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三维重建在骨内腱鞘囊肿诊断中的应用

2010-09-07 07:43林秉淞虞晓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3期
关键词:腱鞘平片三维重建

林秉淞,虞晓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放射科,上海 201700)

CT三维重建在骨内腱鞘囊肿诊断中的应用

林秉淞,虞晓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放射科,上海 201700)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内腱鞘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9月收治的骨内腱鞘囊肿12例,12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部分患者行CT检查,并进一步作CT三维重建。结果:12例X线、CT均表现为囊状透亮影,境界清楚,边缘光滑,部分病灶周围有明显硬化边缘,部分病灶在X线平片上边缘硬化不明显,在CT上显示清楚;CT三维重建病灶内可见条状骨性间隔,病灶下缘经裂缝与关节面相通。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在X线及CT图像上的典型表现为临近关节面骨质内境界清楚、边缘有硬化的囊状低密度病灶,CT三维重建除了能更全面显示其特征表现外,还能显示病灶在关节面附近的裂缝,为病变分型提供帮助,对于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

骨内腱鞘囊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骨内腱鞘囊肿(intraosseous ganglion)又称为邻关节骨囊肿,是一种发生在关节软骨下的囊性病变,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分析本院2010年1~9月收治的骨内腱鞘囊肿12例的X线及CT表现,特别是CT三维重建的征象,复习文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例(12个病灶),男女各6例。年龄19~81岁,平均54岁。除2例为外伤偶然发现,其余10例均为患部肢体酸痛不适而来院就诊。

1.2 方法

常规X线摄片使用Agfa DR机;CT扫描采用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机,层厚层距5 mm,重建层厚1 mm,Gantry无角度。

2 结果

12个病灶中3个位于胫骨 (1个近段,2个位于远端近关节面),1个位于髋关节(髋臼顶部),3个位于腕关节(舟状骨、月骨、三角骨各1个),1个位于手掌指骨(指骨),2个位于足跗骨(骰骨、距骨各1个),2个位于足跖趾骨(跖骨、趾骨各1个)。病灶均为单侧发病。

X线平片能显示全部12个病灶,病灶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境界清楚,边缘光滑,周围有硬化边缘,部分病灶硬化边缘欠清晰。无骨膜反应,软组织内无肿块。见图1~2。

CT扫描(横断面)表现:部分病灶行CT平扫,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低密度区,边缘不光整,周围有硬化边缘,厚薄不均匀,其显示效果优于X线平片。见图3。

CT三维重建:行CT平扫的病灶均作三维重建。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低密度区,境界清楚,边缘欠光滑,周围有硬化边缘。矢状位显示部分病灶内可见条状骨性间隔,2例胫骨远端病灶及1例髋臼上端病灶于矢状位及冠状位均可见病灶下缘骨皮质中断,经裂缝与关节腔相通,在临床分型中属于穿透型。见图4~6。

3 讨论

骨内腱鞘囊肿是一种少见病变,过去曾有多种命名,除骨内腱鞘囊肿外还有邻关节骨囊肿、骨内黏液囊肿等。1972年,WHO正式命名为骨内腱鞘囊肿(邻关节骨囊肿),定义为:邻近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肿,由纤维组织构成的多房黏液样变,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边缘硬化的溶骨性改变[1]。本病多见于中青年,性别差异不明显,与本组病例相符。其好发部位依次为:髋、膝、踝、腕等,位于髌骨及趾骨少见。病灶大多单发,但也有多发、对称分布[1-3]。在本组病例中,均为单发,腕、踝、足部病灶较髋、膝部多见。

骨内腱鞘囊肿病因不明,软组织内腱鞘瘤的渗透是重要因素,而外伤或局部缺血亦是可能的形成原因[4]。其发病机制有几种说法:①邻近软组织腱鞘囊肿或骨膜腱鞘囊肿侵入骨内;②骨内成纤维细胞化生、增殖并分泌黏液,压迫骨质;③骨表面局部应力作用或反复轻微损伤引起骨内血供障碍而发生黏液变性;④滑膜通过损伤的关节软骨疝入骨内。多数学者赞同前两者[2]。

骨内腱鞘囊肿的分型据1979年Schajowicz分为两型:特发型、穿透型[1],目前多为临床采用。特发型病变局限于骨内,邻近软组织无腱鞘囊肿形成。穿透型病灶与关节面相通,较少见。

在病理上,本病无特征性表现,公认与软组织内的腱鞘囊肿有相同的病理过程:结缔组织的黏液样变[5]。囊壁为缺乏血管组织的纤维组织或胶原纤维,散在少量成纤维细胞,内衬不连续的扁平细胞[3]。

骨内腱鞘囊肿的X线平片及CT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骨质内大小不一、圆形或类圆形透亮区,境界清楚,边缘有硬化。病灶在CT上显示更清楚,病灶边缘形态可呈分叶状,可清晰显示硬化边缘,厚薄不一,病灶内可见骨性间隔。

本病的诊断并不难,X线平片或CT显示邻关节面的骨内出现边界清楚、境界清晰、有硬化边的溶骨性病变,直径1~3 cm(有时可达5 cm),发病年龄为中青年,病程较长,应首先考虑本病[5-6]。

在鉴别诊断上,单纯性骨囊肿内部无间隔,与关节面不相通。骨膜软骨瘤有明显钙化[7]。退行性骨关节病引起的关节软骨下囊样变与本病相似,但有退行性改变的征象,且发病年龄较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侵犯骨质时可引起关节软骨下囊性变,但由于有含铁血黄素沉着,MRI的T2加权可见底信号绒毛物质,具有特征性[8]。

CT三位重建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病灶,尤其能够清楚显示病灶内的骨性间隔及穿透型病灶与关节面的通道,相对常规CT扫描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明确病变分型,对于指导手术有重要价值。

[1]Schajowicz F,Clavel Sainz M,Slullitel JA.Juxta-articular bone cysts(intra-osseous ganglia):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eighty-eight cases[J]Bone Joint Surg Br,1979,61(1):107-116.

[2]徐春林,张雪梅,朱卫峰,等.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附胫骨对称性骨内腱鞘囊肿1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5):379-380.

[3]王云华,任浩,金哲海,等.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83-1085.

[4]陈憩,丁晓毅,杜联军,等.骨内腱鞘囊肿的CT影像学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12(2):119-121.

[5]张伟,张泽坤,赵静品,等.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4):321-323.

[6]周恩平,魏雪峰,杨敏洁,等.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0):41-42.

[7]陈憩,丁晓毅,杜联军,等.骨内腱鞘囊肿的MR影像学表现[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6):495-496.

[8]张春林,董扬,曾炳芳.股骨下端和股骨颈骨内腱鞘囊肿的早期诊断及处理[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6,5(4):197-200.

R686.1

B

1674-4721(2010)11(c)-087-02

2010-10-14)

猜你喜欢
腱鞘平片三维重建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腱鞘囊肿多半自消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腕背部腱鞘囊肿的治疗:历史与进展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