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2010-04-13 10:33廖江荣
山东医药 2010年34期
关键词:放射源粒子肺癌

廖江荣

(贵州航天医院,贵州遵义 563003)

目前,中晚期肺癌尚无有效治疗方法。2008年11月 ~2009年 7月,我们对 4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于 CT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近期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29例、女 11例,年龄20~69岁,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和胸痛,有吸烟史 24例,均符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标准。其中鳞癌 17例,腺癌 13例,小细胞肺癌10例;临床分期Ⅲa期 25例,Ⅲb期 15例。

1.2 方法

1.2.1125I粒子植入方法 先行 CT扫描,勾画出肿瘤轮廓,将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PS)进行治疗计划设计。根据肿瘤靶体积的 3个互相垂直的直径,采用TPS计算出粒子数及剂量。模拟实体肿瘤在处方剂量下的近似剂量分布,由此确定植入肿瘤的穿刺位置、方向(坐标)及植入粒子的数目。由穿刺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 CT引导下进行肿瘤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至预定位置。125I粒子植入端间距 10 mm,比肩距 15 mm,层间距 15 mm,照射剂量 50~65 Gy,放射源强度为 20~25 mCi。

1.2.2 疗效观察方法 治疗 1个月后,根据 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 (SD)、病变进展 (PD),CR、PR、SD为有效。取患者空腹静脉血 3 ml,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 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 19片段(CYFRA21-1)[1],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比较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 CR 27例,PR 9例,SD 3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 97.5%。治疗前患者血清 CEA、CA125、NSE、CYFRA21-1水平为(70.49 ±19.76)μg/L、(54.80±13.24)U/ml、(47.11 ±10.52)μg/L、(25.90 ±8.39)μg/L,治疗后分别为 (41.55±12.13)μg/L、(36.63±11.82)U/ml、(29.91 ±8.47)μg/L、(12.07 ±5.23)μg/L。本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均 <0.05。

3 讨论

125I半衰期较长,应用方便;能量较低,易于防护;植入后不易产生过热点,不会损伤主要脏器。因此,125I粒子是目前用于癌症组织间放疗较理想的放射源。我们在 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 40例,总有效率达 97.5%,且患者血清CEA、CA125、NSE、CYFRA21-1水平明显降低。125I粒子植入,应根据肿瘤组织的体积、密度以及与邻近重要脏器的关系合理布源[2]。本研究中,将125I粒子源植入患者病灶区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持续释放低能量的 X射线及 γ射线,抑制和杀灭进入活跃期的肿瘤细胞,从而有效控制局部肿瘤的发展。由于单个粒子放射量小,放射距离短,因此在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小剂量、长时间照射的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不造成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临床应用较为安全、可靠。

[1]王国洪,万文徽,刘波,等.四种肿瘤标志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8):491-494.

[2]柴树德,郑广钧.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4):291-293.

猜你喜欢
放射源粒子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宁夏铱-192放射源辐射事故调查及分析
一起铯-137放射源失控事故应急监测探讨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基于梯度上升算法的丢失放射源搜寻方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桥式起重机模糊PID控制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准单色X射线机替代241Am放射源的测厚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