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策略

2009-09-16 04:44王学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德育工作道德

王学军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常抓不懈,诲人不倦。从学生的一举一动抓起,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去帮助和引导学生。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策略主要有以下6种。

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德育工作的施教者,班主任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对学生最重要的一个影响源。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应当“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利用中小学生“向师性”强的特点,以德立德,以行导行。如果教师只停留在道德说教上,言行相悖,表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就会渐渐失去学生的信任。而且会使学生对教师所给予的教育产生怀疑,认为它虚假失真。如教师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不能怕脏怕累。而自己在大扫除时却只是发号施令,袖手远观。教师要求学生诚实守信,而自己却言而无信,行而无果,这怎么会有说服力。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躬亲示范,为人师表,做一位恪守道德和践行道德的人。

攻心为上

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时,要避免形式主义,不能只作表面文章。一个人道德行为出现失误,往往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用一般的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压制,不会解决根本问题。即使学生慑于班主任的威严,表面上承认了错误,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一个人的真正转变是从思想观念开始的。没有思想观念上的深刻认识,就不会有行动上的坚决彻底。所以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用挚爱与真情去融化学生心灵的坚冰。真正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到底想的是什么,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坚持防重于治

许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总是习惯于以“治”为主。学生犯了错误,才开始着手管教。班里暴露出问题,才引起重视,开始治理。这样,在工作中处处被动,疲于应付,捉襟见肘。班主任应当转变观念,变“以治为主”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这就好比消防队员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防火上,而非整天忙于四处救火。班主任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抓住工作的主动权。不能因班里一时风平浪静就感觉可以高枕无忧。要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因势利导,防患于未然。如在学生即将踏入青春门坎时,就把科学的性知识告诉他们,培养学生健康的性心理、性道德。让他们认识早恋的危害,增强免疫力。学生学会了用理智来控制自己,可大大减少早恋的发生。

扶正祛邪,抑恶扬善

“扶正祛邪”是一个中医学术语,是指扶植机体自身产生的一种力量去战胜疾病。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可以借鉴这一中医理论。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善人或恶人,都是善恶并存、美丑与共、真假莫辨。所以贝尔巴哈曾说过:“人半是天使,半是野兽。”人由于环境的刺激,常常处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摇摆不定中。善与恶在一个人的心中此消彼长。教师要通过赞赏和表扬,积极扶植学生的善念。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美德和善行,要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评价能对行为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好的道德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他的恶念由于长期得不到激发而处在被抑制的状态。如果学生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我是一个坏孩子”的意念在他的头脑中被反复强化,他就会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破罐子破摔,对人常怀敌意。所以批评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同样,在集体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要表扬先进,树立榜样,用高尚的精神鼓舞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这样正义得到伸张,正气得到弘扬,这个集体中的不良风气自然会受到抑制。

晓之以理,晓之以利

教师要明白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道理。既教学生做学问,更要让学生修身明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教育他们自立自强、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助人为乐、尊敬教师、友爱互助等。但学生往往对教师的道德要求表现漠然。所以,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晓之以利害。比如为什么要乐于助人?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助人即为自助。帮助了别人,别人会心存感激。当遇到困难时,他也必然会倾力相助。正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遭遇困难时,别人也会袖手旁观,甚至会幸灾乐祸。所以帮助别人表面上、孤立地看是吃亏,实际上是间接地帮助自己。这样对学生讲清道理,晓之以利害,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会心甘情愿地按照道德行事。

方式灵活,力避单一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采用最多也最实用的方法是说服教育。班主任的说教要掌握“少而深”的原则。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实际,有的放矢,看准时机击中要害。要避免盲目发表意见,讲得过多过频。教师的讲解要简洁明了、中肯、深刻而富于哲理,对学生成长有深远意义。绝不是班主任说得越多,学生受益越多。班主任还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因为单一的说教会让学生疲沓厌倦,产生零效应,甚至负效应。可以采用看影视作品、读名人传记、举行演讲会辩论会、有奖征文等诸多更加直观感性、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明是非、辨善恶、懂美丑。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项高度柔性的工作,但又是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的基础工作,教师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内和课外结合,努力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德育工作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