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导游人员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分析及改进

2010-02-26 02:53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道德行为旅行社

王 静

(西北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导游人员道德风险概述

道德风险(MoralHazard),又被称为“败德行为”,是指经济代理人在对他们行为的后果不必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况下,因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的行为。[1]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道德风险存在于许多行业之中,旅游业便是其中之一。在旅游市场中,对于旅行社这个委托人而言,导游人员是旅行社的代理人;对于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者这个委托人而言,导游又是旅游者的代理人。在这两对委托人——代理人的关系中,后者掌握前者的信息较多,而前者掌握后者的信息较少,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于是产生了导游的败德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导游人员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了这种信息方面的不对称,做出了损害旅行社和旅游者利益的事情,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博弈论方法入手,来分析如何约束导游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

二、初始模型分析

(一)模型假设

1.参与人:旅行社,导游。

2.导游人员有两种行为:道德、不道德。旅行社选择查处或不查处导游。同时假定,只要旅行社进行查处,就能查出导游的不道德行为。

3.所有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行为、支付函数都有准确的了解。因此本模型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2]

(二)模型构建

1.符号说明。导游方面,导游行为道德时的正常收益为N,行为不道德时的额外收益为E,被查处的概率为p,查处后导游降职降薪后的收入为V,同时对导游还有其他的处罚,比如查处后的罚款F。导游行为道德时,不管旅行社查处或者不查处导游,导游人员的收益均为N;行为不道德时,导游人员的收益在旅行社不查处时为N+E,查处后V F。

旅行社方面,在导游行为道德时旅行社的收益为R,如果旅行社要进行查处导游,它所需要的成本为C,那么旅行社查处时,导游行为道德,旅行社的收益为R C;导游行为不道德,旅行社的收益为R C+F;如果导游人员行为不道德,而旅行社不查处,那么旅行社要承受的未来收益的损失Ri,旅行社的收益为R Ri。

为了便于研究,作出两项符合逻辑和常理的假设:VF

2.模型建立。旅行社、导游之间的博弈可以用以下的得益矩阵(Payoff Matrix)(见表1)来表示:

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此博弈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博弈双方都将采取混合策略。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为:旅行社的最优查处概率均衡时导游人员行为不道德的最优概率

表1 旅行社、导游的得益矩阵

3.模型结果分析。在这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中,旅行社、导游人员分别会以p*和q*的概率选择混合策略,博弈将达到纳什均衡。对导游人员来说,如果旅行社实施监督的概率小于p*,导游人员的最优选择是行为不道德;若旅行社以大于p*的概率实施监督,导游人员的最优选择便是行为道德。而对于旅行社来说,如果导游人员不道德的概率大于q*,旅行社的最优选择是监督;导游人员不道德行为的概率小于q*,旅行社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督。[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混合策略中,导游人员和旅行社的行为是不确定的,他们都在猜测对方的策略选择。由于道德风险的额外收益是导致导游人员不道德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旅行社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对这类不道德行为投入较大的关注。

三、模型改进

上述模型仅仅考虑了导游人员和旅行社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旅游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游客,因此应当把游客加入到模型中来,这样上述模型就可以进行改进。

(一)改进后的模型假设

1.参与人:旅行社,导游与游客。

2.导游人员仍然有两种行为:道德、不道德。当导游行为不道德时游客威胁向旅行社告发导游,此时导游可以决定收买或不收买游客,游客可以继续选择向旅行社告发或不告发,告发后,旅行社进行查处或不查处导游。同时仍然假定,只要旅行社进行查处,就能查出导游的不道德行为,并且如果导游收买游客,游客仍然可以决定向旅行社告发导游。

3.所有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行为、支付函数都有准确的了解。但是由于游客是在导游行动之后才会做出自己的选择,而旅行社也是在了解了游客的行动后才会做出决定,因此决定将改进后的模型作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讨论。

(二)建立改进后的模型

1.符号说明。在初始模型中的符号,本模型继续沿用。另外,对于导游而言,如果导游要收买游客,所需花费为H。如果游客在发现导游人员的不道德行为时,选择告发,则在证实后他会得到奖励M。

同样假设:V F

2.模型建立及分析。这时,旅行社、导游及游客之间的博弈可以用以下的博弈树(见图1)来表示:

图1 旅行社、导游、游客的博弈树

用逆向归纳法求出子博弈纳什均衡,从最后一步开始分析:

(1)C F+M

(2)C F+M>Ri时,如果游客选择告发,导游的最佳选择是行为不道德,此时旅行社选择不查处;若游客选择不告发,导游最佳选择就是行为道德,旅行社选择不查处。出现这种超乎常理的结果的原因是,在游客选择告发的情形下,旅行社要承受的未来收益的损失Ri较小,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旅行社可能会选择不查处,即旅行社选择查处的概率较小,而理性的导游清楚地知道旅行社的选择,那么他就会选择行为不道德。而在游客选择不告发的情形下,旅行社要承受的未来收益的损失Ri较大,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旅行社可能会选择查处,即旅行社选择查处的概率较大,所以理性的导游就会选择行为不道德。

四、启示及建议

根据对初始博弈模型的分析发现,旅行社对导游不道德行为的惩罚力度越大,导游人员正常行为的收入越高,导游行为不道德的可能性越小。对改进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当模型中加入游客这一参与人后,导游人员行为不道德的概率会变小,因为游客的威胁告发对导游人员有监督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导游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因此,旅行社应当重视游客的监管作用,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导游人员的道德风险。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加大对导游人员不道德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惩罚力度。一方面,旅行社应该对导游的不道德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完善对导游人员的监督,主要督促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对查处的不道德行为,旅行社应从严从重进行惩罚。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损害旅游者和旅行社利益的导游人员,哪怕他的任职时间较长、导游资格等级较高,都应予以降低工资标准的处罚,甚至是解聘,使其为所做出的道德风险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4]

第二,加大对行为道德的导游的激励。对于为旅行社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导游人员,旅行社应给予奖励,并且游客也可以以小费或是表扬的形式对行为道德的导游给予鼓励。导游人员受到鼓励,在带团过程中就会尽力为游客着想,使游客获得最大的满足。这样,游客、旅行社和导游之间的利益关系就会走上正常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三,结合游客建立高效的监督机构。由于产生道德风险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咨询机构,这一机构不参与经营。咨询机构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为游客提供咨询,另一方面把游客的消费倾向传达给商家。游客是旅游行为中的主要因素,因此旅行社应抓住这一特点,与游客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导游人员的行为活动,起到让旅游者去监督导游人员的作用,降低旅行社的监督成本。同时旅行社也可以对导游人员的工作日志及旅游者的调查表进行认真的分析,并通过电话、信函等形式进行抽样回访,以便及时发现导游人员存在的问题。这样游客、导游与旅行社之间就会相对“透明”,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机率也会降低。

[1] 韩建新.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汪芳.旅行社约束导游人员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08,(6):244 245.

[4] 林刚,宋延巍.导游人员道德风险行为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32.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道德行为旅行社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去哪儿网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约束机制模型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旅行社的选择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