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07-24 01:47颜士莲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问题

颜士莲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巧设导语、灵活的教学方法、生动风趣的语言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兴趣;激发;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124-01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常见的导人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直入式

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走上讲台,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本课学习的页码、篇目,然后板书课题,明确学习重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洁明了,不浪费时间很快进入正题。

(二)讲述式

教师适当介绍作家和作品的情况,如作家的字、号、年代、籍贯、国度及生平事迹还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亮出课题,明确目标,这就是讲述式。教师讲述的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还有一定的故事性,因而能起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三)激发式

激发式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或者制造悬念,或者设计一个美丽的“圈套”,或者营造一种学习气氛,或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式导人最能体现艺术性。激发式可分下面几种:(1)圈套激发式。教师故意绕弯了,设计一个美丽的“圈套”,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圈套之中,最后恍然大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悬念激发式。对于那些有悬念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3)情境激发式,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讲述动人的故事,给课堂罩上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

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一)以“奇”激趣

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对什么好奇?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是好奇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容易引发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也可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

(二)以“新”激趣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比如在讲《沁园春·雪》这首诗的过程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对这首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请班级里一位高大威猛的人来朗读这首诗。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用这种新奇的教学方法,学生倍觉新颖,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

(三)以“疑”激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疑,疑难,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古人云:“学则须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见,“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以“趣”激趣

以“趣”激趣,实质就是“乐学”,老师们要让学生从愉快中获得知识,

“趣”,即可活跃课堂,又可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一定沉浸于欢乐之中。

三、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兴趣

老师是以语言为手段来传授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是考查老师基本功深浅的重要方面,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臻于完善境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在所有的语言种类里,教育语言的难度最大。首先,对象性强,老师所面对的是青少年、儿童、绝大部分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接受力、理解力较弱,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必须循循善诱。其次。规范性强。老师用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它是学生模仿的“样板”,一字一句都要求高度准确、严谨、规范,不允许随意发挥。第三,语文老师是“母语”的载体,正确使用和宣传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神圣使命,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成为“语言大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课堂活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兴趣之重要,因此要培养语文能力,必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问题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