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称呼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
——以小说《围城》汉英文本中称呼语的翻译为例

2010-08-15 00:49李雄伟
关键词:敬语方鸿渐围城

李雄伟

论称呼语翻译中的信息流失
——以小说《围城》汉英文本中称呼语的翻译为例

李雄伟

称呼语虽然只是文化冰山的一角,但却体现出了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本文分类分析了东西文化在称呼语上的差别。针对翻译过程中如果处理这样的差别,作者以《围城》为例,凭借对这一经典的译本和原文的比较,根据语用对等的原则,分析译本中在称呼语翻译上存在的信息流失,并提出了参考翻译。

信息流失;围城;称呼语;语用对等;

称呼语是指发话人在直接语言交际语境中用于称呼受话人的人称指示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可以说,它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言语交际参与者运用何种称呼语,显示出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以及谈话所涉及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亲疏程度、心理距离等。中外由于文化思想、社会背景的不同,所以称呼语也有很大不同,在翻译过程中给译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语用学的兴起,给称呼语的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握语境,正确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是语用翻译的前提与条件。根据语用学的理论,人们注意到称呼语出现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它处的环境展示的人物身份,表达的意图,并反映社会、文化等因素,从而在翻译中设法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以求获得语用等效。

1979年,《围城》的英译本由美国印第安娜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具有翻译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经验的珍妮·凯利(Jeanne Kelly)译出初稿,再由美籍学者茅国权(Mao Nathan)加以校阅、润色,并撰写序言和添加注释。作为语言大师的钱老,用字造句独具匠心,这一方面为小说带来了无限风采,另一方面也向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将《围城》中的各类称呼语,语用学翻译理论研究原文和译文,分析称呼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翻译方法。

一、汉英称呼语的对比

(一)亲属称呼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亲属称呼语,分得很细,而且表示同一个意思的称呼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单从亲属关系考虑,可根据辈分、内外 、性别、血缘等来确定称呼。英语称呼语就简单多了,亲属称呼不用考虑性别、年龄、内外、血缘因素,一个词就包含汉语中的许多称呼,如“cousin”就含有了包括“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在内的所有同辈亲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大减少了英语中称呼词的数量。

(二)职务、职称和职业称呼

在中国文化中,只要明确被称呼者的职称、官衔,就会采取“姓+职称或职务”。例如在公司里,人们会称呼 “周经理”、“章处长”、“戴科长”等等。 在西方国家,除了President,Mayor,Doctor,Professor少数几种职务职称用于称呼外,人们极少用职务、职称和职业来称呼对方,用的最多的是姓氏前加Mr.,Mrs.,Ms.或Miss表示礼貌或尊敬。对Manager Li(李经理)、Teacher Zhang(章老师)、Secretary Zhou(周秘书)等称呼,西方人会感到奇怪。

(三)敬语和自谦语称呼

贬己尊人准则是富有中国儒家文化的最重要准则之一,所以自谦语和敬语称呼作为对对方的尊敬,是常见的。例如,贬称自己的说法就有“在下、小弟、小可、不才、敝下、下官、末将、卑职、奴才、老朽、奴家、妾身、贫僧、贫道、老纳”等等。不仅对自己贬低,对于自己相关的人也是这样的,比如对自己“妻子”的谦称传统称呼就有“舍人、内助、贱内、拙荆”等;对自己的父亲、儿子称为“家父、犬子”等。反过来,将对方和对方一方的人或物抬高即用敬语称呼被视作礼貌和对对方的尊敬。比如,汉语中不管年龄常敬称对方为“兄”、“仁兄”、“兄长”、“大哥”,其他敬语称呼如:“令尊、令堂、令配、令郎、令爱”等,都显示了对对方的尊重。英语则是your father,your mother,your wife,your son,your daughter。英语中没有自贬的传统,敬语称呼没汉语里那么普遍,常见的如下:如your Majesty,Your Highness,Your Lordship.Your Ladyship等。

二、《围城》中称呼语翻译实例分析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在跨文化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一个翻译项的四个层面:字面所指、语用所指、文化内涵和文体内涵。对于译者而言,实现源语和目的语在这四个层面上完全等值是很难做到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在翻译中,源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在目的语中的某个层面上缺失是很常见的现象,关键是这缺失的信息是不是是关键重要信息,如果重要是否能想办法补回来,使源语言的信息流失尽量降到最低。下面以《围城》中格式称呼语的翻译为例,探讨究竟会有哪些信息流失了,是否有办法补救。

