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现状

2010-08-15 00:49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伦理院校

廖 敏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8)

浅析当代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现状

廖 敏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8)

伦理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生活状况密切相联,生态伦理是人类生存危机感的反映。生态伦理作为社会伦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一般的社会伦理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不存在脱离于一般社会伦理的完全独立的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教育是通过教育手段,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思想观念、感情和意志,自觉应用生态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善”待自然,能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环境保护目的,使人类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无论从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来看,还是从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来看,都迫切需要加强高职院校生态伦理教育。

高职;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伦理学,是联系现代生态学与伦理学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和调适人与自然的伦理及道德理念,规划和约束人对自然的伦理态度和道德行为,引导和塑造人与人之间伦理及道德关系的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示出理性和前瞻性,以及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的价值。生态伦理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一是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二是以一种全新的生态视角重新思考人类发展过程中人际之间、代际之间和各物种之间应有的平等关系;三是以一种全新的理性方式重新塑造生态与发展共存、简约与丰富同辉的生活方式。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善”待自然、能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环境保护目的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一、生态伦理教育的价值取向及主要内容

1.生态伦理的历史审视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幸福的学问,本质上是反思人类应当如何幸福地生存、应当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问。在中西方传统伦理学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中,闪烁着生态伦理智慧。全面理解生态伦理产生、发展及未来走向,我们有必要从生态伦理的思想渊源、现实缘由、发展逻辑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生态伦理的发展逻辑

生态伦理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所决定的,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是推动文明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科技进步规模的扩大和创新力度的加强,人类社会实践领域不断扩展,人类道德视野不断拓宽;与此同时,科技进步过程中的经济利益关系不断调整,人们伦理观念不断更新。在科技创新比较落后的过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小,对环境的污染少,人与自然的矛盾尚不尖锐,故人与自然之间在实践中反映出的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未被纳入人们的道德视野,伦理学还只是直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人们片面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尤其是忽视生态效益,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趋尖锐,最终导致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从而危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人们不得不对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深刻反思,将伦理视野扩展到人类活动的自然界。

2.生态伦理教育的价值取向及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生态伦理观念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动力来源,而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生态伦理教育。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势在必行。

(1)生态伦理教育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人类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利益)是一切物质有无价值的唯一评价标准。生态伦理教育观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教育观,如果它不能满足人类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需要,就是没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伦理教育观的首要问题是其价值取向的问题。生态伦理教育观是在传统伦理教育观基础上的观念创新,它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贯彻到底的伦理价值观,是把人的利益放在正确轨道上的发展观。它的价值基础、永恒主题和追求目标都表明了生态伦理教育价值观的时代生命力和合理性存在,在解决当今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中,它将会不断折射出生态危机解决途径的现实光芒。

(2)生态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当前中国的生态文化理念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对生存方式、价值体系以及社会发展内在机理的影响、制约与规范作用尚不到位,还远未成为社会的整体行为取向和惯性力量,有待于进一步的传播、培育,积极推进,实现它在社会各领域的生成和发展。道德规范是根据一定的道德理念或道德原则而提出的行为准则。由于生态伦理教育是一种对传统伦理教育的突破,其伦理规范正处于被接受过程中,生态伦理教育的有效实现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主体自律和社会文化的引导。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生态伦理教育的有效实现。

要善待自然,敬畏生命的自然,同时提倡简朴生活,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当然还要靠主体自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

要使生态伦理教育的规范转化为人们普遍的社会行为,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循这些规范,就必须具有相应的调控机制。由于主体道德知、情、意、行的完善程度和相互结合的程度不同,主体道德自律程度也就不一样,同时,这种不一样就形成了道德自律的不同层次。一是义务自律,二是良心自律,三是价值理想自律。这三种不同层次的道德自律在促成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生态伦理教育实现的调控作用也是不同的。

二、高职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承担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新使命,这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两个部分,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现代社会的高技能人员大多都接受过高校的培训,他们是否具备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生态意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技术、生活等等方面的“生态化”程度。由于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生态文化意识、传授生态文化知识、塑造生态文化精神的重要功能,他们的生态伦理教育必然影响着全社会生态文明的进程。在高职院校学习的青年一代是其意识形态、伦理理念、文化习俗、思维习惯系统形成的最后阶段,这一批“未来社会的生产力”的生态伦理思想如何,对其一生的生态行为习惯、对全社会的生态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1.高职学生生态伦理教育调查

为了了解目前高职高职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找到好的教育思路和方法。本论文选取了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南方职业学院三所高职院校为例,对高职高职学生的生态伦理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的程度及家长等其他社会成员的生态伦理水平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共设计了 27个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辅以“多选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同时辅助以访谈法,以期深入了解真正的原因。问题的设计突出现实性、生活化,尽量贴近高职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放问卷 944份,收回有效问卷 850份,有效回收率 91%。其中,抽取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理工类)317人,长沙民政职院校 (文史类)291人、南方职业学院 (文理综合类)242人;男生 283人,女生 567人;一年级447人,二年级 403人;城镇生源 258人,农村生源 592人;独生子女 222人,非独生子女 628人;公办高职院校 608人,民办高职院校 242人。

(1)生态伦理教育认识不足,教育基本处于边缘状态。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对生态伦理教育开展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这种观念淡薄必然导致对生态伦理教育的不重视,缺乏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规划,从而使生态伦理教育没有得到落实,基本处于边缘状态。

