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是生本教学的主旋律

2009-09-29 09:56高路生
师道·教研 2009年8期
关键词:组员后进生课堂

高路生

学生是一抔混沌的黏土,在教育者的手中怎样搓揉成型?答案在生本教学,现在“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的新理念正逐步走进校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转变唱响了“以生为本”的主旋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前的惰散、怠慢早成过眼云烟。请看学生们是怎样转变的。

一、生本教学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和展示而转变

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地发展。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善待后进的学生,视后进生是发展中的人,坚持“性善论”,多捕捉后进生学习、行为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一根走稳学习之路的拐杖,他们的学习潜能就会被逐渐地激发出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提高,课堂气氛就不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气,教室变成了学室,“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专制”的我讲你听、我灌你盛被浓厚的民主气氛所取代。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讨论常规化”,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交流。这也体现了生本教育的体系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得以凸现,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解放。

二、生本教学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帮助和鼓励而转变

生本课堂的学习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氛围中去学习知识,培养与提高各种能力的。四人学习小组在人员的安排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上采取“生教生,生帮生,优带后”的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学生是互帮互学的,四个人的心是一致的,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所以,在这种小组学习中,最受益的当然是后进生。因为其他组员不希望本组的任何一个队员掉队、拖后腿,作为后进生本人也怕影响集体的利益。所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都愿意主动去帮助后进的学生,而后进生在他们的帮助和感化下也会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去找组员补习没有明白的知识和问题。由于后进的学生得到了其他组员的最大帮助,再加上教师对他们的及时指导和鼓励,他们的进步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实践证明,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同学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从而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三、生本教学让学生得到尊重与宽容而转变

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与基本原则。教师的教学定位在学习引路、学习帮助、学习激励上,所以在生本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必须改变师本状态下的严肃、严厉、监督,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尊重宽容他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要经常不厌其烦地引导他们,关爱他们,细心呵护他们,及时纠正有碍于他们进步和发展的不良习性,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对学生尊重,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主体观,视学生为具有主体性的人。

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学生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或在作业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这就特别需要教师的关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唤起他们的生命活力。例如,一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急得哭了起来,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回答好,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提问中,我多次通过目光暗示或鼓励这位学生大胆发言,这位学生终于成功地回答了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在研究、总结和深刻的反思中,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转变原有的观念,学生的转变便是生本教学的主旋律。教给学生爬树摘苹果的方法,他们便开始自己找树摘果子吃了。“无需扬鞭自奋蹄”,这难道不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状态吗?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组员后进生课堂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小组落幕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