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与“好老板”:“双师型”教师的新角色论*

2010-08-14 01:48郭星明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好老师双师产学研

郭星明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好老师”与“好老板”:“双师型”教师的新角色论*

郭星明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结合世界职业教育和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提出由高职教师创办专业学科技术应用性公司,探索校企紧密合作的新途径,在开展产学研社会化服务的同时,为众多师生开拓新的锻炼与实训渠道。此举在“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和使用,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有效安排等方面均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产学研

承担横向课题,开展社会化服务本应是高校教师的一项光荣任务,但近年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进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高职教学改革本身任务繁重,这种做法并不被看好和认可。普遍认为,高职教师既当教师又当老板,势必两个角色都干不好。这种观点在一些项目评比和人才选拔中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也给积极探索、投身高职教学改革的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我们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过程中又少了一条切实有效的路径。

好老板角色真的与高职教师无缘吗?

产学研社会化服务:高职教师的法律责任

虽然全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从中职升格而来的,但在法律关系上,升格以后的高职院校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调适,毫无疑问,高职教师就是高等学校教师。

《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七条两处提到“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教师法》也在第三十三条指出,教师在“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因此,教师通过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开展社会化服务,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国家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看,由于生产的科学化、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复杂,要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势必越来越需要既懂理论又掌握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越来越需要能为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轨社会的实践实训的真实企业环境。德国高职院校拥有一支很强的专、兼职“双元”师资队伍,这些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具有“教师”和“工程师”双重资格。兼职教师是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仅生产经验丰富,还能将生产实践中最新技术引进课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所独创的“教学工厂”则以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为基础,全方位创造工厂实践环境,将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实施“项目经理”制度,教师领衔开展企业需要开发的项目,同时配备若干名学生进入项目组。整个项目开发完成的过程既是教师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学本事、长能力的过程。法国、挪威等一些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也采取了类似的举措。

在美国,职业教育不仅非常看重教师“双师”资质和直接工作经验,非常看重企业界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帮助学校在课程教学改进方面所做的工作,而且非常重视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联系,非常支持教师担当企业研发部门的顾问,以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情况,把信息带回学校和课堂,促进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

随着近年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一大批能工巧匠逐渐充实到了高职的师资队伍中。同时,社会也越来越需要高校给予更多更好的技术援助。中外高职教育已有了大量成功案例。此时此刻,对于那些有能力创办公司的教师,创办了公司既为教学服务,又为社会服务,为什么不给予热情的支持与鼓励呢?

教师创办实体开展产学研社会化服务是落实《若干意见》的有效途径

2006年,《若干意见》一扫高职教育徘徊迷茫的局面,为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文件所提出的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推崇“双师”资质,鼓励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等,引导各校纷纷在教学改革中进行探索实践。这些举措,适合高职学生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的身心特点,适合国家经济建设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各地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形式,可综合归纳于表1。从表1中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形式都有其适用的前提条件和局限。全国高校和专业众多,显然不能只用一种形式。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考虑到自身专业特征及相关联行业的状况,势必要结合自身师资等条件作出安排。表2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师创办企业开展产学研工作的条件分析。从表2对教师创办企业开展产学研工作的各方面环境与条件分析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学校大规模投资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实践型师资队伍和丰富的项目资源等优势,克服资金“瓶颈”,分担学校风险,成立独立公司进行运作,为众多师生开拓广阔的实训渠道,不仅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和可靠的。

表1 各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形式归纳表

认真解读《若干意见》,其中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几乎囊括了本专业学生开展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全过程。如果本专业的教师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如果本专业的带头人没有实施项目全过程的成功范例,如果本专业的实训条件不能保障学生有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机会,那么,欲“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

时势造英雄,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老板,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只要有利于达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应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规范政策引导,防止高职教师产学研社会化服务误入歧途

好事应当做好,实事应当做实。检验教师创办公司开展产学研是否成功,应当看其是否有利于高职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养成,是否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高校为社会与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以及是否片面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否有害于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的态度是落实三个“有利于”,防止一个“片面于”,禁止一个“有害于”,努力把“老师”与“老板”做好。

促使教师创办企业获得产学研成果的关键在于政策引导。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对于专任教师而言,其第一身份是“老师”,而非“老板”。当实际工作中出现角色冲突时,教师的使命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且这种选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这正是教师作为企业老板所能“滥”用而又可不被企业抛弃的小小的“特权”。

其次,学校必须制定规范的文件,在肯定和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探索之外,强制规定“不能因为公司的业务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质量,否则,将按学校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直至调离教师工作岗位。另外,教师创办的技术应用性公司经营范围必须与教师本人所研究的专业领域或专业方向相吻合,拥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

