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科学发展若干理念创新的思考

2009-09-29 09:56林齐鹏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办学育人

林齐鹏

党的十七大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党顺应形势发展实现执政理念的飞跃,对统领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具有强大生命力。高等农业院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除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好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外;更要创新发展理念、办学理念、育人理念、服务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为发展指导思想,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合理整合办学资源,凝练办学特色,创造发展生长极,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能力,使高等农业院校真正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为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才会得到社会认可,才能求得自身发展,从而提高办学的综合竞争力。

一、科学发展是高等农业院校适应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满足国家需要、社会需要,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立校之本、生命之源。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关键历史时期,既面临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顺应形势发展要求执政理念的飞跃,具有强大生命力,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应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发挥方面生力军作用。高等农业院校自身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才有发展生命力。新形势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走符合形势发展要求和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为发展指导思想,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合理整合办学资源,凝聚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能力,使高等农业院校真正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为经济、社会、教育、文化发展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才会得到社会认可,才能求得自身发展,从而提高办学的综合竞争力。

二、理念创新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兴校之源、实现科学发展的灵魂

理念创新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兴校之源、实现科学发展的灵魂。高等农业院校实现科学发展,就要认真思考发展理念、办学理念、育人理念、服务理念的创新。

认真思考如何发展的问题,创新发展理念。在新形势下,高等农业院校应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为发展指导思想,走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农业院校是以“大农业”为研究范畴,传播农业知识、农业技术、培养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管理人才为己任,开展精英农业教育的专业院校。长期以来,以培养“窄深型”知识结构的专门技术门类人才为主,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过去“精英式”的本科教育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体现在“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高等农业教育的迫切任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农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将教学、科研基地的建设摆在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正视教学实验农场的功能作用,完善运行机制和办场方式,使之成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典范,成为既能服务于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心工作、又能服务社会的阵地,为产、学、研合作办学探索有益经验,从而促进高等农业院校自身发展。

认真思考如何办学的问题,创新办学理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协调统一的关系,处理好外延建设与内涵建设的关系,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十五”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高等学校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与此同时,各高等学校不断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加强建设,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贡献和人才支持。但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财政投入没有实现同步增长,基本办学条件也没有得到同步改善,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高等农业院校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实现有准确定位的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科学定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克服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立足自己的办学层次和服务方向,在形成办学优势和提炼特色项目上做文章。其次要实现有条件保障的发展,把发展的速度很好地与学校办学条件结合起来。再次要实现有社会需求的发展,使学校适应需求,调整结构,提高质量。高等农业院校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发挥“农”的优势,办出“农”的特色,正视教学实验农场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将之视为有别它类高校的特有资源;它是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

认真思考如何育人的问题,创新育人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比较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比较注重专业训练,而忽视全面发展。近年来,各高校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不断推进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收效不很明显,为此,必须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新路子。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树立产、学、研合作办学培养人才的理念。

认真思考如何搞好社会服务的问题,创新服务理念。首先是要树立“以服务求支持 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完善有关制度,营造有利于开展社会服务的政策环境,激发师生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其次是构建社会服务平台,搞好科技园区建设,使科技园区真正成为科技成果的苗圃、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培养企业家的摇篮、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阵地、社会服务的示范园区。第三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积极主动与地方、企业、种养植户开展广泛的科技咨询、服务、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让、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作贡献,才会得到社会认可,才能求得自身发展,从而提高办学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七大报告

2. 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24日

3.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院校的发展.曹炳根.赖明谷.探索与争鸣.2004年08期

4. 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李大胜.江青艳等.高教探索.2007年第5期

5. 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理念创新的思考.宋亚平.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5期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