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导入艺术

2009-09-16 04:44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课题生命课文

于 敏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先声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之窗,使学生心倾神往。为了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和活跃,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导入新课的方法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这个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是教师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到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参观了赵州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样的导入简洁明快,学生不由得打开课本,想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被称为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从而激发学生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

创设情境导入法

学生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在上课之前,笔者先播放八国联军侵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而当时许多中国人却敢怒不敢言的录像和图片,看完录像及图片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说我们国家被欺辱的原因——落后就要挨打。了解当时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介绍作者导入法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在小学阶段用的还是比较少的,但了解作者却也是一种文本解读的切入点,那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从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他的身世际遇,对理解课文内容还是有帮助的。如在教学四年级的《生命生命》时,教师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学生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曲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然后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在我们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物,如张海迪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品味她的这篇文章《生命生命》,感悟作者的心灵。”

质疑课题导入法

“学贵有疑。”宋代大儒朱熹曾说:“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更是精辟:“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应理解为认知的冲突,理智的挑战,就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信息、观念、新的刺激相矛盾、不一致,因而引发冲突的心智状态。在语文教学时,有时可以针对与学生的已知认识相冲突的课题产生疑问,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调动他们急于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很自然地会问道: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而不是绿色的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这样一下子就激发学生想读课文的兴趣。

总之,导课艺术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只要勤于思考,肯于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尽快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梧台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题生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背课文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