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中青年肺癌术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2010-06-15 07:58宫艳丽贾巍张国莉朱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0年9期
关键词:心血管显著性肺癌

宫艳丽,贾巍,张国莉,朱镭

随着肺癌手术适应症的扩大及心电监护的广泛应用,对于开胸手术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开胸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是肺癌围手术期死亡重要原因。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创伤、麻醉、疼痛及心理负担[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行肺癌开胸手术且年龄≤55岁患者96例,除外精神病家族史、精神创伤史。分为干预组4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6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于手术前后给予肺癌开胸常规护理,采用传统口头示范方法进行术前指导;干预组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况在手术前后采用一对一的针对性干预。具体干预方法:①建立干预的基础:固定一个干预人员为患者责任人,以使患者产生稳固心理;评估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了解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社会关系、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个人对挫折的耐受力,了解其心理需求;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教育性干预:采用情景模拟健康教育进行指导,通过模拟各种治疗性管道应用,进行有关技能训练;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提供信息等干预方法,以手术过程录像等方式讲解手术目的,了解手术方式、可能持续时间,对疾病的并发症及预后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出现意外的应对措施;选择适当时机和方式将病情、医疗措施、预计费用等告知患者;在手术前后组织患者同康复期患者进行交流,互谈体会,增强患者对手术、麻醉的信心,讲解心理与本病的关系,提高其对本病认识水平,降低对疾病的恐惧感,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以积极心态对待手术;③社会家庭干预:在深入了解患者人格特征、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基础上,对家庭成员进行专题讲座,避免家庭成员对患者过分保护或冷淡;增加家庭成员之间感情沟通;家庭成员协力提供经济支持和帮助,减轻患者因经济问题造成的心理负担;同时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④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同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症状,配合不同音乐,进行意象性想象,想象愉快情绪、美丽的自然景物等,也可想象肿瘤细胞被杀伤。

1.3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术前1 d、术后5 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及血压监测,手术前后进行心电监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DS评分及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SAS、SDS评分及收缩压在术前1 d、术后5 d有显著性差异(P<0.05),舒张压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表4。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S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SD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收缩压比较(mmHg)

表4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舒张压比较(mmHg)

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干预组窦性心动过缓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早搏1例,ST-T改变2例,总发生率10.4%;对照组窦性心动过缓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早搏2例,室性早搏2例,心房颤动2例,房室传导阻滞 1例,ST-T改变1例,总发生率27.1%(ST-T改变指较术前抬高或压低0.05 mV或以上者,其他为术前无上述改变,而术后出现)。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37,P<0.05)。

3 讨论

癌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疾病,患者在确诊后往往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住院患者25%~70%伴焦虑、抑郁情绪[2]。手术本身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3],特别是中青年癌症患者需开胸手术者,应激不仅来源生理上的创伤,也来源于心理上的各种压力。术前不良应激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

心理干预作为常规生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改变患者的心身状况;和单一的专科治疗相比,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减轻焦虑和抑郁有显著作用[5]。同时,心理干预可使心血管并发症降低[6]。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如果个体在应激事件发生之前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相对缓解心理和生理的应激反应[7]。约1/3有明显心理问题的癌症患者希望得到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8]。我们采取个性化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既满足了患者单独心理干预的需求,也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可随时进行。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实施心理疏导的基础[9];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能够给患者提供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0]。术后应用放松技术,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个性化的音乐治疗能直接改善精神状态,从而调节其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11]。本研究表明,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维持血压稳定,降低术后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其严重程度,印证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1]胡艳君,魏安宁,续平,等.1975例中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后心脑肾血管事件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重庆医学,2006,36(17):1585-1586.

[2]韩俊林,郑连雪,王清馨.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病人情绪状况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15):1354-1355.

[3]郭晓凌,王芳.心理干预对术前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06,7(10):101.

[4]魏碧蓉,林春英.音乐疗法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6):699-700.

[5]Manne SL,Ostrooff JS,Winkel G,et al.Couple-focused group intervention for women with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J].Consult Clin Psychol,2005,73(4):634-646.

[6]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117.

[7]冯征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38-239.

[8]Strittmatter G,Tilkorn M,Mawick R.How to identify patients in need of psychological in tervention[J].Recent Results Cancer Res,2002:160:353-361.

[9]占建华.心理疏导方法改善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2):1186.

[10]时美芳,朱美红,祝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92-293.

[11]Andersen BL,Farra WB,Golden-Kreutz DM,et al.Psychological,behavioral,and immune changes after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 clinical trial[J].J Clin Oncol,2004,20(17):3570-3578.

猜你喜欢
心血管显著性肺癌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