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

2010-07-16 10:20吴春艳
中外医疗 2010年33期
关键词:阳性率病情情绪

吴春艳

(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 广东高州 525200)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与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1]。以前认为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但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除遗传、免疫等生物学因素外,肥胖、缺乏运动和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应激均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有密切关系[2]。而心理护理针对DM病人特有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对DM的临床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内分泌收治的糖尿病病人16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34.6±24.9)岁。DM诊断标准参见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3],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严重精神异常病人。其中其中I型DM69例,2型DM9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人作为对照组,3组被试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本量表包括14项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除第14项需结合观察外,所有项目都根据病人的口头叙述进行评分,同时强调受检者的主观体验。

1.2.2 测试过程 HAMA的评估经由2名培训过的专员联合检查,并且进行独立评分。

1.2.3 HAMA 总体评分为5级:0级(0~6分)无症状,1级(7~14分)轻度,2级(>14分)中等度,3级(>21分)重度,4级(>29分)极重度;分别对应于:没有焦虑、可能焦虑、肯定焦虑、明显焦虑和严重焦虑。

1.3 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DM病人焦虑阳性率的比较

I型DM病人焦虑阳性数为63例,所占百分比为91.3%;2型DM病人焦虑阳性数为47例,所占百分比为51.6%。χ2=8.582,P<0.01,提示I型DM病人的焦虑阳性率较2型DM病人高。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DM病人焦虑阳性率的比较

2.2 心理护理前后DM病人的焦虑改善

与健康的对照组相比,DM患者的焦虑水平较高,而在针对性心理护理前后焦虑状况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心理护理

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基本前提。由于多数DM病人病史较长且在饮食上长期存在限制,所以对自身的病情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较为关注,容易导致心理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此时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地对每位病人做耐心、细致的宣传、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发病原理、治疗措施等,帮助病人了解降糖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耐心讲解使用的注意事项。

3.2 焦虑阳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人因为对疾病知识了解欠缺,一旦病情未及时控制,容易产生苦恼烦闷的情绪,甚至忧思过度、紧张恐惧。在护理过程中,要始终让病人保持乐观情绪,注意休息,合理搭配饮食,使每一位糖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针对产生焦虑心理的病人重点是解除焦虑情绪,加强心理疏导,有计划地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鼓励病人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病情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生活计划,给病人有力的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由于糖尿病病期长、易反复,使部分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悲观的情绪状态时,会加剧病情反复。通过分析糖尿病病人存在的焦虑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当紧张情绪消除,或使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时,也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从而有效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1]史梅芳.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6):440~441.

[2]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322.

[3]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59.

猜你喜欢
阳性率病情情绪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欧美的猫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