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梦家自然诗的文化内涵

2009-08-26 11:03史玉辉
江汉论坛 2009年6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史玉辉

摘要:作为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陈梦家的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以自然为题材的诗更是呈现出一种中西合壁的文化景观: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超越精神、儒家“仁者乐山”的比德态度、佛禅的妙悟畅神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自我意识、宗教情操、爱情至上思想、哲理倾向和谐相融。

关键词:陈梦家;自然诗;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6-0093-04

陈梦家是后期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留下的诗作不多,然而却是“中国新诗的一个值得珍视的宝藏”。翻开陈梦家的诗集,以自然为题材的诗约占三分之一。诗人“感觉自然的呼吸,窥测自然的神秘,听自然的音调,观自然的图画”。陈梦家所绘之景既有中国传统诗人所爱好的微风细雨、清风皓月。也有西方诗人所爱好的大海、狂风、峭崖、沙漠,真是融“杏花春雨江南”的柔性美与“骏马秋风塞北”的刚性美为一体。“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陈梦家笔下的每一片风景不仅诉说着诗人的心境,也蕴涵着中西合璧的自然审美观。“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情趣与“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的深沉思索相得益彰。

一、道家情怀与基督教情操:超越精神与自我意识水乳交融

中国诗人对自然的描写具有悠久的传统。刘勰曾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朱光潜先生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曾指出多数中国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是起于情趣的默契忻合。陈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他的诗“—点也不曾忘记中国三千年来精神文化的沿流”。在人与自然“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关系中,陈梦家对自然的态度明显受庄子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庄子认为大自然的美是最美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同时,庄子深刻认识到“人为物役”的异化悲剧,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自然山水之美,陈梦家心向往之,溢于言表。在诗的世界中。陈梦家积极表现主体顺乎自然、对抗异化以达到自由境界的精神,营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如《桥》一诗写桥被满天的煤烟迷了眼,河水是桥流不完的苍老的泪,它“滚流着这个大都会/剩余的文化的遗产,数不尽,那些被弃的肮脏,和一大群/从罪恶上洗抹下来的污秽”。河水‘想望流一回/欢喜的清泪,但河水再不会/有一天变干净,永远的沙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水车上停着的乌鸦,/什么事不飞呀?飞呀!/葫芦爬上茅顶不走了,/雨落在葫芦背上流。静静的老牛不回家/在田塍上听雨下。//草屯后走来一群/白鹅在菱塘里下碇。/小村姑荷叶做蓑衣,采采红菱罢,云在飞呢!/雨,洗净了红菱,洗净用5一双藕白的雪胫。”(《雨中过二十里铺》)动静结合,色彩明丽,描绘出和谐统一的美景,这正是诗人精神的安顿之所。再如《摇船夜歌》: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

小星点亮我的桅杆,

我要撑进银流的天河,

新月张开一片风帆:

让我合上了我的眼睛,

听,我摇起两支轻桨——

那水声,分明是我的心,

在黑暗里轻轻地响:

吩咐你天亮飞的乌鸦。

别打我的船头掠过:

蓝的星,腾起了又落下,

等我唱摇船的夜歌。描写星、月、我心与天河的水圆融为一体,澄澈晶莹,诗人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里,心灵与自然合拍,在真性与朴实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超越。面对20世纪30年代初的动荡社会。陈梦家深切体会到黑暗与孤独,他厌恶如同牢狱的现实世界,希望在“幻想和梦的交界上徘徊于一个空漠的太空中”。“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忧患意识化为了超越意识,陈梦家寻求的是自由的歌唱和精神的解放,这首诗正是诗人的生命从痛苦境遇中超脱出来而作的愉悦、欢畅的抒怀。比较李白的那首“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陈梦家的这首诗有更广阔、更自南的境界,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

陈梦家的祖辈信奉基督教,父亲是神道书院的提调(院长)。他幼年时就受到宗教的熏染,《圣经》故事和赞美诗引起了陈梦家对文学的爱好,加之当时“不同国度的文化风云会聚在互相接触中自自然然溶化了”,因此陈梦家的自然诗既呈现东方特有的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顺应关系,也具有西方自然诗那种强烈的主体意识。

