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现状分析

2009-07-24 01:47岳慧兰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分析

岳慧兰

摘要:本文对1997-2006年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之学术期行上所发表的学前儿童游戏研究论文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分析包括作者单位、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性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指出我国教育政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91-03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学前儿童游戏明显地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十余年以来,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其发展状态如何?应当给予怎样的评价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笔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在1997年到2006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学前儿童游戏的论文数量、作者单位、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清晰展示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现状,并力求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二、样本、变量与指标设定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论文样本来自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学术期刊上发表的414篇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类论文,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是1997年到2006年。抽样标准是依据我们对学前儿童游戏及其研究的理解:学前儿童游戏是发生在学前儿童个体和群体之间或者成人(包括父母与教师等)与学前儿童之间的游戏活动;学前儿童游戏研究指对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特征、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关系、游戏影响因素以及游戏实施策略的研究。因此,凡属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符合学前儿童游戏研究概念界定的论文均纳入样本的范畴。

在分析变量上,本文作以下设定,具体指标为:

1作者单位。共分为8类:高等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国家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民间研究机构、其他(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学者个人和机构),未标明作者单位。

2研究主题。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现状和特点,我们将研究主题具体细化为: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历史、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点、游戏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游戏的环境创设以及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五个主题。

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从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实证研究和历史研究等纬度提出,具体分为以下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量法等、实验研究方法、文献法和案例分析法。

4研究规范性。规范性是指研究是否符合基本的研究程序,本文从四个方面加以评估。第一,是否有理论预设;第二,是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第三,是否有文献述评;第四,是否有参考文献。

三、统计结果分析

在确定样本、变量与指标体系后,本文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以下统计结果:

(一)研究主体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在1997年到2006年内学术期刊上所发表的学前儿童游戏研究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表明,近10年来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发表的论文数量呈增长趋势,见图1

对所发表论文作者所在单位的统计表明。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主体主要来自高校和幼儿园,其中高校在学前儿童游戏研究成果发表的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是研究的主力军,见表1。

(二)研究主题

通过对所选取论文在研究主题方面的统计,可以大致了解近10年来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所关注的主要内容。统计显示,在研究主题上“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和“学前儿童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的研究占全部论文数量的近四分之三。相比之下,环境创设的研究最少。仅占论文总数的4.6%。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运用最多的是理论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分别占41.8%和37.2%。采用实证研究法的研究比较少,一共占12.8%。见表3

(四)研究规范性。研究规范性是指研究是否符合基本的研究程序。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统计表明。在全部论文中含有对前人成果的文献述评的文章仅占17.4%,含有理论假设的仅占15.7%,含有问题意识的论文占66.1%,另有56.0%的论文没有参考文献。见表4

(五)结果分析

1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快速发展。

自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游戏地位、作用、以及游戏的指导等作了较为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后,学前儿童游戏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领域。十年来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研究队伍、研究方法,以及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机构的出现和建设方面。从论文统计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主体分布在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校各级研究单位;研究角度从教育学领域向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领域延展。研究方法也体现出了多样性和科学性以及多学科性的特征。在研究成果方面,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所著的《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幼儿园游戏及教学的专著,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同年,曹中平教授的《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维视野》出版,该书从三个纬度系统地介绍了游戏特征、动机、功能、发展、材料、分类以及指导和评价。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刘焱教授所著的《儿童游戏通论》,以多维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儿童游戏的特征。以上著作对中国学前儿童游戏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另外。一些学前儿童游戏的实验研究成果、教材教师用书、资料汇编以及译著的问世。不仅丰富了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研究。而且对实践也起着积极导向作用。推动了展示了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工作的发展和现状。

1998年,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下设的五个专业委员会之一的“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带动和促进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工作开展。该组织定期对所成立的游戏基地成员进行培训和召开会议,在思想上、观念上对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导向和保障作用。随着学前儿童游戏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和质量的提高以及研究机构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2存在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看到十几年来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主题:关注实施环节讨论,对游戏本质特征研究不足。目前国内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很大一部分是对游戏实施——包括组织、指导、评价的研究,对游戏本质特征研究较少。游戏实施过程的研究。离不开对游戏本质特征的研究。对学前儿童游戏本质特征的研究,可以看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自身因素及其与时间、空间、器材等外部变量的复杂关系,而对这些因素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正是游戏科学化实施过程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已

有少量的学术期刊论文和博士、硕士论文对学前儿童游戏本质特征进行案例和实验研究,但这些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未成系统的初步发展阶段。

(2)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不够。目前我国的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以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研究为主,并且研究有两种倾向。第一倾向于运用理论研究法,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的解读和诠释,常见于对游戏功能、作用或意义的解读,缺乏对复杂真实的学前儿童游戏现象的深入了解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理论发展。第二,倾向于对幼儿园游戏实践的经验总结,缺乏理论提升。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方法,但缺乏实证研究,可能使理论研究陷于思辨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经验难以提升和推广,应用研究由于缺乏实证支持而难以对理论产生实际影响。

(3)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跨学科研究能力有待提高。跨学科应该是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特点之一。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众多的学科,都可以为理解、接受和探究学前儿童游戏现象提供基础性概念工具和理论框架。但是目前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在所统计的论文中含理论假设的仅占13.3,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理论基础薄弱的特征。单一学科特别是单一的教育学科对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支持力和针对性非常有限。比较国外的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国内对相关学科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借鉴较为欠缺,对所借鉴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跨学科运用中显得比较生硬,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4)研究规范性不足。上文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在问题意识、理论假设、文献述评和参考文献的引用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欠缺。虽然从纵向发展角度看,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规范性在不断加强。但比较国外研究所体现出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学科意识。国内研究在规范性上差距依然较大。论文中极少的理论假设以及在对前人成果的文献述评、问题意识的明确性和参考文献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不足,说明国内的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不仅需要加强研究问题上的规范性,更重要的是要发展研究逻辑上和方法上的规范性。

(5)研究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虽然近些年来学前儿童游戏研究队伍发展较快,但总体看,仍存在一些不足,表现为:国家研究机构和独立的、非政府的研究机构发展缓慢,如上文统计显示,来自国家研究机构和民间机构的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为零;学前儿童游戏研究队伍总量偏小;高校研究者和幼儿园研究者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合作、研究主题有偏缺、实证的研究方法运用还不够。要繁荣和发展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还需要政府、社会和研究者们长期共同努力。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现状的上述分析,我们大致清楚了从事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主体,研究的主题领域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规范性的状况。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在我国仅有百年历史,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用好和不好来简单概括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领域的研究状况显然有些草率,但是向着更理想的研究态势发展却是研究者需要不懈努力的方向。希望本文能为此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