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2009-08-28 09:09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激励性师生语文

王 进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基于以上学习心得,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了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

因此,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营造教学氛围,还学生以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学生于课堂。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全班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当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时,我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成功的基础。二是讲课时,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限度的和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实现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词诵读之后、在课堂朗读课文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

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题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以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为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实现有效的、多向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激励性师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依托激励性评价提高低学段口琴口头作业效度的实践研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