品读陈梦家的自然诗,可以感到诗人清醒的主体自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很类似西方自然诗人所持的“以我观物”的态度,即不断把个性和价值观等“我”的色彩加诸山水自然的具体事物之上,价值指向自我。对自然景物凝神观照时,陈梦家的自我意识借助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流露:诗人时而情愿是只雁子,“我爱秋天的雁子/终夜不知疲倦:(像是嘱咐,像是答应,),一边叫,一边飞远。//从来不问他的歌/留在哪片云上?/只管唱过,只管飞扬,/黑的天,轻的翅膀”(《雁子》);时而又是一个隐逸在山林古庙的小风铃,“天晴,又阴,/轻的像浮云,/隐逸在山林:/丁宁丁宁!”“太阳向我笑,/绣上了金。//也许有天,上帝教我静,/我飞上云边,/变一颗星”(《铁马的歌》)。陈梦家以一颗被宗教气息感染的爱心去感受、去正视他生活的时代,他认识到世界是一个“缺陷”的契合,他感慨世界的冷漠、自身的孤独,他非常不愿意在没有着落的虚幻里生活,古庙的铁马儿向往变成一颗星,启示世界以光明。诗人要飞,“风啊,吹吧,吹吧,吹去一切败叶,,吹去你自己在落叶上的叹息,/吹去一切,给世界完全的清洁。/风啊,吹吧,吹吧,也吹去我四边/可怜的挂牵,吹它们向空乱旋,/吹去它们离开我记忆的恩缘。,风啊,借给我你行飞的翅膀,/无色希微的羽翼,容我开张,在万里的穹苍,静静与寂寥/呼吸……”(《秋风歌》),诗句打破宁静与和谐,充满了活力与激情。“飞”是陈梦家的情结:“这是一条往天上的路/夹道两行撑天的古树;/烟样的乌鸦在高天飞,/钟声幽幽向着北风追;/我要去,到那白云层里,/那儿是苍空,不是平地。//大海,我望见你的边岸,/山,我登在你峰头呼喊……/劫风吹没千载的城廓,/何处再有凤毛与麟角?/我要去,到那白云层里,/那儿是苍空,不是平地。”(《鸡鸣寺的野路》)诗人的自我意志和感情都倾注在所观照的对象里,诗的韵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旋律,整首诗充盈着“枯藤老树昏鸦”式的凄清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寥。

陈梦家自我意识中的宗教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有赖于此,陈梦家在诗里创造了一个可以寄托心灵的理想世界。“宗教,对于诗人陈梦家,是一种修养。这表现在,宗教对他并不是一种皈依诱惑,而是一种对生命

奥秘的深切感悟、人格的自我塑造,是一种对宇宙神秘的体验、对超然之爱的崇敬”,陈梦家曾写诗宣称:“我是一个牧师的好儿子。”(《我是谁》)“父亲告诉我,要做好孩子,/要正直,诚实,信靠我们父上帝,/……他说一粒芥子能长成大树,/婴孩一点好心是良善的基础,/他说上帝的荣幸赐惠于野草,/受伤的小羊是主所爱的圣羔。”(《昧爽》)陈梦家用自然营造自己的理想世界:上帝启示诗人天堂有真实的美,但却不是用眼睛看得着的神圣,诗人信这样一个梦:“梦见一个洞,深到无底,/灰色的燕子成群飞,掀风,/有蜘蛛织的网满天穿。——/我爱黑暗里光明的闪动,/像秘密的关紧在一团/真金中心里的一小点水,/太阳收不起也晒不暖/她的心,容她自己去赞美/永恒的亮。”(《我是谁》)诗人向往“当初那混沌不分的乳白色,/—在没有颜色的当中,它是美。/从大地的无垠,与海,与穹苍;,是这白雪一片的雾气,在天地间/升起,弥漫,它没有方向的圆妙,/它是单纯,又是所有一切的完全”(《鸿蒙》)。浓郁的诗情得力于诗人自我的切入,陈梦家渴望诚实和美好,希望回归婴孩状态,建立猛狮与小羊携手的完美世界:“我看见那宫殿的辉煌,有荣光,作晴空的云,雪白的羽毛/是天使和神人一色的衣裳;/在那儿,我瞧见十二岁的耶稣,,他戴的还是白光,不是荆棘,,他和他的小羊在一片青青/永不凋谢的草地上讲故事。”(《昧爽》)

