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观察

2010-08-17 08:56王旭东
中外医疗 2010年33期
关键词:苦参素干扰素抗病毒

王旭东

(吉林省榆树市医院传染科 吉林榆树 130400)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约有3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新发病,而且每年死于肝炎和肝炎引起的疾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及肝癌等)近70万人,所以说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难治性传染病。因此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反复发作是临床治疗的关键,近年来我院应用а-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观察疗效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病人为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40岁。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CHB诊断标准。这些CHB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血清HBSAg,持续阳性1年以上;(2)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HBV DNA定量在1.0×105~1.0×108copies/mL以上;(3)血清ALT增高幅度在正常上限值的4~20倍;(4)无HAV、HCV、HEV重叠感染;(5)HBSAg、HBeAg、HBCAb均阳性;(6)不伴有失代偿期肝硬化;(7)血常规、血小板正常范围;(8)无明显的心、脑、肾病史,无精神异常、糖尿病、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9)近1年未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疗效考核标准:(1)完全应答(CR):HBeAg阳性,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DNA检测不出(PCR法)和HBeAg血清学转换;(2)部分应答(PR):介于完全应答与无应答之间,如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 DNA<105copies/mL,但无HBeAg血清学转换;(3)无应答(NR):未达到以上应答者。

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和联合治疗组。干扰素组给予d-干扰素(赛若金)5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联合治疗组干扰素用法同上,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天晴复欣),每天1次,每次0.6g(1瓶),疗程也是6个月。

3 检测

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 和ALT。

4 结果

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血清HBeAg和HBV DNA阴转情况见表1。

5 不良反应

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6 讨论

目前治疗HBV药物的发展主要是针对病毒复制的靶位点和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得福韦酯等,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清除或者永久抑制HBV,减少致病性和传染性,从而终止或减轻肝脏炎症和坏死。但迄今为止抗病毒治疗效果还不是令人满意,所以,抗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活性,是目前公认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效的首选药物。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干扰素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阻碍病毒核酸及蛋白的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而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增强细胞膜上HLA的表达,使免疫活性细胞易于识别被肝炎病毒感染的细胞。亦能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活性使病毒得以清除。但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易形成人体免疫耐受,HBV不易清除,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多主张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或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苦参素的作用:(1)直接抗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中,氧化苦参碱对HBV 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率逐渐增高,在同一浓度和同一作用时间下,都表现为对HBeAg的抑制率对HBsAg的抑制率。(2)诱生内源性干扰素,苦参素不仅通过抗病毒来治疗病毒性肝炎,而且能调节免疫,诱生内源性干扰素来抑制病毒。(3)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苦参素能非常显著地降低DHBV感染鸭血清DHBVDNA水平;保护四氯化碳或D-半乳糖胺盐酸盐所致小鼠肝损伤,明显降低其血清ALT,AST水平。苦参素能提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并增强乙基吗啡N-脱甲基酶对硝基茴香醚O-脱甲基酶和苯丙芘羟化酶的活性,形态上使肝细胞滑面内质网增生,表明苦参素是细胞色素P450诱导剂,苦参素还能抑制TNF释放,降低血清TNF(肿瘤坏死因子)。(4)抗肝纤维化,苦参素能抑制肝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表达,直接抗肝纤维化,降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肿瘤坏死因子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肝组织内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活动度,间接抗纤维化。(5)升高白细胞,苦参素最早应用于肿瘤科和血液科,抗肿瘤和升高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白血球。很多慢性肝炎病人和肝硬化病人同时有免疫低下,白细胞减少,苦参素在治疗肝炎的同时能升高病人白细胞,有其独特的优势。2种药物联用既可利用苦参素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特点,又能利用苦参素能诱生内源性干扰素来抑制病毒,同时在应用干扰素的同时杀伤白细胞,而苦参素可以升高白细胞,起到了抑制病素复制和升高白细胞的双重作用,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临床实践表明,单独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转率为40%,而联合应用苦参素组为52%;HBV DNA阴转率为36.7%,而联合用药HBV DNA阴转率为76%;HbeAg血清学转换由16.7上升至26%,说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远不如联合用药的疗效,而且联合用药安全、有效,病人依从性良好。

表1 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生化及病毒学应答情况比较[例(%)]

[1]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

[2]何巍,朱艳,何世荣,等.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4(6).

[3]陈苏宁.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3(1).

[4]辛立民,辛涛,刘玉兰.苦参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肝临床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

猜你喜欢
苦参素干扰素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对抗病毒之歌
苦参素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
苦参素对肝星状细胞胶原降解蛋白MMP13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