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麻城方言里“在”表示进行体时的特殊格式*

2010-08-15 00:45夏中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麻城助词介词

夏中华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在麻城方言里“在”表示进行体时的特殊格式*

夏中华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在麻城方言里“在”作为副词表示进行体,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在”表示进行体相比,有其特殊格式。“在”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放在句末,与麻城方言里的两个常用的助词“倒”、“地”一起,配合形成多种独特的进行体格式。

“在”;进行体;麻城方言;特殊格式

麻城方言里“在”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在”都能用作副词表示进行体,其基本格式是:“N施+在+V+N”式。如:“他在看书。”“我在玩三国”等。不仅如此,它还有其表示进行体的三种特殊格式,即:“N受+在+V”式、“N施+在+V+N+在”式、“N施+在+N处+V+N+在”式。“倒”、“地”是麻城方言里的两个常用的助词,它们与“在”配合也形成了多种独特的进行体格式,如“N施+V+倒+ N+在”式、“N施+V+倒+N+在地”式、“N处+V +倒+N+在”式、“N处+V+倒+N+在地”式、“N受+V+倒+在”式、“N受+V+倒+在地”式、“A +倒+N+在”式等。

一、汉语中“在”的发展概况及表示进行体“在”的产生

表示进行体的“在”是汉语中实词“在”逐步虚化而来的,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在上古汉语里,主要是用于处所动词,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周易》)。偶尔有两个“在”放到一起的情况,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诗·小雅·鱼藻》),在这里第一个“在”是表存在的处所动词,第二个“在”则明显带有介词的功能,引出地点。因此,这一时期的“在”在句子当中的位置总是位于名词之前,句法格式很固定,其后也不带其它任何动词,不管是用于动态助词还是用于介词。

到了中古汉语时期,“在”用于介词的情况增多,如:“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世说新语·栖逸),并出现了“N施+在+L+V”的格式,如:“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世说新语·言语》)。这种句法格式的出现,为后来的表示进行体的副词“在”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因此在这一时期,“在”的句法格式就相对灵活。

到了近代汉语时期,处所动词“在”和介词“在”并存,并且“在”作介词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开始取代“于”。如“有一日在和尚身边侍立,直到三更”(《祖堂集》卷四),“我们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儒林外史》)。这两个“在”都是介词,前一个表示处所,而后一个却表示范围。这一时期“在”虽然处于进一步的虚化过程中,可是清代以前还没有出现表示进行体的副词“在”。出现表示进行体的副词“在”是在现代汉语时期,如:“若是还在应考,贤契留意看看中。”(《儒林外史》),这种“在+V+ N”格式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还一直保留着。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表示进行体的副词“在”是由动词一步一步虚化而来的。关于“N施+在+ V+N”格式的形成机制,语法界也有过不少讨论。综合起来看,笔者比较赞成“由‘N施+在+L+V+ N’转化而来”的说法。普通话中有这样一个语言事实,即当‘N施+在+L+V+N’格式中的“L”是一个意义比较虚的中性指示代词时,“在L”的处所意味似乎就消失掉了,而表示了持续进行的意义。比如:“他在教室讲座。”“教室”就是一个比较实在的处所名词,不能随意省略。而“他在(那儿)练书法”中的“那儿”就是一个比较虚的中性指示代词,故它就容易脱落。脱落以后,“在”就不再作为介词与后面的名词构成短语了,而是成为一个表示进行体的副词,直接强调谓词所表示的某种动作正在进行。吕叔湘先生也指出:“‘在那里、在这里”等的处所意义有时很不明显,主要表示‘正在进行’。”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这种固定表示进行体的格式还是很常见的。如:

他在看书。

我在玩三国。

小王在上班。

老刘在下象棋。

这类句子俯拾即是。其中的“在”明显是位于动词之前作状语,因而也就具有了副词的功能。“在”的语义指向是在动词“看、玩、上、下”上,而不是主语“他、我、小王、老刘”上,从语义上看,就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但这种表示进行体的格式还是很固定,其主语一定为动作的发出者,即施事不可能是受事或其它。

总之,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在”只有用作副词、形成固定格式时才表示进行体,不能用作其它词性进入其它格式表示进行体。而在许多现代汉语方言里,“在”还可以进一步虚化为助词,附于句末加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用“在”表示进行体的格式也有很多不同的特殊格式,主语也可以是受事;特别是当“在”得到一些特殊的方言助词如“得”“地”的配合时,它的格式就更加灵活,如麻城方言。