朱光潜先生曾指出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导致中国游仙诗止于徘徊:“屈原、阮籍、李白诸人在中国诗人中是比较能抬头向高远处张望的,他们都曾经向中国诗人所不常去的境界去探险。但是民族性的累太重,他们刚飞到半天空就落下地。……在中国诗人心中的另一世界的渴求只能产生《远游》、《咏怀诗》、《游仙诗》和《古风》一些简单零碎的短诗。”陈梦家的自然诗表达了对现实的超越,返朴归真的境界与道家一脉相承,同时这种超越又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陈梦家的宗教情操使他在冲突中寻出调和,并且具有坚持的努力,得以在理想世界求寄托,求安慰。他的长诗《往日》风格奇幻瑰丽,不愧是一部浪漫主义力作,诗中的自然幻化为华美的理想世界,这是中国古代的游仙派涛人所未及的。

二、儒家兼善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民族精神的歌唱与爱情的吟咏相映成趣

“风里面停不住永远的梦”(陈梦家《嘤嘤两节》)。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陈梦家就投入十九路军,参加抗日作战。1933年初,日寇铁蹄践踏热河的土地,保家卫国、积极救世的使命感使陈梦家决心再到前线,1月14日凌晨,他离开北平经古北口奔赴塞外。根据当时观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诗篇,描绘奇丽峻伟的塞北风光,诗风雄阔奔放,别有一番气象:“白日是浑浑的死黄,/大月下万重山的冷淡,/山涧,溪流,停住了呜咽,/倒挂着丝巾一千丈;/山坳间两三株古树,,叫来茅店中一声鸡唱,/有时远处隔多少山峰,/飘起骆驼铃的叮当。”(《塞上杂诗·古北口道中》)“十二月寒风如麻鞭,沙粒像针飞,,婉娈似月的日下,有声没有人迹;/去,去,一去万里外绝塞的寒沙,,不信其间无寸绿的昏黄,天与地!/那一片平阳的怀柔,坦坦的无际,,那密云,密云似的山峦,起伏飞纵/那不可勒制的奔窜,像三峡间,无数支夺路的湍流,在平地高耸,那屹然入定的雄姿;更那千万匹,风洗净的山涧溪流,是什么神工/在日光下暴晒的丝绸,像怨妇/半夜里的远思,停杼不敢有言语”(《出塞》),这些诗句状塞外苍凉之景如在目前,含英风豪气于言外。壮伟的河山,我想起曾经仰望/惊讶你被遗忘的雄丽,如今是什么,马蹄践踏你叠浪的白龙堆?,我记起春风三月中的峭寒里,小月下度过残缺的冷口,皑皑/高耸的数峰,背负了一道长城,那山坳洞穴中数点灯火的哨声;/那峪中穿沙去的流水,我听见,单匹战马昂然立在独木桥上,垂鬃饮水时那静悄悄的水声;/我记得那悲壮与冷淡风晕的,关山月照过的关山,如今在江南/望见九月初的小月,它正在冷彻/冷口外听流水无家归的白骨!”(《出塞》)悲壮的场景抒写赤子之情,湍急的诗行如崩云裂岸的浩荡大江,奔流着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爱国情怀。《出塞》一诗汪洋恣肆,颇有李白诗的涵养、岑参诗的气魄。很显然,这些壮美的诗篇中,陈梦家继承了儒家对自然的审美观照,自然蕴涵着不屈的民族精神、体现杀身成仁的理想。

与庄子不同,孔子是以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认识和发现自然山水之美的。“仁者乐山”反映了孔子所追求的是与山的高峻美相契合的庄重道德和挺拔人生。陈梦家的自然诗流露出儒家对自然所采取的:比德”的审美态度。如一首《黄河谣》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浩浩的黄河永远不会止歇的,/它有我们父亲的英勇,母亲的仁慈;/奔流时像火焰,静流时像睡息,/它有我们父亲的威严,母亲的温宜。/五千年来它这古老的声音总在提问:/可忘了你们父亲的雄心,母亲的容忍?”这里,自然美作为人格美的参照,黄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陈梦家以黄河赞扬民族精神,中华儿女坚忍仁慈、英勇威严的精神像黄河一样亘古奔流,这是我们的民族魂。再如《登山》一诗,雄浑苍劲,情韵顿挫。诗人登泰山绝顶呼喊长风,要它带回来古代人曾经的足响,青年诗人胸中向上攀越的力量和勃勃的意兴难以平复:‘啊,万方的风云在我上下摩荡,/我惟见青天上孤鹰的徘徊,/那无数支梁父山起伏如蛟龙,/为何你雄伟有如此安稳的沉默?/为何不再唱出声来,你峨岩间/老杜悲亢的坎坷,你绵绵无尽的嵯峨,/像李白的长歌,并那山阴下/古长城的荒凉,如岑参歌中的朔漠?”‘朝阳在万顷的东海银波上荡漾”,孕育无限蓬勃的生机。泰山代表孔子向上伸张的精神欲求和远大抱负,是孔子精神境界的感性显现。陈梦家的《登山》一诗传承孔子的泰山之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古老的文化如巍巍之高山,浩荡之流水,生生不息,长久永恒。陈梦家赞美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他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充满了乐观。

