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观察

2010-08-24 05:45伍开友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3期
关键词:硝酸甘油稳定型心电图

伍开友

(湖南省邵阳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 422100)

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观察

伍开友

(湖南省邵阳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 422100)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54例,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54例,硝酸甘油+血栓通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症状和心电图疗效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9%、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5.93%,两组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硝酸甘油。

冠心病心绞痛;硝酸甘油;血栓通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地、暂时地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证候,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目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较多,疗效不尽相同,其最终目的都是增加心肌血流量和减低心肌耗氧量。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分为硝酸酯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本院采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五版心绞痛诊断标准[1],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其中,男31例,女 23例;年龄 50~75岁,平均 62.5岁;病程 1.5~20.0年;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心绞痛程度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18例,Ⅳ级9例。对照组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89~78岁,平均年龄63.4岁;病程1~22年;稳定型心绞痛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心绞痛程度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17例,Ⅳ级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将10 mg硝酸甘油溶于25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栓通(血栓通冻干粉针剂,广西梧州制药)500 mg溶于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4周。

1.3 疗效标准

根据1993年我国卫生部颁发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心绞痛次数明显减少>80%,或心绞痛程度改善>2级;有效:心绞痛次数减少≥50%而<80%,或心绞痛程度改善1~2级;无效:心绞痛次数减少<50%,或心绞痛程度无改善或改善在1级内。

1.4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次极量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静息心电图和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治疗后ST段回复>0.5 mm但离正常水平有一定距离,运动耐量上升>1级;无效:静息心电图和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9%、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5.93%,两组症状和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症状改善和心电图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出现了少数的轻微不良反应,包括头昏、血压稍下降等,通过调整药物滴速,症状改善,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而心绞痛是其常见类型。

3.1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

冠心病心绞痛有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之分,两组的发病机制各有差异。

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3]:冠状动脉内斑块狭窄并伴有心肌氧耗量增加。临床认为当冠状动脉血流无法满足心脏体力活动的代谢需要时,冠状动脉腔径就会变狭窄,导致心肌缺血。而心绞痛是由于机体在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代谢产物积聚过多,而这些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痛物质,如乳酸、缓激肽等,这些致痛物质通过刺激心脏内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在相应的皮肤区域产生疼痛感。

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3]:临床大量文献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大多具有严重的梗阻性冠心病,当心肌需氧量增加或心肌供氧量减少时,会导致心肌缺血,而当有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时,就会诱发心肌氧供量减少。心肌需氧量增加和心肌供氧量减少都会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

3.2 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分析

治疗心绞痛的重点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液供给和烦躁心肌梗死的发生,硝酸甘油是硝酸酯类的代表药物,用于治疗心绞痛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是通过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缓解冠状动脉痉挛,舒张容量,使回心血量减少,达到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目的。治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是硝酸甘油释放的一氧化氮(NO)能够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苷酸(cGMP)增多,导致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调节平滑肌收缩状态,引起血管扩张,而且硝酸甘油具有不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因此在血管内仍能起效。此外它所释放的NO还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黏附,促进心绞痛的治疗。但硝酸甘油对静脉血管、较大的冠状动脉分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4]。有临床资料显示,单用该药,有20%左右的患者无法起效,主要是因为硝酸甘油只能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而无抗血栓和抗凝血作用。

3.3 硝酸甘油给予方式的选择

由于受首关效应的影响,硝酸甘油口服利用率低,而静脉注射能够迅速、彻底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同时能够避免冠状小血管扩张所致的“窃血现象”,因此临床一般采用静脉注射。

值得注意的是,在给予硝酸甘油治疗时,要分解患者的血压进行给药方式,当收缩压>12.0 kPa可静脉滴注,而<12.0 kPa时,应先舍下含化观察一段时间,若能够缓解症状并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则可静脉给予。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3.4 血栓通的作用机制

血栓通是从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能够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加血小板内环腺苷酸的含量,达到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同时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心肌细胞抗缺氧能力,对抗缺血缺氧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害[5-6]。与硝酸甘油联用,不仅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率和减轻疼痛,而且能够降低硝酸甘油日耗量。

3.5 治疗结果分析

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心绞痛,既能扩张血管,又能抗血栓和抗凝血,治疗心绞痛效果明确。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无论是症状改善还是心电图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了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心绞痛的可行性。

[1]马家骥.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刘国仗,胡大一,陶萍,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211.

[3]管昌益.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1990,14(3):46-47.

[4]蒋正华.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5):198-199.

[5]赵明和,武善令,曹红丽,等.血栓通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观察使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12-213.

[6]李家富,膨永叔,余琴,等.血栓通(冻干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7):608-609.

R541.4

B

1674-4721(2010)11(c)-060-02

2010-09-06)

猜你喜欢
硝酸甘油稳定型心电图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