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及指标测评体系研究

2009-09-16 06:33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政治素质资格辅导员

苏 静

一、构建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的必要性

当前,建设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已经是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而要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就要明确地设立以专业素质为本位的资格认证标准。申请高校辅导员岗位者都必须通过资格认证才能正式获得上岗资格。但目前类似这样的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在国内还是空白。由于缺乏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没有一个全面且科学的入职标准。大多数高校在招聘专职辅导员时仅提出诸如学历、毕业院校、外语水平之类的条件,而对辅导员应具备的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修养很少关注。尤其是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高校对应聘辅导员者设立越来越“高”的门槛。这种“高”主要体现在学历高、学校名气高、外语成绩高等方面。一些高校除列出应聘者必须为硕士以上学历外,还提出毕业院校必须为“211工程”、“985工程”等类院校的条件。不符合条件者即使再优秀也没有资格参加竞聘。然而,高校在对应聘者设立越来越高的外在门槛的同时,却对应聘者的专业素质重视不够。这也使得应聘者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应聘者入职后专业知识欠缺、专业能力薄弱。这些都给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

2.高校辅导员培训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辅导员也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专业型辅导员。然而,由于缺乏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使得很多高校在培训辅导员时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没有一套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很多高校要么请几位专家讲一通高深理论,要么就工作技能进行培训,这都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3.高校在评价辅导员时缺乏科学的参照系。目前,各高校在考核辅导员时往往是借鉴行政管理人员的标准,按照德、能、勤、绩来考核。然而,这种评价模式并不能反映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这些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责往往带有很强的弹性和不规则性,不太容易量化。没有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也导致对辅导员的考核缺乏参照系。不仅如此,很多高校在激励政策方面也往往着重于一些外在物质条件,而忽视对辅导员个体内在精神和动力的提升。

总之,缺乏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不仅导致了辅导员的来源复杂,给辅导员的培养和考核带来了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在岗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步伐。因此,建构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是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的内涵及其构成

1.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的内涵及其构成

构建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首先,中央16号文件及教育部24号令使得实施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有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其次,应聘高校辅导员岗位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及学历层次的提高使得制定高校辅导员认证标准有了客观基础的支撑。那么,什么是资格认证标准?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就是指教育部思政司或其授权的辅导员资格认证专业组织依照中央16号文件及教育部24号令对高校辅导员的各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有两个层次:较低层次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申请人在申请该职位时的最低参考指标和依据,符合条件并通过考核与鉴定者拥有合法任职资格;较高层次是指对在岗辅导员已具备充分的能力并达到较高的专业标准的鉴定依据。本文中谈到的资格认证标准包括这两个层次。

2.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的构成

我们把高校辅导员的认证资格分为硬件类资格和软件类资格。

硬件类资格。教育部24号令中有关辅导员选聘的硬件内容包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同时,文件还明确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对于高校教师的硬件类要求也同样适用于高校辅导员。我国目前关于教师资格的认定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年)。适用于高校辅导员的硬件类资格大致包括: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思想品德鉴定合格;体检合格。另外,由于高校辅导员从事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很多高校把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也作为一个必要的硬件类资格。归纳起来,高校辅导员的硬件类资格包括以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思想品德鉴定合格、体检合格;中共党员(可选);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等。高校辅导员硬件类资格属于资格认证标准的较低层次,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申请人在申请该职位时的最低参考指标和依据。符合条件并通过考核与鉴定者拥有合法任职资格。

软件类资格。软件类资格即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辅导员专业素质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本质所在,也是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的较高层次的主要内容。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是通过对辅导员专业素质的规定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有学者指出,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在先天条件下经过后天的专业教育、培养及自身的历练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的综合结构。它既要求体现这一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还要求其体现这一职业的基本要求与特色,并且两者之间要形成和谐发展的结构。所以,可以说“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使该专业区分于其他专业的根本参照标准,是其从业人员从事专业实践活动在行为规范、理论知识、技能方面的基础。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从内容上分应有3个基本维度构成: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和人格素养。这些也是高校辅导员的软件类资格。