孔子与庄子对自然所采取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交融而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依据。陈梦家的自然诗继承并革新了这一传统。他不仅以自然来赞扬民族精神、抒写兼济天下的抱负,而且以自然歌咏爱情,呈现出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

在人伦方面,西方人重视恋爱。西方的自然诗兴起较晚,有明显的爱情倾向。陈梦家的自然诗也颇具这种情愫,他通过自然场景烘托恋爱心理、借助自然物传达他对爱情的体验与思索:“自从那个早晨,,你的眼睛下雨;/我开始就记认,你明眸的言语。//如今却是黄昏,/

我站在街头望——,/轻风卷来一层/雨,遮没了天光。,/沥沥的小雨声,/那是你的言语;/还有那只眼睛:/街灯漾着细雨。//可是这回湿了/我自己的眼圈,/你该已经忘掉/我心里的雨天。”(《雨》)自然之雨低斥着缠绵的爱情,细腻委婉;“我望着你来!/趁着一阵芙蓉香的轻风/吹动你的头发飘飘的飞,/西边的云彩露一色透红。……你要轻轻/撩起衣裙,点着你的脚尖,从一盘盘绿荷叶的上顶,/悄悄的来……月亮刚刚升起;/你飘飘的像飞,但是分明,你的脚尖点着一片一片/蔚蓝的云。我便是一个人/静坐在一角青天的底边,/悄悄数着你云际的步声。/我望着你来!”(《我望着你来》)纯洁美好的自然物充溢着对爱情的虔诚、对女性的赞美;“比自己是一枝萎弱的小草,/露珠一眨眼给我最后的笑,/我凭什么道理和太阳翻脸,/让她去,我是渺小!”(《歌》)爱情是美丽的,同时又是短暂的,爱情的幸福像燕子尾掠过水面一样短促。“我看见一个红果/结在这棵树上;许多夜/我和我的爱在这里站过。/我叹一口气,说:/‘你长着,还想什么——//还想什么?//我听见他回答我:/‘我没有别的奢望,我只/让自己长起,到时候成熟;/他指着西风,说:/‘我等着,等着吹落,——/等着吹落。”(《红果》)自然景物寄寓自由纯真、健康成熟的爱情理想。

自然在陈梦家笔下不仅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而且成为爱情的背景和媒介。中国传统文化中兼善主义的因子和西方文化中个体爱情的浪漫芳香共存于陈梦家的自然诗之中。

三、佛禅观念与神意、理性倾向:生命的妙悟与沉思合而为一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特别是唐宋时期,禅宗与诗学、美学的交融互渗现象非常突出。众所周知,禅是外来佛教与中国智慧的产物,其思想与道家思想有密切联系,禅的核心是心灵的觉悟。严羽曾道“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佛教更以“澄圆妙明清净心”为境界,认为参禅可以达到圣境,回归自然。佛禅意识积淀为一种文化心理,陈梦家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中,体验生命中无限的、永恒的宇宙本体。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时常以空灵澄澈之境传达着诗思的妙悟隽趣。体现静谧、冲淡之美。如这首《太平门外》:

太阳的影子向平原

流下时的雍容,

在紫金色的山坡下

翁仲望着翁仲。

湖上的风朝山野吹,

群草轻轻的涌:

一样是秋天的下午,

翁仲望着翁仲。这里,陈梦家泯绝思虑、息心凝视,玄武湖畔流动的日影、默然相对的石像和轻轻涌动的群草均以自身的方式呈现、自由往还,诗人的生命化人自然生命之中,在这一瞬间。我们感觉到人与对象世界即自然界完全合为一体。超越了物我界限,超越了时空而凝结成为永恒的存在。在这样一幅动静相谐、清丽空灵的图画中,诗人之心静且空。如镜子般映现外物,自然生命的充盈与诗人的人格圆融一体,不可分辨,在寂静空旷中蕴涵一种不可言说的领悟和感受,审美情趣趋向清幽、平淡、静穆,读之令人余香满口。自然适意、不加修饰、浑然天成乃是陈梦家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这首诗物我圆融、自然和谐、空静绝俗,不仅生动体现山水自然之美,也是诗人艺术理想的绝好诠释。

