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异化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010-08-15 00:50吴秋来范晓君
武术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异化竞技运动员

吴秋来范晓君

(1.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竞技体育的异化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吴秋来1范晓君2

(1.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竞技体育的本源、竞技过程、竞技结果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竞技体育出现的异化现象;同时通过竞技体育的异化来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德育价值和人文价值,并以人本位思想来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竞技体育 异化 民族传统体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以及对名利地位的膜拜导致了人性的扭曲。以“物本主义”为中心,人丧失了主体地位而成了物质的奴隶。竞技体育是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最令人关注的文化主流之一,它是没有硝烟、没有种族歧视、没有贫富差距的国与国之间的公平竞争。奥运五环代表世界五大洲,环环相连代表着五湖四海的民族心心相系,橄榄枝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它以激情的身体语言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是,这一原本纯洁的长达百年多的历史河流却因为众多原因被玷污了。

1 竞技体育的异化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所谓异化是指从主体中分裂出来或丧失掉的东西在摆脱主体的控制并获得独立后逐渐壮大,反过来控制、支配、压迫或扭曲主体。当这个主体是人本身的时候,那么,异化就是人给自己树立起一个自己最终控制不了的反动势力,导致人性的变形。[1]因此它包含了人性的多个因子,如生理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等等。正如马克思与黑格尔对异化具有相似的看法:“异化,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及其产生的结果,反过来作用于人,使人受制于自身活动的对象。”[2]

现在,竞技体育的异化问题一波接着一波进行着恶性循环。如“打假球”、“兴奋剂”、“场外赌球”、“黑哨”等等现象无不玷污竞技体育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宗旨。同时这些异化现象也伤害了世界人民的心,让他们感觉竞技体育带有“以强凌弱”的政治色彩。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主要是从竞技体育的本源异化、竞技体育的过程异化、竞技体育的结果异化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1.1 竞技体育的本源异化

竞技体育本来也是一种民族传统体育,它是西方人在教育当中的一种身体活动方式,经过身体与大脑的调控,是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是娱乐身心的游戏。随着殖民者的入侵,它慢慢地被世人所接受成为国际化的身体语言——奥林匹克体育项目。因此,竞技体育原本是人类创造出来服务于人类的附属品,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正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倡导者顾拜旦所说:“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的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使体育运动为人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3]而现在竞技体育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它经历了一个从以前的文化交流方式化到现在的职业化、商业化以及个人的贪图利益化,从以前的“为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找财源”到现在的“在竞技体育中找财源”的演变过程。竞技体育已经是人们高额利润的向往地,每个运动员都希望能从这里叼到一块肥肉。如今,竞技体育已做为很多国家经济中的一种新兴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如前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1996年曾自豪地说:“全世界的汽车工业总产值不过1 700亿美元,而国际足联领导下的全球足球产业已达2400亿美元。”[4]

1.2 竞技体育过程的异化

竞技体育过程的异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述说:(1)运动员的训练。教练员一味地追求运动成绩而不考虑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不断加大运动量,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的极限,甚至还有教练员辱骂、威胁、惩罚运动员的事情发生。(2)运动员身份作假。运动员身份作假主要有虚报年龄、冒名顶替以及性别混淆等等现象。(3)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严重违反了“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宗旨,同时也是对运动员身体的摧残。奥林匹克运动会本着“以人为本”的体育理念,尊重人格、崇尚科学,因此由原本以人与人之间的竞技较量变为药物产品的较量,人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药品为主,人为其次的笑话。(4)裁判员的“黑哨”以及局外人的“赌球”。竞技体育本来是运动员之间借助裁判员的“公平、公正、公开”而展开的竞技比拼,而裁判员是一种运用体育规则来进行的执法手段。

1.3 竞技体育结果异化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成王败寇”。物质利益与名利地位的追求是竞技体育结果的归宿,也是运动员“乌鸦变凤凰”的蜕变。许多出名的运动员就是在比赛夺取冠军后,物质和地位都一并而来,同时他们的名字也被世人所铭记。追求金牌是运动员的动力所在,同时也是套在运动员身上的枷锁,这种无形的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2 竞技体育异化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

