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 00:45蒋丽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效能个体理论

蒋丽萍

(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自我效能理论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蒋丽萍

(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实践和创新。在综英课堂教学中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自我效能理论;综合英课;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心理过程日益受到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关注。研究者发现在外语教学中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自我效能感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对外语课堂教学产生特殊的影响。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涉及社会、文化、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复杂的语言教学过程。它虽然离不开教学法的好坏,教师素质的优劣,但是更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因此,教师除了掌握应用语言学、教学法、教育法知识去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标外,还应充分利用心理语言学的知识,了解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学习外语,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自我效能理论在近十几年来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国外各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和试验报告三百余篇[1](王娜 ,扬慧 ,2008:64-68),这些研究为自我效能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对更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但是我们发现,只有少数文章对该理论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讨论和研究。而在综合英语这门重要课程中如何运用该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则更少。因此,探讨如何将自我效能理论运用到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和语言知识的有效习得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借鉴意义。

二、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著名社会学习心理家班杜拉[1](A.Bandura,1977)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3][4](刘卓雄,1994:1-5;高申春,1998:1-5;)。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去组织、实施和完成某种行为活动的预期和信念。个体往往持有两种不同的预期,即效能预期和结果预期[5](杨敏杰.2003(3):20-22)。结果预期指个体对自己行为活动可能导致的结果的推测和判断,而效能预期是一种能力信念或自信。这两种预期会决定个体对行为的选择,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个体的情绪反应,影响个体对所选行为的努力程度和克服困难的坚持力,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6](Graham&Harris,1989,81(3):353-361)。该理论进一步阐述了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成败经验。不断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真正的能经受住失败考验的效能信念必须有经过持久的努力从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2)替代经验。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间接经验;他人成功的经验会激励和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同样,他人失败的经验也会降低个体自我效能信念。3)言语却说。言语却说是指“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摸一任务的能力的语言鼓励而相信自己的效能”[7](高申春,2000(1):60-64)。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只有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的言语,并基于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之上,言语劝说才能产生更好效果。4)情绪唤醒。效能信念还部分依赖于进行能力判断时的生理和情绪状态。正面的情绪能增强自我效能信念;负面的情绪状态会降低自我效能信念。所以可以通过增强身体状态,减少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以及纠正对身体状态的错误解释来改变效能信念。可见,自我效能就是个体对其行为能力的自我信念,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是个体学习行为的重要调节和控制力量。它通过影响个体的学习选择、努力程度、面对困难时所表现的坚持力和体验到的焦虑感、认知投入及学习策略运用等若干环节来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学业成就。

三、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综合英语课堂教学

综合英语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最重要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方式投入学习。如果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具有高度而积极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对设定的目标能够充满自信,也更容易被激发认真学习动机,从而会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各项技能的训练上更可能取得成功,并在成功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后能够获得满足感;相反,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学生则对教师组织的各项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参与热情,从而产生厌恶情绪,最终导致在这门专业主课程学习上的失败。因此,教师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是综英课堂教学中的一项迫切的任务。但是,目前对于在综英课堂教学中提高自我效能的具体方法与措施的研究仍是个空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托社会认知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利用现代网络课堂资源,提出了在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者自我效能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语言输入、输出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其主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和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降低学习焦虑,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1.在团队协作中体验成功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收获快乐的机会。学生一旦成为有效学习团队的一份子,便会与其它成员积极交往。他们就会为了一个教师分配下来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而共同努力,一致奋斗、人人参与。当自己团队代表表现出色,成员们会热烈鼓掌以表祝贺;其他团队也争先恐后,不甘示弱。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互动,良性竞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又增加了学生体验成功感的机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共同完成某一预期的教学目标。创造成功是促使学生形成稳定而持久的积极学习情感的有效途径。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2.分层施教与公平交流相结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复合体。教师要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实施分层施教,课堂中话语多使用确认、核实和澄清等交互调整方式,在分层的同时进行更多的意义协商和意义共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不同的期望值,设定适合其能力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给以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感;同时,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给每个学生创造公平交流的机会,切忌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中有些是外向型性格,有些则是内向型性格,外向型的学生表象活跃、大胆、爱表现自己,而内向型的学生则是怕羞、胆怯、深藏不露。教师要在尊重,理解并接受这些学生的基本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应鼓励外向型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要胆大细心,少处差错;并特别注意内向型学生,帮助他们冲破自己设立的那道阻碍与他人交流的人为屏障。使每一位学生均有机会在付出努力后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可理解性输入与可宽容性输出相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所输入的语言应难易适中,语速适中,否则学生会因理解困难,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自我效能感;同样教师对学生语言输出中出现的差错要宽容对待。错误作为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予以接受,但要讲究纠错策略。要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纠正。也可采用间接纠错法让学生自行纠正或同伴纠错或教师用正确的语言重复学习者所讲内容。频繁的纠错会增加学生的紧张心理,产生消极情绪,乃至以为教师在故意为难自己,继而出现逆反心理和顶嘴态度,降低学习自我效能。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

心理学认为,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驱动作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围,设法使学生享受积极的情感体验,保持学生对学习的持久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

1.提升良好的教师自我效能感

卢梭曾经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自身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真善美的代表。教师渊博的知识,美丽的人性,以及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深深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的心理气氛,这不仅对学生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学生往往将对教师的尊敬、崇拜和喜爱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激励的目光都会产生强大的心理效应,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和强烈的自信。教师对学生的主动关爱是构筑师生情感的心灵桥梁,是学生学习的力量源泉。

2.宽城嘉许,榜样示范

清代思想家、教育学家严元曾说:“数子是过,不如奖子一长”。爱听赞美,乃是人之常情。教师一句廉价的表扬,会令学生如沐春风,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在课堂交流中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评价,允许学生有独特见解,并及时给于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参与到课堂中来,获得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学生产生成就感的同时获得自信,并促使他们积累积极的个人经验,从而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树立多种层次的榜样,使学生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同学之间的观察学习以及教师的形象等方面获得替代经验,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是一个课堂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心理因素。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和学习态度,而且也每日每时影响着具体的教与学活动。本文具体探讨了教师在综英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激发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由于个人之间差异的存在,心理因素呈现复杂、动态的特点,上述方面的思考难以覆盖全面,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有些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期待更多专家学者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王娜,杨慧.通过镜像学习提升自我效能—体验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12):64-68.

[2]Bandura,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1977.

[3]刘卓雄.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通报,1994(9):1-5.

[4]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J].外语教育研究,1998(6):1-5.

[5]杨敏杰.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3):20-22.

[6]Graham,S.&K.Harris.Components analysis of cognitive strategy instruction:Effects on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composition and self-efficac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9,81(3):353-361.

[7]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0-64.

The Application of Self-efficiency Theory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JIANG Li-ping
(Zhejiang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This paper probes into guiding college comprehensive English teaching by self-efficacy theory and brings up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students’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in an attempt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of English majors.

Self-efficacy theory;Comprehensive English;Class teaching;Teaching strategies

G421

A

1672-1047(2010)03-0046-03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3.15

2010-4-20

蒋丽萍(1964-),女,副教授。swaness@126.com

[责任编校:秦春娥]

猜你喜欢
效能个体理论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