二、“在”在麻城方言里表示进行体的特殊格式

(一)“N受+在+V”式

在麻城方言里,这是“在”表进行体的常见格式,如:

肉在煮,过一下儿就可以吃口罗。(正在煮肉,马上就可以吃了。)

水在烧,过一下儿就能开口罗。(正在烧水,马上就能开了。)

书在看,过两天儿就要去考试口罗。(正在看书,过几天就要参加考试了。)

菜在炒,吃了夜饭再走吧。(正在炒菜,吃完晚饭再走吧。)

在这种格式里,主语都是动作的受事,而不是施事,即“肉、水、书、菜”分别是“煮、烧、看、炒”的受事。并且只出现受事,动作的施事往往隐在话题情景之中无需说明。“在”的语义指向是动词“煮、烧、看、炒”,而不是“肉、水、书、菜”。从句法上看,“在”用在了动词之前作状语,因而也就属于副词词性了。

这种格式一旦用于答句当中,N受通常是可以省略的。这是因为答句只要求被问者做出对动作进行状态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语义重心偏离了N受。如:在肯定回答中有下例:

肉在煮有(没有)?-(肉)在煮。

水在烧有(没有)?-(水)在烧。

书在看有(没有)?-(书)在看。

菜在炒有(没有)?-(菜)在炒。

但是,当回答是对动作状态的否定回答的时候,否定句中就无需用“在”了,只需回答:肉有煮/水有烧/书有看/菜有炒。加“在”反而说不通了,因为既然否定动作的进行状态,那么表示进行体的“在”就无用武之地了。

(二)“N施+在+N处+V+N+在[轻声]”式

这种表进行体的格式在麻城方言里也大量存在,如:

他在教室里看言情小说在。(他正在教室里看言情小说。)

他妈在乡政府做扫地工在。(他妈正在乡政府扫地。)

经理在办公室里谈生意在。(经理正在办公室里谈生意。)

电脑在格式化在。(电脑正在进行格式化。)

很快我们会发现,这种格式其实是在“N施+在+N处+V+N”这种普通话中常见陈述句格式基础上加了一个轻声词“在”。显然,在“N施+在+N处+V+N”这种结构中的“在”是介词,它与其后的处所名词构成一个方位短语作状语,“在”充其量也不过是表示主语存在的处所,而不是强调其后动作的正在进行。可是麻城方言却只加一个轻声“在”字就能很顺利地强调出动作正在进行,而且句末的“在”字还使得前面的介词“在”也具有某些进行体意义,此时处所名词自然也偏离语义重心而成为背景了。

(三)“N施+在+V+N+在[轻声]”式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麻城方言还有一种直接在普通话进行体格式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一种格式即:“N施+在+V+N+在”式。如:

细叔在砍柴在,我喊他回屋来。(小叔正在砍柴,我招呼他回家来。)

老三在洗冷水澡在,快把他拉得屋来。(老三正在游泳,赶快把他叫到家里来。)

王老师在打球在,明日再去找他吧。(王老师正在打球,明天再去找他吧。)

他在想事在,莫去烦他。(他在考虑事情,不要去打扰他。)

上文已经提到“N施+在+V+N”式是普通话中表进行体的典型格式。麻城话在其后又加一个“在”[轻声],更进一步强调了动作的持续进行,没有完结。

(二)和(三)两种格式中都是轻声“在”表示进行状态,这种轻声“在”成为一个意义较虚的句末助词,这也是由实词不断语法化的结果,在南方方言里用它表进行体的情况很普遍。这里不再赘述。

三、“倒”“地”配合“在”在麻城方言里表示进行体的多种格式

“倒”是麻城方言里的一个常用助词,表示进行体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用法,形成“N施+V+倒+ V”式,“倒”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如:

小王目困倒做白日梦。(小王睡着做白日梦。)

他仰倒看天。(他头仰着看天空。)

老师企倒上课。(老师站着上课。)

“地”在麻城方言里常用于句末,读轻声,与“在”、“倒”配合构成多种进行体格式。下面就列举几种“倒”“地”配合“在”表示进行体的格式。

(一)“N施+V+倒+N+在[轻声]”式。

这种格式往往表示主语施事由于动作的正在进行,不能或来不及进行其他任何动作。如:

我做倒题在,莫烦我。(我正在做作业,不要打扰我。)

妈妈炒倒菜在,等一下儿再跟她说。(妈妈正在炒菜,等一下再跟她说。)

我占倒手在,不能接电话。(我正忙,放不下手,不能接电话。)