三、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指标测评体系的构建

1.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指标的确定

一级指标。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是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全面的育人工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健康成长是辅导员的核心任务。为此,高校辅导员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和人格素养。这3者构成了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产生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申请者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它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两个二级指标。良好的思想素质表现为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良好的政治素质表现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意味着高校辅导员资格申请者自身要具备较好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也包含着申请者入职后有能力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申请人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好的工作技能的基础。

第二,教育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品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素质3个二级指标。

专业品质是专业素质的核心。它是专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内化。高校辅导员是否拥有良好的专业品质是其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因素,同时专业品质能为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提供情感和动力支持。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品质主要包括关怀、负责、尊重和奉献4个要素。

专业知识是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前和工作过程中所具有的知识。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多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又自成专业体系的一个社会职业岗位。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需要了解社会学、人际关系学以及法律、政治等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帮助辅导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会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等;心理学知识帮助辅导员认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和特点,掌握大学生的发展心理和品德心理等;管理学知识帮助辅导员掌握组织管理方法和技巧等。这些知识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知识基础。

专业能力是指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能利用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灵活应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各种情况,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能力。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教育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人际理解能力、言语和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和信息收集能力、反思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即辅导员能采用多种方式增强班级或团队凝聚力,开展学生活动,使其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人际理解能力即与学生、他人互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能力,善于倾听,能够预测学生潜在的需要,揣摩学生未表达出来的情绪;善于捕捉信息,发现问题,了解学生心理;可以深入学生主观世界,理解学生感受。言语和文字表达能力即能经常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为学生答疑解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能经常把工作中的一些心得记录下来,具有较好的公文写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即具有向他人传递信息、思想、情感并平衡相互关系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及时地与学生、家长、其他辅导员以及职能部门等准确地沟通,协调好与学生、家长、其他辅导员以及职能部门的关系。反思能力能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以及过去工作及时反思和总结,发现并抓住事件或问题的本质,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习和信息搜集能力即善于发现周围人的优点并能积极向他人学习,能够通过他人以及多种渠道获得多方信息以利于进一步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第三,人格素养也是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它包括个性特质和心理素质两个二级指标。胜任力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个性特质也是影响其工作成效好坏的重要因素。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人与人之间的教育活动,辅导员的个性特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工作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在个性特质和心理素质中有一些要素对辅导员工作尤为重要。有研究者基于胜任力理论提出,渴望成功、积极主动、自信、有亲和力是优秀辅导员身上独有的特质。我们同意这种结论,同时认为,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也是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因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大、繁杂、琐碎,在执行学校的某项规定时,很有可能夹在领导与学生之间,两头受气。另外,辅导员自身也有生活,生活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情等。这些都会对辅导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为此,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尽量保持乐观、开朗。我们认为,辅导员个性特质主要包括亲和力、积极主动和渴望成功等三级指标,心理素质可分出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调适等三级指标。

以上我们以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和人格素养为基本组成范畴,以硬件类和软件类资格相结合的结构体系为表现形式,构建了一套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指标体系。(见表1)

2.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指标的测评体系

为了使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指标体系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我们尝试建立了一个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指标的测评体系。下面我们就以教育专业素质和人格素养为例,具体介绍这两类要素的指标测评体系。(见表2、表3)

总之,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标准必能优化辅导员队伍,把好辅导员队伍的入口,从而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但是,仅仅建立起一套标准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组织实施,并在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落实。为此,我们认为:第一,要建立并实施高校辅导员职前资格认证制度。规定申请高校辅导员岗位者必须在政府指定专业培训机构参加职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否则,不能进入高校辅导员队伍。第二,逐步建立促进辅导员专业化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机制。师范院校要率先增设辅导员专业,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辅导员专业相关的课程,还要开设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学生活动设计等课程。申请辅导员岗位者必须要获得这些课程的学分。除了师范院校,政府还可委托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基地承担在职辅导员培训的任务。培训机构要对培训合格者授予高校辅导员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各地高校通用。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实施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实现辅导员持证上岗必将极大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学工部)

[责任编辑:常 晶]

猜你喜欢
政治素质资格辅导员
没资格的证人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高中生政治素质现状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报纸差错问题的结构分析
川菜资格人
没资格 发型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