(一)语义信息流失

在《围城》里当苏文纨把表妹唐晓芙介绍给方鸿渐的时候说:“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在凯利的英文译本里是这样翻译的:“This is my cousin,T’ang Hsiaofu.”我们都知道,英文的cousin包括的称呼很多,决不仅一个 “表妹” 的意思,“表兄”、“表弟”、“表姐”、“堂兄”、“堂弟”、“堂姐”、“堂妹”都在内,你都可以用cousin这个词统一称呼。所以译文这样翻译损失掉了原文所指的具体性。原文中的“表妹”传达了:唐晓芙是异姓的姐妹,相比较同姓的堂姐妹,在传统观念里,还是要疏远些的;比苏文纨年纪小;是个女生。至少是这三层意思,在译文中是没有体现出来的,是流失掉的语义信息。但是,这种算是没法用妥当的来补足的,如果硬是在译文中对cousin加补充,如下:This is my cousin on my mother side,T’ang Hsiao-fu,who is younger than me.这样的补充算语义上补足了,但是在英文中有显得累赘,有画蛇添足之感,所以译文这样的语言流失也是情有可原的,是不影响读者理解的。但是下面例子中称呼翻译里的语义流失缺失可以妥当的补足的。

例1.也许老汪有侄女、外甥女、或者内姨这类—汪太太听说很美—要做给你。

Maybe Old Wang has a niece on his side or his wife’s side---Mrs.Wang is supposed to be quite a beauty—whom he wants to give to you.

这原文要表达的就是老汪可能有某些适婚嫁的女亲戚,侄女,外甥女还有內姨。在译文中却只翻译了侄女和外甥女,a niece on his side or his wife’s side,对于“內姨”却没有任何提及,这样的语义的丢失是没必要的,是可以完全译出来的,只需把“內姨”翻译出来就可以了。相反,如果不译,使得中间插入的“汪太太听说很美”和前面的关系不明朗。正式因为前面提到了內姨,所以中间穿插“汪太太听说很美”就是暗示了,说不定这位“內姨”也会很美。

参考译文:Maybe Old Wang has a niece on his side or his wife’s side,or a sister-in-law---Mrs.Wang is supposed to be quite a beauty—whom he wants to give to you.

例2.我兄弟呢—这话别说出去—下学期也许负责文学院。……兄弟为个人打算,也愿意千方百计扣住你们。

As for me—don’t mention this to anyone—next semester I may be in charge of the College of Letters……For my own sake,I’m ready to go to great lengths to keep you here.

这个例子里两次出现了“兄弟”,这个是中文里常见的拟亲属称呼,把不是亲人的人称作兄弟,姐妹,奶奶,大爷,大妈等称呼,目的是拉拢双方之间的距离,是对方感到亲切,好说话,方便双方交流的便利。原文中汪处厚要拉拢方鸿渐赵辛楣两人的目的这两声自称的“兄弟”里就体现出来了。“兄弟”这个称号这个层面的语义对中文读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讨好拉拢,但是在译文中,就用“me”和“my own”一笔带过,完全没有体现中文的这层意思。对于这样的语义流失,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添加 “buddy”这个英文称呼来补。“buddy”在英文里的意思就是密友,兄弟的意思,用作一种熟悉的称呼,尤其是对男人或男孩。这已改动,汪处厚试图传达的那种随意的亲密的关系就体现出来了。

参考译文:As for me,Buddy,—don’t mention this to anyone—next semester I may be in charge of the College of Letters……For my own sake,I’m ready to go to great lengths to keep you here。

(二)语用信息流失

称呼语称呼语对人际关系有着敏锐的反应。显示了自己与交际对象的关系,有时某些称呼语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还具有隐含的附加意义。在下面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原文的中“隐含的附加意义”,也就是说话人的正真的有效的语用信息是如何别丢失掉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探讨补救办法。

例3.母亲道:“我不赞成!官小姐娶不得的,要你服侍她,她不会服侍你……”

“I don’t approve,”said his mother. “It’s no good to marry an official’s daughter.She’ll want you to wait on her instead of waiting on you.……”

在这个例子中,“官小姐”这个称呼在中文里明显的带有特定的语用意义,不仅是字面意思的“当官的人家的女儿”,它隐含着娇贵,难伺候,优越等意义。所以这个译文中“an official’s daughter”所不能完全对等的。为了弥补丢失的语用意义,笔者把译文中的“she”用“Her Highness”代替,讽刺性的暗示了官小姐的优越感地位和难取悦难伺候的特点,比较妥当的不足了损失信息。

参考译文:“I don’t approve,”said his mother.“It’s no good to marry an official’s daughter.Her Highness will want you to wait on her instead of waiting on you.……”

例4.母亲铁青脸说:“你这位奶奶真是贵人不踏贱地,下帖子请都不来了。”

His mother,her face livid,said, “That wife of yours certainly is ‘too noble to set foot on lowly turf’.She won’t even come when invited.”

例2中,原文母亲对方鸿渐老婆未来方家说了这番话,明显地带有不满和讽刺和冷嘲热讽的隐含语用意义,特别体现在称呼语“你这位奶奶”上,这不是译文中“that wife of yours”所完全体现出来的,它紧紧表达了字面上的意思,孙柔嘉的身份—方鸿渐老婆。为了传达出老太太隐含的意思,笔者修改如下:

参考译文:His mother,her face livid,said,“That wife of yours certainly is‘too noble to set foot on lowly turf’.Her Ladyship won’t even come when invited.”

