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肽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分析

2010-08-24 05:45黄旭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3期
关键词:生长抑素胰腺炎胰腺

黄旭峥

(湖南省安化县中医院,湖南安化 413500)

抑肽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分析

黄旭峥

(湖南省安化县中医院,湖南安化 413500)

目的:分析抑肽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使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32例采用抑肽酶治疗,Ⅱ组32例采用生长抑素治疗,Ⅲ组32例采用抑肽酶+生长抑素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钙、症状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AMY)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与Ⅱ组效果相当,但Ⅲ组比较项目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肽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上具有较广的应用空间。

重症急性胰腺炎;抑肽酶;生长抑素;效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急性胰腺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高达20%左右[1]。20世纪60年代,采用抑肽酶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现死亡率明显下降,一度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对其不断深入的研究后,疗效被进一步证实[2]。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生长抑素又成为另一种治疗方式,疗效也得到临床肯定。而对两药的联合使用,相关报道并不多,为探究其联合用药效果,本院特采用抑肽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为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患者,将其分为3组,各32例,Ⅰ组中男18例,女 14例,平均年龄(38.5±6.5)岁;Ⅱ组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7.8±6.2)岁;Ⅲ组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8±7.4)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 诊断标准

以1996年我国制定的SAP临床诊断与分级标准[3]为依据,主要参考标准为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Ranson积分>3分,或APACHE-Ⅱ>8分,或有休克、肾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其中一项者,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1.3 治疗方法

所用患者进行常规处理,包括禁食、补液,持续肠胃减压、营养支持,导泻,抗感染,对症,重症监护等治疗。其中抑制胰腺分泌的治疗如下:

Ⅰ组:给予抑肽酶,治疗第1、2天,1 000 000 kpU/d溶于5%葡萄糖500 ml中静脉滴注,第3天改为每日200 000 kpU静脉滴注,共治疗7 d。

Ⅱ组:给予生长抑素,将3 mg生长抑素溶于5%葡萄糖500 ml中,持续12 h静脉滴注,连用7 d。

Ⅲ组:采用抑肽酶+生长抑素,方法同Ⅰ、Ⅱ组。

1.4 疗效标准

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将疗效分为显效:症状消失,CT检查胰腺水肿改善明显,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有效:腹痛减轻,但仍偶有发生,CT检查胰腺水肿有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血尿淀粉酶明显下降;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水肿未消失,血尿淀粉酶下降不明显或未下降。

1.5 统计数据处理

运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数据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总有效率

Ⅰ、Ⅱ组总有效率均为81.25%,Ⅲ组总有效率为84.38%,3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6,P>0.05),见表1。

表1 3组总有效率比较(n)

2.2 生化指标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

3组通过治疗后,生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改善时间有差异,住院时间长短也不一,见表2。

表2 3组生化指标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x±s,d)

2.3 并发症

Ⅰ组有1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腹腔脓肿、2例肺部感染;Ⅱ组2例腹腔脓肿,2例肺部感染;Ⅲ组有2例肺部感染。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胰腺炎成为临床常见的急重病,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健康和影响了其生活。自从Wirsung首先从解剖学上发现胰腺并证实胰管的存在,时至今天,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研究。

3.1 SAP发病机制研究

虽然临床对其发病机制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研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机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①酶的变化。各种因素诱发的胰酶的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是诱发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从大量的研究中可表明,急性胰腺炎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酶的活性明显增加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4]。②微循环变化。有研究显示,在SAP发生过程中,由于胰酶过早激活,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使血流减少,流度减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减低,从而导致微循环障碍[5]。另外,在动物胰腺实验中观察到,功能性胰毛细血管密度以及胰单位组织灌注血量均减少。③细菌因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细菌感染是影响疾病严重程度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肠道是胰腺感染的发源地,且胰腺炎时的肠黏膜的缺血性损伤将促进细菌移居的发生,同时也发现重型胰腺感染细菌感染率比轻、中度要高[6-7]。

3.2 SAP治疗

对于SAP的治疗,临床有多种方法,在处理原则上基本一致,目前大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风险高,死亡率高,易引发医疗纠纷,对手术时机的把握,在各种报道中也有争论,基层医院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以禁食,胃肠减压,补液,防治休克,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预防低血压,维持循环,予以重症监护,镇痛,解痉,抑制胰腺分泌,营养支持,抗生素的运用,中药治疗导泻,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抑制胰腺分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生长抑素和抑肽酶在临床广泛运用,疗效已得到临床肯定。

抑肽酶是通过按一定化学比例形成的可逆的酶-抑制剂复合物,含有58个氨基酸多肽,能够抑制人体的胰蛋白酶、纤溶酶、血浆及组织中血管舒缓素[8],从而抑制舒张血管,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压,通过能够有效地止血,降低术中出血量。由于抑肽酶选择性地被肾组织吸收,因此剂量过大对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首次给药剂量太小时又无法到达药物需要的浓度,鉴于此,笔者采用治疗第1、2天,给予1 000 000 kpU/d,第3天改为每日200 000 kpU/d。

生长抑素为人工合成的环状十四肽,结构和生物效益与人体内生长抑素近似,能够抑制胰酶而降低胰酶的消化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释放,从而减少毛细血管的外渗;松弛括约肌促进胰液的排出,通过这些作用,对胰腺、肝脏及胃肠道黏膜细胞起到保护作用[9]。

3.3 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3组对比治疗分析,抑肽酶和生长抑素对重型胰腺炎均能起到明显的效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单用或联合使用,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表2中可以看出,生化指标的恢复和症状缓解的时间联合用药优于单用,而且并发症明显减少,不仅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而且减少了治疗费用,不失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1]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7-493.

[2]伞春雨,胡佳琳,王桂华,等.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腹膜透析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67.

[3]中华医学会外科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1996,35(6):773-775.

[4]张跃忠.生长抑素与抑肽酶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79-80.

[5]杨玉国,戚东峰,陈宗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81.

[6]彭元杰.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诊疗的概述[J].中国医药导报,2008,5(4):140.

[7]陈晖.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5(22):218.

[8]王虹蛟,孟威宏,王强,等.抑肽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7):941-943.

[9]郭保华.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65.

R657.5

B

1674-4721(2010)11(c)-063-02

2010-09-06)

猜你喜欢
生长抑素胰腺炎胰腺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