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塞脉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82例的疗效观察

2010-07-16 10:20车风徐亚军曾勋枝李杰
中外医疗 2010年33期
关键词:酯类硝酸硬化

车风 徐亚军 曾勋枝 李杰

(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 江西新余 3380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是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理基础,在冠状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固定性狭窄,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提高生活质量,需控制内在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促其消退,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预后。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但不能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成药通塞脉在这方面有其独到的好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就诊的82例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其中男57例,女25例,年龄在44~80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6个月~16年,82例均以发作性心绞痛为临床表现同时伴有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变,符合国际冠心病学会和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两组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合并症及心功能分级等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且排除心肌梗死。

1.2 方法

将上述病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2例给予口服通塞脉片6片,每日3次,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20mg,每日2次,对照组只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0mg,每日2次,疗程24周。其中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原治疗用药不变。疗效评定标准: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发作次数及硝酸酯类药物减少50%~70%,心电图ST段下移回升0.5~1.0mm,倒置的T波回复直立或双向为有效;心绞痛症状未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不足50%,硝酸酯类药物减少不足50%,心电图未改善为无效。

1.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2组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病变,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硬化的起始,病变进展及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全过程。通塞脉药物组成是当归、党参、石斛、玄参、金银花、黄芪、牛膝、甘草,通塞脉片的组方与其它活血化瘀药物本质区别在于使用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金银花、玄参、活血化瘀的同时,还可以抗菌、抗病毒、抗炎,是全面应用炎症反应学说和脂源性学说治疗AS的活血化瘀药物,开辟了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途径。它具有修复血管内皮,黄芪皂甙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的粘滞性,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促进纤溶功能,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溶栓作用。通塞脉还具有良好的调整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心血管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扩张微动脉,加快微血管血流速度,增加心肌血液供应,所有这些作用既能改善冠脉的血供,又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促进其消退,且治疗剂量安全,未发现毒副作用。硝酸酯类药物能扩张冠脉增加其血流量,增加心肌供氧,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是外源性NO,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内皮功能失常此物产生不足的一些问题,且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片口服吸收迅速,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高,副作用较小,但此类药物长期应用的主要问题是产生耐药性。本研究证实联合通塞脉片治疗,可以减少硝酸酯的用量,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两药合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控制动脉硬化的发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 2组药物治疗心绞痛疗效的比较[例(%)]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硝酸酯类药物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医师进修杂志,2004(19).

[3]陈灏珠.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酯类硝酸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及临床对策
含铜硝酸退镀液中铜的回收和硝酸的再生
青菜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积累和代谢初探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QSRR研究及在白酒包装材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