奶睡倒在,莫吵倒她。(奶奶正在睡觉,不要吵着她)

但当N施和后面的N没有实际的肢体接触时,动作的进行则没有排他性,只是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如:老师看倒我在,抄不倒。(老师正监视着我,抄不着。)

(二)“N施+V+倒+N+在地[轻声]”式

我做倒题在地,莫烦我。

妈妈炒倒菜在地,等一下儿再跟她说。

我占倒手在地,不能接电话。

奶睡倒在地,莫吵倒她。

这种格式就是在“N施+V+倒+N+在”格式上加助词“地”,它更突出了动作持续的重要性,要求别人不要去打断或阻止这种进行中的动作。

(三)“N处+V+倒+N+在[轻声]”式

这种格式里的N往往是处所名词。它表示处所正在持续的状态不允许随意去改变(下例前两个),或者指出这种状态以提示听话人不要轻率置身其中(下例后两个)。如:

教室里顿倒实验器材在,不能顿别事。(教室正放着实验器材,不能放别的。)

塘里看倒鱼在,莫去栽藕。(水塘里正养着鱼,不要再在里面种莲藕。)

外头落倒雨在,莫出去!(外面正在下雨,别出去!)

外国打倒仗在,莫想这时候儿出去。(国外正在打仗,不要这时候出去。)

(四)“N处+V+倒+N+在地[轻声]”式

这种格式是在“N处+V+倒+N+在”格式后加一个助词“地”,它更突出了动作持续的状态不允许随意去改变,或者更加强调这种状态以提示听话人不要轻率置身其中。如:

教室里顿倒实验器材在地,不能顿别事。

塘里看倒鱼在地,莫去栽藕。

外头落倒雨在地,莫出去!

外国打倒仗在地,莫想这时出去

(五)“N受+V+倒+在[轻声]”式

在这种格式里,N是受事,不直接出现施事。它强调动作持续的真实性,使听话人放心。如:

伞举倒在,湿不了你。(正举着伞,浇不了你。)

菜炒倒在,马上就好。(正炒着菜,马上就好。)

人扣倒在,跑不了。(正把人扣住,他跑不了。)

(六)“N受+V+倒+在地[轻声]”式

伞举倒在地,湿不了你。

菜炒倒在地,马上就好。

书拿倒在地,可就是看不进去。

这种格式是在“N受+V+倒+在”式上加“地”,进一步强调动作持续的真实性,使听话人更放心。

(七)“A+倒+N+在[轻声]”式

这种格式是将形容词置于句首,表示状态的持续,并有阻止或改变这一状态的要求和愿望,如:

冷倒我在,快去加件衣裳。(我很冷,得赶快加件衣裳。)

热倒他在,快去给他冲点儿凉茶喝。(他很热,得赶快给他冲点儿凉茶让他喝。)

吓倒细伢在,再莫大声气吼他。(细伢被吓住,再不要大声冲他吼。)

气倒她在,你让一下,莫去争。(她正生气,你退让一步,不要去计较。)

总之,“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只是用于副词时才表示进行体,而且格式还很单一固定。而有些方言如麻城方言则能沿着“在”的历史演变,将“在”虚化为句末助词,并在一些特有的助词如“倒”、“地”等的配合下,进一步发展变化出更多的进行体格式。

[1]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2]陈淑梅.鄂东方言语法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汪国胜.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J].方言, 1998(2).

[4]高增霞.处所动词、处所介词和未完成体标记—体标记“在”和“着”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94).

The Special Forms of the word“zai”meaning“be doing something”

XIA Zhong-hua
(Literature Academ,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Guangxi,Nan Ning530006,Guangxi)

The word“zai”meaning“be doing something”as an adverb.in the Macheng dialect is a special form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modern Chinese Mandarin.It also can be used as an auxiliary verb in the end of a sentencealong with two common prons.“dao”,“di”and the adverb“zai”to make many special kinds of“be doing”forms.This essay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such special grammatical forms in the Macheng dialect.

Zai;Be doing;The Macheng dialect;Special form

H179

A

1672-1047(2010)03-0086-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3.27

[责任编校:何玲霞]

2010-04-20

夏中华(1983-),男,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方言与音韵。xzh.285307@yahoo.com.cn

猜你喜欢
麻城助词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湖北麻城上半年石材出口达1467万美元
湖北麻城石材税收达4.16亿
日语中间投助词さ的考察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绿色崛起中的麻城林业
介词不能这样用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How to apply interactive teaching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