再次,企业化运作需要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但又不能盲目扩大生产,经营亏损或过高追求利润目标,都将最终损害教师创办企业的初衷。结合当前东部沿海地区的生活水准,规定一个软件企业一年完成的人均项目额为5~6万元是比较合适的。这个目标既可保证企业技术人才不致流失,又可保证企业任务不致繁重到排斥接纳学生实训实习。

最后,教师创办企业,在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其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对于按经济合同签订的项目,要具备全程掌控能力,既要对学校负责,又要对企业负责。要善于分解任务,引导学生完成自己所主管的项目,有效控制项目进展。要有项目实施的风险意识和意外预案,当学生未能按期完成既定目标或出现其他意外时,教师应当有能力独立完成项目,挽回损失和消除不良影响。

成效与展望

自2005年以来,秉承学校全新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若干意见》精神,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师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紧跟行业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需要,根据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应用性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创办了杭州明星计算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并成为学院的技术应用型公司。公司成立四年来,先后完成项目额2000多万元,接纳安排学生实训实习每天2000多人次,在为学院提供教学实训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和应用技术方面的优质服务,完成了法律所赋予的使命,受到了合作企业的广泛赞扬。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在企业的项目开发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经过实战化项目训练的学生,毕业时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开通了学生“就业直通车”。这一成功案例被“2008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集”收录,本专业带头人先后获得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省教学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完成了大量纵向或横向项目,这些都将成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共赢格局的历史见证。

展望未来,所有专业都由学校投资开办教学工厂并不现实,开展两个法人间的校企合作又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牵制。所以,教师创办技术应用型公司,依托专业优势,筹集多方资金,运用多种模式,千方百计地为高职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实习环境,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1]张荣国,王英,等.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14-115.

[2]张祖华.借鉴NYP教学理念探究职教新模式[J].文教资料,2009,(7):123-124.

[3]王进军,许有才.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3):78-79.

[4]赵婷婷,邓彤,苗苗.美国大学与企业的科研联系模式对教师科研自由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8,(5):67-71.

[5]瞿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15-17,19.

G715

A

1672-5727(2010)10-0050-02

2009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项目编号:200974)

表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师创办企业开展产学研工作的环境分析表

分析的项目 环境与条件 比较专业技能覆盖面本专业技能覆盖广泛,除计算机应用技能外,还需对管理类基础知识实施扫盲,包括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物流、营销、生产、进销存等与会计类似,覆盖各个行业的工艺流程专业就业面不仅是IT企业,更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非IT),公用事业等企事业单位,既是“白领中的蓝领”,更是“蓝领中的白领”与会计类似,各个单位都需要企业接纳容量“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占多数,且IT企业接纳高职生容量极有限,唯有考虑在非IT中小企业中分散安置本专业毕业生从事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通常每企业2~4人与会计类似专业与学校融合度本专业不属学校主流专业,学校依托的产业集团难以成为本专业毕业人才的主要输出渠道,本专业需要自谋出路,解决就业与实训渠道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大多来自企业,高级职称的“双师”(指其中一个职称为高工或副教授)达40%,项目经营和管理能力极强项目资源与市场“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影响显著,“项目(市场)找教师”的现象较突出,教师并非简单的“咨询”、“顾问”角色,而须对项目负责技术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都有过硬的技术,是行业和企业的骨干分子,有的还登记有专利产品,除一般技术外,尤其擅长解决“疑难杂症”,颇受企业欢迎资金学校对本专业具有产业性质的校外实训基地投入资金有限,另外,本专业以软件服务为主,十万元资金即可运作一个公司,因此以个人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存在可行性政策 软件服务业属于高科技企业,享受国家减免税政策,同时学校的产学研政策也给予倾斜支持风险学校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承担项目失败的风险,抵御和规避风险的根本途径就是实施法人治理。因此,学校对于非主流专业采取道义支持而非资金支持,可避免因教师完不成项目而缠上官司时间与精力创办企业的教师在学校享有不坐班制,在企业执行分工负责制,进入公司经理机构但一般不负责日常管理和客户关系,仅负责技术攻关和项目关键环节洽谈,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开展产学研研究优势教师依托本专业领域创办公司,可利用项目触角和社会影响大大开拓学生的实训与就业渠道,同时可扩大学校影响,提升教师的产学研能力

郭星明(1963—),男,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与ERP。

猜你喜欢
好老师双师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新时期高校 “四有”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