用“Her Ladyship”这个词来表达老太太要讽刺儿媳的尊贵。全句不仅表明了“你这位奶奶”所以表明的身份,同时也对等的翻译出了“奶奶”这个称呼传达的讽刺和不满意味。

(三)文化内涵信息流失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在实现了语用信息有效传递的同时,能够体现中国文化内涵、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在目的语中往往缺失了此方面的信息。

在中国文化里,我们称呼有在姓氏钱加 “老”和“小”的传统,比如,小李,小朱,老张,老王等等。这个特点在《围城》的称呼里有体现,比如方鸿渐被同船的人称为“小方”,又有被赵辛楣称为“老方”。在小说中还有,老汪,老高,老赵等称呼。这是中国文化里特有的现象,在译文里译者是怎么处理的呢?总结起来,是两种,一为直译把“老”和“小”译为“old”和 “little”加在姓氏之前,如Old Fang和Little Fang;另外一种就是转化为名字,如 Hung-chien(鸿渐),Hsin-mei.这样的处理方式妥当吗?有没有体现我们的文化含义?恐怕我们要深入的探讨一下相关的文化特征。

年纪在两种文化里都很重要,但是却有不同的对待态度。英语国家忌讳,嫌老;中国文化里坦然,敬老;“老”意味着收到社会尊敬意味着经验和智慧。所以“老”用在姓氏前是很正常的,哪怕那个人其实并不老,但是,如果在英文里用“Old Smith”这样的称呼不肯定会造成不快。所以从这方面考虑笔者赞成凯利对称呼的第二种处理方式,直接转换为名字,简单。同样的 “小”, 也不容易翻译, 可以翻译成 “little”和“young”,译文中选择的是 “Little”, 笔者倾向于用“young”,因为“little”在名字前,在英文里还有暗含着身材小的意思,甚至给被称呼人一种给人瞧不起,看低的感觉(孔慧怡,1999)。原文中的“小方”紧紧体现的是方鸿渐的年纪轻,没有身材小的含义,所以笔者认为用“Young Fang”比较好。

(四)文本信息流失

翻译美学认为:翻译的基本属性第一是科学性,第二是艺术性。艺术语言的翻译属于审美的综合层级,要求有艺术再现的功力。即不仅要传达意义上准确无误,约定俗成,而且还要求传情上的恰如其分,表现法上符合原文审美的最佳效果 (刘宓庆,2005:278)。文本意义的翻译就属于艺术性的翻译,它表现的是作者要表达的特定的风格,这不是字面意义翻译的科学性可以达到的。

《围城》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传统的文化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失去了它的主导地位但任然有它根深蒂固的影响。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传统的语言表达形式,比如敬语和自谦语,这些在传统文化里,是时时挂在人们嘴边的,是先人坚定不移恪守的语言准则,是文化学识和修养的体现。《围城》里这些语言形式的运用,词表明了一定文体上的意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也需要艺术性的处理,才能达到对等的美学效果。

在《围城》中,有两封让人记忆深刻的信,那就是方鸿渐想退婚写给家里自鸣得意的文言信,以及由此引来的他那老绅士父亲的言辞犀利的文言回信。译者对这两封信用平白英文翻译就没有传达出原文中这种文言体给读者的严肃中透着喜剧的效果。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对文中特有的称呼语的翻译上。方鸿渐称呼自己的父亲用了极正式恭敬的 “大人”,老知识分子父亲用“吾”“老夫”“高堂”“汝”古文中非常正式的称呼来自指和他指,这些词的运用,作者是要显示了这两知识分子父子的学究化和迂腐性,制造幽默效果。在译文中,把“大人”翻译成“father”,“吾”“老夫”译成“I”“me”,“高堂”译成“your parents”,“汝”译成“you”,都做到了字面意义的对等,但是从审美角度看,这是不够的,是一种文本信息的流失,不能完成传达对等的审美效果。这种信息流失是最难以补偿的,中国文化里称呼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应的西方文化中的称呼的相对简单,让这些中文传统称呼找不到对等的翻译,译者不得不取翻译的科学性而放弃艺术性。

三、结语

称呼语的翻译是翻译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难题,通过以上对《围城》中各种称呼分析可以看出,特定社交语境中的称呼语往往有着丰富的意义,尽管译者已经尽力做到万无一失,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信息流失。在翻译时,译者应该依据特定语境所提供的背景信息,把握称呼语的准确语用含义,揣摩称呼者的情感语气,尽可能的传达出原文在各个层面的信息,防止信息的不必要的流失。

[1]Kelly,Jeanne and Nathan K.Mao.Fortress Besieg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2]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钱钟书.围城[M].北京:三联书店,2007.

[4]肖旭月.英语呼语的礼貌标记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5(3).

H314

A

1673-1999(2010)02-0114-04

李雄伟(1981-),湖南娄底人,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助教。

2009-12-16

猜你喜欢
敬语方鸿渐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巨婴,方鸿渐的真实面目
听李健吾谈《围城》
年少莫学方鸿渐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围城”内外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浅谈韩语敬语的使用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