陈梦家自然诗中的禅意与西方文化中的神意、理性是交织在一起的。基督教对陈梦家诗歌的意义在第一部分已论及,这里不再赘述。“按照圣经,大自然不是自生自在的,它来自上帝的创造并受到上帝的祝福”。陈梦家在诗中写道:‘当初上帝创造天地,有光有暗,/太阳照见山顶,也照见小草。/——世界不全是坏的。”(《致一伤感者》)上帝是出于爱才创造了世界,基督教宣扬的爱成为沟通陈梦家与自然万物的渠道,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诗人获得了生命的自由和张扬:‘我望着你,从这粉白的壁上,映出黄昏时西天的浮云,/我看见春天回到我的心里:/白鸽子的笑,翠鸟的碧青!,你,我供养着的灵草,吸收了,六月天阳光的热,(那殷红/三瓣小小的叶子灿烂的光)/阳春的杜鹃深夜的悲痛;/我吩咐晨光沐浴你一夜来,细碎的烦恼,落日的沉默,我对你的忠心有着一样的/静穆,却分明天地的黑白。”(《供》)诗人对白壁上一株小小的秋枫这一上帝的造物充满虔诚和仰慕,以静穆的态度领悟自然物中隐含的神意。西方浪漫主义诗人‘视大自然为上帝恩赐,是永不受污染的心灵伊甸园,……他们的诗中浸润着敬畏、恭顺、感激、祈祷、祝福等神圣恩感的意向”,这种大自然承受神恩的观念,陈梦家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息息相通。

朱光潜先生认为西方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是泛神主义:他们“把大自然全体看作神灵的表现。在其中看出不可思议的妙谛,觉到超于人而时时在支配人的力量”。这种泛神主义的态度在陈梦家的自然诗中多有表现。新月诗人方玮德曾比较了徐志摩、闻一多与陈梦家的诗,得出结论:与志摩的诗、一多有线条的诗不同,梦家的诗更寓有自己人格的缩影,那便是对于宗教的虔诚,潜伏的宗教气息使他的诗除了形式的美丽外,还有说不出的完美,有无上内涵的聪慧。“十一月的流星/掉下来,有人指着天叹息;/但那星自己只等着命运;,不想到下一刻的安排,这不可捉摸轻快的根由。/尽光明在最后一闪里带着/骄傲飞奔,不去问消逝,在哪一个灭亡,不可再现的/时候。有着信心梦想,那一刻解脱的放纵,光荣/只在心上发亮,不去知道/自己变了沙石,这死亡,启示生命变异的开端,——/谁说一刹那不就是永久!”(《再看见你》)自然界中一颗流星引起诗人深沉的思想。在《影》一诗中,陈梦家将自己的感觉、印象经过理性的滤沥,赋予影子以生命,使日常的树影移动变成了一种美丽的诗意:‘是一棵树的影子,/一步一步它在移,/也许它有点心思,/也许它不大愿意。——月亮自东往西。//最初它睡在泥地,/随后像是要站起,/慢慢它抱着树枝,/到了又倒在树底。——/月亮已经偏西。”再来看《一朵野花》,一朵小花开了又谢了,这在大自然中是非常普通的现象,诗人却从中感觉到自然的神秘以及自然与人灵魂的交流。陈梦家从自然体验中生发出对生命形而上的思索,简易的诗句背后隐藏深刻的人生见解,给人以无尽的思味,有尺幅千里之妙。

综上所述,陈梦家以追光蹑景之笔抒写中西文化的性灵,他对自然的感情融合中国古代山水诗人与自然的默契相安和西方自然诗人的泛神主义:陈梦家视自然与人类同在,强调投入自然,体验、回味自然,与之融为一体;同时,陈梦家是一位注重哲学意味的诗人,他在观照自然时强调自我意识和知性探求。陈梦家的自然诗不仅有中国古诗的微妙神韵、高雅格调,而且具有西方诗的深广伟大。道家、儒家、佛禅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等多元因素多层次交错依存的文化一心理结构使陈梦家的自然诗生动地显现出丰富的审美文化内蕴。

责任编辑刘保昌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