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胸膜腔穿剌术中的应用

2010-04-12 16:14何清雄李春香黄姝花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抽液积气气胸

何清雄,李春香,黄姝花

(石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石城 342700)

临床工作中胸膜腔穿剌术是常用的诊治手段,但传统的胸膜腔穿剌法因穿剌针头硬且锋利,当胸腔积液或积气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穿剌针头易损伤肺[1]。笔者自2005年6月-2009年6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膜腔穿剌共6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入选标准

①确诊胸腔积液或气胸;②必须采用胸膜腔穿剌行抽液或抽气治疗;③穿剌点胸壁厚度小于4.5 cm。

1.2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61例,其中男 39例,女 22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52岁。外伤性血胸 15例,外伤性气胸12例,自发性气胸13例,癌性胸腔积液1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6例。使用18 G/1.3 mm×45 mm或18 G/1.3 mm×32 mm规格的“Y”形静脉留置针。

2 治疗方法

2.1 操作前的准备

除常规胸膜腔穿剌术前准备外,必须术前B超定位并测量胸壁厚度,根据胸壁厚度选择静脉留置针型号。

2.2 操作方法

①取合适体位:胸腔积液患者常规取坐位面向椅背,双前臂置于椅背,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双前臂上举抱于枕部;气胸者均取半卧位。②常规消毒、铺巾后,在事先定好的穿剌部位根据肋间神经及血管的分布确定肋间穿剌部位,如在肋间隙后部进行操作时,进针部位应在下位肋的上缘;如在肋间隙前部进行操作时,进针部位应在肋间隙的中间;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③用静脉留置针自穿剌点垂直进针,对皮肤厚、韧及不易破皮者可用传统穿剌针先行破皮。剌入皮肤后穿过肋间隙前,进针时须缓慢,当进入胸膜腔后,将针芯全部拔出,主操作者一手固定留置针(防止脱出),另一手捏于“Y”形静脉留置针的延长管上以防止更换注射器时漏气、漏液,助手用注射器直接接上进行抽液或抽气,抽出胸腔积液或积气为成功。如胸腔积液较多,首次抽液不超过600 mL,第2次后不宜超过1000 mL,以免发生肺水肿[1-2]。

3 结果

61例患者胸膜腔穿剌术操作过程非常顺利,均一次穿剌成功,未见肺损伤及其他明显并发症。

4 讨论

传统的胸膜腔穿剌穿剌针头硬且锋利,而静脉留置针因具有针头钝、针管软的特点。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膜腔穿剌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创伤小;②安全性高,静脉留置针因有针头钝且针管软的特点,它可以避免当胸腔积液或积气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穿剌针头损伤肺。本组61例患者穿刺过程中操作顺利,均一次穿刺成功。

总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胸膜腔穿剌与常规胸膜腔穿剌方法相比优势明显、效果肯定。

[1]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6-567.

[2]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生分册[M].3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0-243.

猜你喜欢
抽液积气气胸
管道积气对泵组振动的影响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肋骨超声显像在胸腔积液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门静脉积气1例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