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管理与儒家思想互证

2010-04-07 15:23刘立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档案管理管理

刘立明

(湖南女子学院 人事处 ,湖南 长沙 410004)

高校档案管理与儒家思想互证

刘立明

(湖南女子学院 人事处 ,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国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在其进入中国本土生根发展以来,与中国高校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其管理体制模式,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显示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这其中一个很重的方面就是高校档案管理事业与我国儒家思想的结合。探究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事业与我国儒家思想源流互证之维,是研究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事业中国发展特色的一次先行。

高校 ;儒家思想; 管理

中国高校档案管理较之西方高校档案管理事业起步晚、发展不完善,并在体制当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但自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在中国本土生根发展以来,中国的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就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出诸多中国特色。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建设秉承了由儒家思想传承而来的多种理性传统,并在多个方面体现出其与哲学思想相关的维度。高校档案记录了广大高校单位在学校体制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历程,除了具有反映学校的文字档案材料的作用之外,还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管理体制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高校档案管理体制应该是科学性与理论性的统一体。20世纪末,我国各大高校通过长时期的档案管理实践制定出一系列的高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章程和细则。这些章程和细则包括了各级高校管理者在建国以来对高校管理事业进行不断摸索之后所形成的关于高校档案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以及高校档案管理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是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在中国本土与中国儒家思想相融合之际我国管理者心血的结晶。探究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事业与我国儒家思想源流互证之维,是研究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事业中国发展特色的一次先行。

1 管理之“和”

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事业当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不仅肩负着整合我国高校自身教育资源的任务,还肩负着引导高校透过数据进行自我分析,挖掘自身优势在日益剧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的任务。高校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有力个体单位,在其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渐渐形成其自身复杂的管理体制。在高校管理系统当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管理体制下的等级结构。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儒家思想就提出只有效仿前人建立有效的并非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才能防止人们不会为了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引发纷争的观点。圣哲孔子更是大力地颂扬尧舜治世,在《论语·八佾》中就曾赞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96要维持一个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就要维持严格的系统等级结构。通过这种系统等级结构的划分,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完成所属环节的责任。在遵守系统运行所规定的细则下,每个部门都有自己权限和自由发展空间。而同样的道理,有管理相关的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实现人才的开发和结构性的选拔。这样一来,高效管理系统的系统中的等级结构就成了相对的管理结构,而不是绝对。也正是应为如此,高效管理系统在等级结构的相对自由和稳定发展的统一中得到优化。

要谋求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良性发展,仅仅建立严密的管理等级体系还远远不够。高校档案管理应当在不论是管理体制上还是管理理念上都保持其发展的科学性。高校档案管理应该在保障稳定的管理体制的同时保证引导教育事业发展的管理理念的和谐性。中国自古以来在管理理念方面就有着理性和谐的传统。孔子在《论语·季氏篇》当中对治理国家就曾有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样的论述[1]286。管理事业的发展不仅包括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还包括社会运行的层层面面。“寡”与“贫”指的是社会财富,“均”指的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差距,“和”指和谐,“安”则是指安定。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处理不当就必然会导致国家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治国之道与管理之道异曲同工。要维持管理事业的安定发展就一定要坚持和谐的理念,保证管理资源的良性分配,为管理体制的运行扫除后顾之忧,这正是中国管理事业发展从儒家思想中长久继承的怀柔之道。

2 管理与“民”

高校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层有效实体单位,不仅具有其自身的系统性,还体现着浓厚的社会性。纵观高校的活动主体,党群组织、各级行政单位、教员以及学员,各种单位之间往来活动频繁,影响广泛,如同一个小型社会。管理之于被管理者就如同社会之于民的关系。从宏观上说,社会作为一个建立在个人实体之间普遍联系之上的有机整体,就是一个建立在“民”之上的有机体,本身就体现着联系的普遍性与交叉性。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造社会,社会与人的联系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使是自然社会与人造社会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从微观上说,社会主体单位个人之间也存在着无法隔滞的联系。社会由无限多个个人实体组成,他们不仅体现着自身的属性和特征,还映射出自己与他人的各种联系的综合。个体不能离开社会发展,而社会有机体的发展离开了个人也无从谈起。这种普遍联系的特性使得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势必是社会与人联系的一种集中表现形式。社会由个人构成,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事业亦是如此。

