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走出误区

2009-10-28 08:10
甘肃教育 2009年1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职业学校现状

马 越

〔关键词〕 职业学校;就业指导课;课程 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A)—0008—02

学生就业长期以来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业的机制,特别是职业院校就业指导课学科建设不成系统,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和教育。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1. 社会导向作用。企业为了追求社会声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把需求量较少、待遇丰厚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大肆渲染,给社会、学生造成误导。同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为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提供了条件,造成了一些热门专业不管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的学校都来办的现状。

2. 精英化教育情结。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把自己定位在普通高等院校之列,为了宣传和招生的需要,为了增加高职生的自信心,称高职生为“大学生”,高职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择业时就必然以“大学生”自居,强化了高职生的错误定位,认为就业岗位必须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的名声相配,这些观念为高职生就业和择业提高了心理门槛,增加了高职生就业的心理障碍。

3. “学而优则仕”的误区。高职生的高考成绩处在最后录取分数段,他们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但大多数学生坚守“学而优则仕”、“读书要做官”的思想,在就业问题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的特点,间接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热持续不减有多种社会原因,在庞大的公务员考试后备军中不乏依靠父母供养的“考公”专业户,其中就有相当数量的高职生。

4. “重就业、轻创业”的心态。高职生怕吃苦、怕失败与求安稳的心态使很多学生错失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高职生创业需要社会各部门尤其是政府职能部门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也需要学生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在思考如何就业的同时也要思考一下创业的可行性。

5. “铁饭碗”的想法。如果说考公务员是获取“金饭碗”,高职学生在择业上退而求其次就是追求“铁饭碗”的岗位,即财政供养的岗位,这种心态在高职学生中极为普遍。然而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经济结构布局的完成,财政供养的岗位会越来越少,非国有单位将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体,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6. “唯城市论”的做法。“唯城市论”的择业倾向是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选择上的主流做法,尤其是大、中、沿海城市,学生们更是趋之若鹜。但中国的现状是大、中城市人才济济,县城以下、西北内陆区域却人才不足。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转变高职学生的就业观,更关键的是如何构建一个长效的引导高职学生向县区流动的机制,而不仅仅是一时的政策引导。

7. 缺乏职业规划。高职生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规划,在择业标准中过分注重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利益,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常常出现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合适的现象。这种只注重眼前利益或经济利益的现象,在当前高职学生中还是比较普遍。

8. 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的思想。很多高职学生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或行业工作,更不注重企业的岗位是否适合个人发展、前景是否广阔、专业是否对口等问题。因此必须打破他们的这个心结,让他们树立“职业没有贵贱”的正确择业观。

二、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课程定位不准,重视程度不一。多数高职院校只在毕业班中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有的甚至安排为讲座。不少学校在学生快毕业时才仓促“搞应急”。很多授课教师将就业指导课狭义地理解为介绍就业形势、政策,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方法,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牵线搭桥而已。对设置就业指导课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很少将之提升到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课程建设的高度。

2. 教材内容老化,理论脱离实际。在就业指导课教材的选择上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状态,有的学校采用部编教材,有的采用省编教材,有的根本没有教材,自编教材的学校很少。重点院校、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共用一本教材的现象也时有所见。在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实施等方面缺少严谨、科学的态度,随意性较大,教学内容上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十分严重。

3. 教学形式单一,实际效果不佳。在教学形式上,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形成了目前就业指导课中普遍存在的“三多”和“三少”,即“支招多,解惑少;信息多,观念少;择业多,敬业少。全程化、个性化、多样化 、信息化、市场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从而导致就业指导课效果不佳。

4. 课程体系不全,全程指导弱化。就业指导课还停留在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课程明显滞后,呈现出临时性、突击性的特点,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刚进校时就应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以就业指导课为主,就业讲座为辅,把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两课”、职业测评等相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就业教育和指导。

三、帮助学生准确进行定位

1. 客观评价,认识自我,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首先是劳动者,是一线的工人,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将自己定位好,定位准确;其次要让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就业心态。

2. 克服不足,提高内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高职学生走向社会的优势是掌握一线工作技术,而不是高深的理论。高职学校学制通常都是三年制,而很多学校都采用“2+1”或“2.5+0.5”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掌握专业、高深的理论知识,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端正就业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

3. 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都在增加,这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企业及其发展前景,使学生确立长远意识与发展意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避免目光短浅、眼高手低。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职业学校现状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高校就业指导课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关于高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