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道德资本”等

2009-12-04 07:51
中国德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墨家唯物主义仁爱

以人为本的“道德资本”

●尹明涛(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道德资本”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出发点,为局限于“物”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出了另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有益方向;它从道德源初的建构出发,对道德进行了解构分析,并重构了道德与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正视了人的利益追求;“道德资本”的逻辑与道德的资本逻辑并不等同,因此,它并不是以资本的逻辑来演绎道德,而是以人的道德来限制人展现在资本上的“唯利是图”的欲望追求。

《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约6500字

“仁爱”与“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文化传统

●朱传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主张,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方略,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但儒、墨两家的和谐思想内涵和实质是不相同的。儒家以“仁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礼和谐”,是以“周礼”规范的有序和谐,不具有公平正义的思想价值。墨家以“兼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义和谐”,是以“义”规范社会秩序的平等和谐,具有公平正义的思想价值。相比而言,墨家的和谐思想更能贴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2期,约7500字

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

——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研究理路的探寻

●曲红梅(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研究历史表明,对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与伦理(人道)关系的不同解释是同人们对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不同理解直接相关的。只有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做出合理的判断,才能合理地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同人道主义的关系,也才能合理地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尺度同伦理尺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人道、科学与伦理的内在统一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旧唯物主义,同样,马克思哲学中的人道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约7000字

道德与理性的悖论

●黄瑞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理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理念,既与神性相对立,又超出人的自然本能。人的理性本質在于以理性为道德立法。道德与理性的悖论则在于道德的“理性化”过程,即误把工具理性运用在道德价值理性领域,导致了道德的非道德化。道德与理性悖论的解决需要以理性的力量与方式,强化人们对道德的尊重,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始终保持向善的指向。

《齐鲁学刊》2009年第1期,约7500字

猜你喜欢
墨家唯物主义仁爱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
论墨子“兼爱”思想作为通识教育之核心理念
试述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逻辑
梁启超公德观的基本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