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应当在各个层面都体现民本思想,为民服务。《大学》指出:“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应“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其所作所为首先“为父子兄弟足法 , 而后民法之也。”不能从自己家做起,就不够管理的资格。[3]人性化的管理资源服务是高校管理事业建设适应新时期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高校管理者在每做一个决策的时候都应当深入群众,做好调查。不仅要深入了解各个部门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将决策的制定过程更人性化,还要认真考察教员,学员,管理人员等多个人群的服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将管理资源服务的主动性大大提高。管理者还应当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增强实施手段的机动性,诸如引入高科技手段,引入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人才等等,使管理资源服务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只有坚持在管理当中实现人的发展,才能进而保证管理事业的和谐进行。在日本企业管理界的代名词“内和外争”,指的正是这种内部精诚和谐运作以应对外部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对着同样处境的中国高校档案管理应当从中汲取经验,以社会与人的联系为突破口,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高校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而且开放的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并不抽象。维持这个系统的一体化和精诚合作是使这个系统得以协调运作的根本法则。高效管理系统统一于社会与人的联系,在更大的外部环境当中甚至存在着竞争。但正如同管理学下的企业系统一样,通过管理者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系统和谐运作是系统的社会功能之一。

3 管理与人才

我国自古以来在管理哲学方面的发展就有其理性的人才管理传统。先儒圣贤孔子就曾有言:“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以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1]272孔子对无为而治这一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理性管理观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孔子认为对国家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都应当顺应礼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唐治世更是被推崇备至。孔子所推崇的是群臣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孔子心中的管理领导者不光是要会选拔人才,还要立身端正,修身自为,先从自己做起,在人才管理上做到真正的无所不为。儒家的管理方式并不是一种放任不管的思维模式而是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融入一种“假设的混沌观。”[3]高校档案管理事业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当中的一个基础环节,对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整体骄傲与水平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面对迅猛的社会体制改革,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并将要面对新的挑战。因此要提高高校档案管理的效率,注重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高素质的高校档案管理人才是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整合高校档案管理资源,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符合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要求的管理人才应当首先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改变对档案管理的传统僵化的工作认识。这是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对管理者的主观要求。

社会作为一个建立在联系上的有机体,个人是最基础的要素。人力资源支配着社会有机体的运转。高校应当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大对档案管理事业的资金投入,引入先进的管理设备和管理人才,并引导优秀的管理人员开阔视野,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这对高校档案管理事业以及管理人员的自身发展是具有长远的利益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教育事业中竞争的激烈化的程度日益增强,优秀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将会为校方的综合竞争力画上重重的一笔。其次,在人本思想的管理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地位有待于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事业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上仅仅是刚刚起步,许多教育管理者对高校档案管理的认识依然存在着误区。档案管理工作岗位并没有被社会给予足够的支持与尊重,而档案管理工作者往往也不被重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被很好的发挥。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专业氛围不够浓厚,管理者主观能动性被压制。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和校方应当肯定档案管理者的地位,给予他们应有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劳动保障,以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全面的发挥。高校还应当充分挖掘管理人员的科研能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与高校档案管理水平有着莫大的联系。高校科研事业的每一个成果必然离不开档案管理事业当中科技档案技术的使用。高校在培养档案管理人才的同时可以挖掘管理者自身科研能力,将其化为潜在的生产力,为积累高校自身科研实力添砖添瓦。

管理事业本身就与哲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为近年来中国管理哲学这一新兴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是一种强调“克己复礼”的“德性”文化。中国的高校档案管理事业是中国本土思想与西方泊来的诸多管理理论融汇发展的结果,不管是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还是管理理念上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明博大精深,在不断拓展中国管理事业的发展方面,尚有很多可待挖掘和可借鉴的地方。

[1]李零.丧家狗[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2]黎红雷.儒家管理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2.

[3]向佐春.儒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混沌思维[J].五邑大学学报.2003(2).

(责任编校:松仁)

NtersubjectivitybetweentheManagementofUniversityArchivesandChineseConfucianism

LIULi-ming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China)

Since the management undertaking of university archives began to develop in China in last 80’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in Chinese college, the archives undertaking showed Chinese specialty in aspects of administration mode, management no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etc. One important reason of that is the integration with Chinese Confucianism. Study on the interaubjectivity between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archives and Chinese Confucianism is the precedence in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university archives undertaking.

university; Confucius; administration

2010-05-28.

刘立明(1968—— ),女,湖南沅江人,湖南女子学院人事处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G271

A

1673-0712(2010)04-0116-03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档案管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如何规范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儒家思想与书法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