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2010-05-29 06:02郝爱聪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阻滞剂室性心肌病

郝爱聪

(山西省汾西县人民医院内科,山西汾西 031500)

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均经病史、体检、胸片、超声心动图确诊,心功能按NYHA分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均51岁;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3年。对照组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42~71岁,平均52岁;病程0.5~9年,平均病程3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心衰急性期首先给予常规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待患者胸闷、气急、体液潴留等心衰症状减轻后,开始服用具有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开始服用剂量为6.25 mg,2次/d。若患者在2周内无不良反应,服用剂量翻倍,力争达到目标剂量50~100 mg,2次/d;若患者不能达到目标剂量,则坚持服用能耐受的最大剂量。部分患者如果同时服用地高辛,酒石酸美托洛尔剂量要根据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适当减量。

1.3 随访观察

患者在住院期间按护理级别进行观察,出院患者指定专人负责随访,要求半个月进行1次随访,每次详细检查患者心率、血压、体重等重要指标,并按NYHA对心功能进行分级,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以超声心动检查左室射血分数,Holter记录室性心律失常。

1.4 疗效指标

按NYHA分极,显效: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或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有效:症状体症减轻,心功能改善Ⅰ级;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心功能不变。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本组患者通过半年时间进行追踪观察,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心功能及心律的变化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律变化比较(x±s)

3 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病死率很高的心肌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家族遗传、免疫等因素有关,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肌肥大、变性、坏死、心肌细胞凋亡及间质纤维化[1],主要特征是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广泛的心肌病变累及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故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2]。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报道日见增多[3-6]。本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44%。

本组病例心律失常特点: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共11例(44.00%),其中室性早搏 10例(40.00%),室速 1例(9.10%),而室早中频发、多源性室早4例。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常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同时可能转变为室颤,危及生命,亦可发生猝死。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等检出的恶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7]。本组1例患者因未能及时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室颤,虽然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及电除颤抢救治疗,但仍无效而死亡。因而建议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进行24 h Holter监测,尽早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对发现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药物及电击除颤的抢救准备,以改善预后,减少病死率。

酒石酸美托洛尔抗心律失常作用:此类药物具有心脏直接电生理作用,可减慢心率,抑制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减慢传导和增加房室结不应期,还通过下调交感活性和抗心肌缺血,提高心室颤动阈值,改善压力反射以及防止儿茶酚胺诱导的低钾血症等发挥作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时肾上腺素能受体通路的持续、过度激活对心脏有害。人体衰竭心脏去甲肾上腺的浓度足以产生心肌细胞的损伤,且慢性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介导心肌重构,而心肌重构是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β1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负性肌力作用的药物,以往一直禁用于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试验表明,该药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VEF降低,但如从很小剂量起用,此作用不明显,且长期治疗(>3个月)则均能改善心功能,LVEF增加;治疗4~12个月,能降低心室肌重量和容量,改善心室形状,提示心肌重构延缓或逆转。该药可以有效拮抗交感神经系统,RAAS及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恶性循环中起到重要的阻断作用。这种急性药理作用和长期治疗作用截然不同的效应被认为是β1受体阻滞剂具有改善内源性心肌功能的“生物学效应”;扩张性心肌病早期阶段,仅有心脏结构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扩大、收缩功能损害但无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此阶段应积极进行药物干预,包括应用β1阻滞剂,可减少心肌损伤和延缓病变发展,尤其适用心率快伴室性心律失常。在扩张型心肌病的中晚期已出现心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者,也应使用β1受体阻滞剂。长期治疗可以预防病情恶化、改善临床状况和左心室功能,与安慰剂比较,死亡或心脏移植相对风险减低。

[1]刘唐威,任伟锋,冯震博,等.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组织细胞死亡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9):602.

[2]游勇,张庆华.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关系[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9,10(2):80.

[3]张修伟,扬英珍,王齐冰,等.扩张型心肌病102例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56-57.

[4]潘晓娟.159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分析[J].华西医学,2001,16(2):207.

[5]王文娟,仇嘉玲,张风如.39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J].上海医学,2003,26(3):208.

[6]谢凤霞.4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4,5(3):124.

[7]陈湛.现代心脏病治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04.

猜你喜欢
阻滞剂室性心肌病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