纽带。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班主任要向专业化发展。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含义

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教师在其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班主任专业化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使班主任的“教育素质”得到提升和发展。班主任专业化分为班主任群体的专业化和班主任个体的专业化。群体的专业化指班主任群体专业提升的过程;个体的专业化指班主任个体内在专业品质不断提升、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班主任专业化是关注班主任成长,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的过程,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的身份主要是“保姆”,角色认识不清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正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所以在农村中小学,很多班主任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定位,即:班主任就好像是“保姆”,要负责孩子的方方面面,而且主要是负责孩子的安全、卫生、纪律遵守等。班主任主要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而对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了解甚少,在家校联系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

(二)班主任缺乏必备的理论和专业技能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既要懂理论,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班主任不但要懂教育学、心理学,而且也要懂社会管理学等。而在教师的职前培养中,只有在学习教育学时对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有了些许的了解。另一方面。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而言。对于班主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很多人在从事该项工作以前了解甚少或者是根本不了解。比如:如何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如何召开班会,如何组织少先队、共青团活动,如何进行特殊教育等。很多班主任都是在胜任以后,在实践中去摸索,慢慢积累经验。

(三)班主任的待遇不高,缺乏工作激情

按照国家规定,班主任每月享有一定的津贴。1988年人事部、国家教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建立中小学教师超课时酬金制度的实施办法》,文件规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的幅度和教师超课时酬金的具体数额,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据了解,当时全国各地基本上按1979年的国家标准增加了一倍。即不同班额分别为中学10元、12元、14元,小学8元、10元、12元。在2006年教育部要求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班主任津贴,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维持原状。很多地区的班主任津贴仍然被有些班主任笑称为“一个月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的工作只能换一斤猪肉”。现在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免受学费、杂费,以前有部分学校用所收的费用来提高班主任津贴的做法已经不再现实。而且义务教育免费补助资金不能用于教师的福利。由于工作量与待遇的极不对称,使得广大班主任缺乏工作的激情,“拿多少钱,办多大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1997年8月7日原国家教委和教育工会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如下8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08年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以下6条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主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应该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工作。但是我们在现实中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班主任鄙视差生,认为差生是班级建设中的累赘。对差生采取放弃政策;收受家长礼物;不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得过且过。更有甚者,班主任利用职务之便猥亵女生。总的来说,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水平离现实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三、对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班主任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班主任不仅仅区别于一般科任教师,而且还应具有专业化的水平,只有实现了班主任的专业化才能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而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这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要实现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好入口关,逐步实现班主任资格制度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在进行班主任聘任时,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考察。要选择有爱心、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政治素养高、纪律性强、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人做班主任。其次,要征求教师的意见,在老师自愿的基础上聘任,把“要我当”变为“我要当”。另外,也可以通过老师自荐的方式聘任班主任。各地可以借鉴广西柳州市的做法,建立班主任资格制度,要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二)举办各种培训,使班主任的理论与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对于农村中小学的班主任来说,有的人可能当了10几年甚至20几年都没有参加过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对于班主任工作主要靠经验的积累,靠向周围同事学习而来。而现在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得我们学校教育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多元化。班主任仅靠自己的经验来管理班级是不够的,因为不同时代条件下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心理特点等都出现了差异。我们班主任老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应对班级管理工作。比如:现在农村学校突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他们的心理和生活需求等。要实现班主任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措施:

1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高等学校可以联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班主任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咨询。通过理论的学习,结合实践进行反思,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2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农村中小学举办班主任交流会,通过班主任写工作案例提升理论水平。

3学校内部搞校本培训,实现班主任培训的全员化。

(三)提高班主任职务津贴和职称晋升的优先权,调动工作积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班主任的津贴仍然是“原地踏步”。这大大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班主任的津贴,使得班主任的工作量与收入保持平衡。另外,评定职称时,可以优先考虑班主任。因为班主任的工作除了承担一个科任教师所做的以外,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身上,劳动量远远超过其他科任教师。通过提高经济待遇和职称晋升的优先权。使得班主任教师觉得工作有动力,工作有“奔头”。

(四)加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宣传,提升班主任的专业态度

针对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尤其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跟学生相处的时间更多。要通过学习。使每个老师具备正确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不是把班主任工作看成是一种“副业”,而看成是一种专业,是毕生所追求、所向往的事业。

总之,要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学校的努力,也需要每位教师的努力。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专业化职业道德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