2.1 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德育功能和文化价值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德育功能也贯穿于民族传统体育当中。因此,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德育功能既体现了时代性,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朝着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尺度。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经济的转型,但是我国的发展并不协调,制度和精神层面相对滞后。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德育功能的挖掘有利于加速我国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的转型,同时竞技体育一系列的矛盾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警告我们要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还要追求道德文明。在这个充满着物质利益的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德育价值弥足珍贵。民族传统体育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的“和”字上面,它包括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的和谐(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保护和整理的和谐、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制度的和谐、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和谐、运动员与运动员的和谐)。

“和”字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过,上古时期《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明于变时雍。”公元前八世纪,周王朝太史史伯指出周王朝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去和取同”,即排斥异己,拒绝不同的意见。他还说了事物之间要相互结合、补充、配合、协调、平衡发展,“以他平他谓之和”、“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和五味以调口,刚四肢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健九纪以立纯德,合十以训百体……”都说明事物不是脱离其它事物形成一枝独秀而感到和谐,而是相互结合、补充、配合、协调发展。因此民族与民族之间要相互学习和交流,加强民族之间的沟通,反对那些民族的自我中心论。正如《中庸》所说的那样:“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所以民族之间隔阂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为民族传统体育这棵幼苗提供肥沃的土壤。

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主要取决于自己的运行机制。从一般的项目发展为竞赛项目再推向国外有利于提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软实力”。民族传统体育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国家政策、制度都要体现我国和谐社会的主题,采用适度的政策和制度,不能过犹不及。如裁判员的尺度要适度,技术训练也要适度等等。关于适度的思想,《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日月星辰,或急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兴。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长或短,或柔或刚。……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处于和,和处于适。”孔子对于国家政策的宽与严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施之以宽也,纠之以猛也。”可见国家应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制定适度的政策,做到不偏不倚。挖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德育思想有利于抑制异化现象的发生,同时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

2.2 用人本位的思想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行指导

“以人为本”的人本位思想最早是根据两个相对的概念提出来的,“人”相对的两个方面一种是“神”,另一种就是“物”,因此,“以人为本”的两个相对的概念就是“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在西方的早期,人本位思想主要是针对以神为本而提出来的,中世纪的欧洲神学是解释一切事物的发展和运行规律的根据;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人被物质所异化变成了物化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又提出相对以物为本的人本论思想。“本”不是所说的“本源”,而是“根本”,所以“以人为本”不是回答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产生谁的哲学问题,而是关注什么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以人为本”是相对神与物而言的,这里的“人”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异化现象的发生,都体现了物本位的思想,所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要以人本位的思想进行指导。首先,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及传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指导,不能盲目的传播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有些项目主要是当时人们认识能力的低下而依赖巫术和宗教神学而产生和发展的,把鬼神作为出发点忽略了人的主体地位。如果我们不把这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加工或剔除,必将阻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次,“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体现在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的训练方面,教练员要尊重运动员的人格,不能有侮辱、辱骂和体罚运动员的非理性行为。最后,在竞赛过程当中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要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比赛宗旨,不能为了拿到冠军而不择手段,如暗箭伤人、服用兴奋剂等等;同时裁判员和教练员也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和名利地位出卖自己的良心。国家每四年举行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主要的出发点,一是要提高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软实力,从而使我国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而不是像现代竞技体育那样使人成为物质的奴隶。

[1]焦现伟,闫领先,焦素华,等.关于竞技体育异化理论的探究[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23-27.

[2]屈雯喆.竞技体育异化现象的社会学探析[J].河南体育学院学报,2010(3):22-24.

[4]王化冰,玉 涛,张立燕,等.竞技体育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5(1):40-42.

[5]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5).

[6]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Sports Alie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Wu Qiulai1Fan Xiaojun2
(1.Schoolof Sport Science,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2.Schoolof Physical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2)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from the origin of sports,competitive process,competitive results the three aspects,the paper studies the aliena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there;by the view of sport alienation,the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China.This paper is to probe traditional sport moral values and human values,and us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sports alienatio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G85

A

1004—5643(2010)09—0080—02

1.吴秋来(1984~),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异化竞技运动员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竞技精神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竞技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