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2009-11-13 03:54梁清山
职教论坛 2009年24期
关键词:监控体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建设有效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依据全程教学质量观,论述如何建设全程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

课题项目:本文是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批准文号:辽教科规办字[2008]18号,课题号:IG08DA023。

作者简介:梁清山(1963—),男,辽宁葫芦岛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和大学生心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24-0024-03

一、总体设计

全程教学质量观认为整个教学服务的过程(是指从招生到就业,即从“入口”到“出口”整个环节)都应该保证教学质量,使接受教学服务的顾客满意。全程教学质量观的建立对于教学质量监控具有重要的理论规范和指导意义。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源头(输入)、教学过程(运行)、教学结果(输出)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调控,以确保教学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使顾客的需要得到满足。

根据全程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监控的内涵和高职教育的实际,全程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就是针对整个教学服务过程的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是包括教学源头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结果质量的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从基本架构图可以看出:教学源头(输入)质量监控系统是整个体系的最基础的系统,为教学过程(运行)质量监控系统和教学结果(输出)质量监控系统提供最原始、最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资料。监控的主体根据教学源头(输入)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过程(运行)质量监控系统和教学结果(输出)质量监控系统发出的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管理和监控,将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与目标下达到教师、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实施,同时不断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工作,及时地对三个系统进行调控。监控的主体根据三个系统发出的新的调控信息,进一步进行有关的管理和监控工作,并对教学效果做出比较、判断和分析,同时又依据这种判断分析再次对三个系统进行调控。做出更正偏差、调整计划的决策,开始再一次循环。这样往复循环,教学质量就会不断得到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教学质量监控功能。

二、有效运行

近几年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省级示范校建设,同时根据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架构图积极开展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运行如图2所示。

(一)明确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要明确高职教育的质量目标,首先要搞清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高[2006]16号文件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简单地说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的质量目标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表现。因此,质量目标要具有方向性、可行性和层次性。同时,质量目标应在学生培养的标准、校风标准、教师水平标准、领导水平标准、基础设施水平、职工水平、社会的认可程度和学院的效益水平等方面进行分解。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二)制定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标准

质量监控标准是质量监控活动得以进行的依据。,按照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架构图,质量监控标准应包括:

1,教学源头(输入)质量监控标准。应包括学校定位和办学思想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设置标准、教材建设标准、教学管理制度标准、师资队伍标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和生源质量标准等。

2,教学过程(运行)质量监控标准。应包括理论教学标准、实践教学标准、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标准、教风建设标准和学风建设标准等。

3,教学结果(输出)质量监控标准。应包括成绩考核标准、毕业标准、就业择业标准和毕业生质量跟踪标准等。

(三)制定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规章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规章制度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运行的载体。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借鉴一些高职院校多年的研究和实践,高职教育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规章制度时应包括:

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包括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教);教师评学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试卷复查制度;试卷分析制度;领导、教师听课制度;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教学评估制度(针对主要教学坏节建立质量标准开展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制度;课程建设评估、评优制度;专业建设评估制度;系部教学状态评估制度;全天候教学巡视员制度:教学档案制度: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评价制度等(集中在学校发展目标、关键因素、发展过程和发展成果评价上)。

(四)实施离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的保证措施

1,建立组织保证体系。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实践,组织保证体系应实行“三委一组”的教学管理体制,成立学院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同时,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IS09000系列标准,还应在学院一级设立管理者代表,代表学院最高管理层独立行使学院质量管理职权,对其质量管理工作做出决定;学院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负责全院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汇总,计算学院的总目标,并向管理者代表、学院领导汇报分解质量目标和总目标的完成情况:在系部设立内部审核员,负责系部的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工作;各专业应成立教学质量检查小组(QC小组)。同时。要使整个高职院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还需加强组织学习,不断提高整个团队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2,建立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教学质世监控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所获教学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教学信息的搜集处理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运行的核心。教学信息反馈体系负责收集、整理来自教学源头、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通过专家、学生、教师、领导、校友、用人单位等多条渠道可获得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信息。形成稳定的信息源。通过对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及时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准确地加以控制和解决。

3,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有效手段。教学质量监控对象的全程性和系统性决定了教学评价工作是一

项系统工程。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和过程控制。应建立学院、专业、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4,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支持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支持体系由学校党委牵头,院党委部门、团委,学生会及各系(部)党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教师组成。体系以“开展质量宣传。创建质量文化,动员群众参与质量管理与监控活动”为宗旨,通过明确学校定位。组织高职教育质量思想大讨论,举办教学质量研讨班。邀请专家报告讲座,张贴有关标语、口号,开展质量文化宣传等灵活多样的校园活动,在全院范围内提高教学工作的地位。达成关于教学质量标准的共识,形成全校清晰的教学质量目标,营造学校质量文化氛围,为落实学校各项质量管理与监控措施,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持续提高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五)实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的监控手段

1,质量督导。质量督导通常由专职质量监测部门(例如督导室)组织进行,监督项目是教学活动中最经常的项目,如教学过程(备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训、设计、论文及答辩环节、作业、辅导与答疑、考试与考查)等。监测结果应有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以设法解决。

2,内部审核。内部审核一般也由学院内部组织实施。管理者代表直接负责,这就是内部质量审核。包括定期审核(例如期初审核。期中审核,期末审核等)和非定期审核。每次的审核目的,审核范围等都按计划进行。运用内部审核手段可以正规、系统、公正、定期地从自身检查出不符合质最监控体系的所有操作。学院应建立实施并保持《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管理评审。管理评审就是由最高管理者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召开专门评审会议审核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对“不符合”项做出改进,修改、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学院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管理评审控制程序》,以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4,建立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平台。教学质量监控牵涉到诸多的教学环节、教学因素、教学信息和统计数据。为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扩大信息间的互通性,在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与信息社会发展的实际,建立网络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引进教务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作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在计算机网络上实现开放式教学信息的采集、反馈和查询功能。

三、结语

建设全程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与相关组织结构是动力与主体,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标准是关键和难点,教学信息的搜集处理是核心,规章制度是载体,教学活动是对象,各监控活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科学严密的良性循环体系。

责任编辑徐惠军

猜你喜欢
监控体系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舆情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