(2)学生生态伦理差异性明显,生态伦理素质具有不平衡性。

高职生生态伦理水平理工类显著低于护理、文史类。理工类高职生生态伦理水平显著低于护理、文史类,这可能与学科性质有关,理工类所要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与此相应的创新能力比文史和护理类要求更高,同时,理工类学生功课紧,任务重,担心考试不及格,时间大多用于应付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自己的能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反,文史和护理类高职生学习的理论知识相对有限,他们很少担心考试不及格,而且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差距较小,知识更新慢,因此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学习社会所需的实用知识,注重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他们在生态伦理水平上高于理工类学生。

高职生生态伦理水平一年级显著高于二年级。一年级高职生生态伦理水平显著高于二年级,一年级新生经过高考后进入了相对较为轻松的大高职院校园,他们对新校园的老师、同学及其他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感和新鲜感,生活条件和环境也比高中舒适和方便。另外,一年级新生刚刚摆脱高考的压力,进入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大学,大都感到学习任务不重,所以总体上他们的生态伦理水平较高。二年级高职生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刚入校的新鲜感失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学习上的新任务,人际交往中的新问题,生活中的新困难,同时他们了解了毕业离校的过程,多了一分对自己前程的担忧,他们面临比一年级高职生更大的压力和困惑,造成生态伦理总体水平差于一年级高职生。

高职生生态伦理水平男生显著低于女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生态伦理水平男生低于女生,高职女生生态伦理水平劣于男生。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可能与样本性质有关;第二,高职生生态伦理水平男生确实低于女生;第三,在本研究中,生态伦理水平男生低于女生的原因,可能与专业校的原因。的性别比例有关:理工类以男生为主,男生占 80.2%,护理和文史类以女生为主,女生占 84.12%,本研究结果之一是理工类学生生态伦理水平低于护理和文史类,因此,可能造成生态伦理水平男生低于女生;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男生感受到的就业和生活压力比女生更为严峻有关。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阶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高职院校本身生存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片面注重对高职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技能以外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由于环境问题在演变过程中具有渐进性、间接性和全局性等特点,而生态伦理教育是一个缓慢的,漫长的过程,生态环境本身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而伦理道德观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处于尴尬局面,导致生态伦理教育在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中开展的难度和阻力较大。同时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在校的学习也只趋向于种各样的证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加之社会、企业、高职院校等多方面的重视、宣传不够,高职学生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生态意识的重要性,认为生态伦理素质水平高低对其事业与人生没有多大影响,这样使在高职院校开展生态伦理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1)高职德育教学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体的关系的教育内容。虽然从 20世纪 80年代起我国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工程就已经起步,但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并没有自觉地把其纳入到德育内容中、渗透进高职院校的各个环节里,更谈不上对塑造具有生态伦理素质人 (学生)最为重要的情感体验、习惯养成及价值观的培养。仅靠现行的专业教育在实践环节上与社会、自然的有限接触,还不足以唤醒高职学生对生态伦理重要性的意识,更难以把道德地对待自然界的规范内化为高职学生的本质需要,这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3.加强高职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既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德育与时俱进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

(1)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教育是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将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及生态伦理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的成败。

当代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促使高职院校必须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新型的“理性生态人”。所谓理性生态人”是现代生态伦理学提出的一种新的人类行为模式,它基于对传统“经济人”概念的批判,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成为某一行业的专业人才以外,还应具备与其职业活动及生活方式相关的自觉环境保护意识。通过高职院校的生态伦理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判断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是非善恶,正确选择、调节自己的行为,培养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道德感和责任心,从思想观念上予以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科学的发展观,使其能遵循生态伦理的原则要求规范自己的环境行为,提高其生态伦理修养,成为 21世纪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推动者。

[1] [2][3][4][6][7]荀子·性恶

[5] 荀子·礼论

[8] 圣经·诗篇 .51

[9] 圣经·创世纪

[10] 《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 .1966.77

[11] 唐凯麟 .伦理学纲要[M].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625.

[12]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 .1961:28-29.

[13] 圣经·哥林多后书·5章

[14] 荀子·荣辱

[15] 张桂琳.西方政治哲学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2.

[16]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70.

[17] 衫原泰雄.宪法的历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2-23.

[18]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2.

[19] 张桂琳.西方政治哲学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1.

[20]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54.

[21] 杰弗逊等.联邦党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64.

[2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54.

On H igher Voca tiona l Eth ic Educa tion

L IAOM in
(Hunan Industry University,Zhuzhou 412008,Hunan)

The outcome of ethics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 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of human beings and their life situations.Eco logical ethics is the reflection of hum an beings’survival crisis.A sone partof the socialethical system,eco logicalethicshasan innerand inevitab le relation w ith the general social ethics.The kind of ecologicalethics that separated from general social ethics doesnotexist.

Eco logical ethics aim s at imp roving peop le’s ecological ethical awareness,thinking idea,emotions and w illw ith the educationmethod;at ruling peop le’s ethicalbehavior consciouslyw ith ethical regulations;at treating the nature kind ly,at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s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ctively.Thus the purposeofp 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andmaking human beingsand environment sustainab lew illbe realized.Nomatter looking from th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current status thathuman beings face,or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ethical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ecologicalethicaleducatio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urgently.

higher vocational;eco logical ethic;education

G711

A

1671-5004(2010)06-0117-03

2010-11-15

廖 敏 (1982-),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伦理。

猜你喜欢
高职生伦理院校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